——和顺县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金秋时节,太行山层林尽染,记者驱车行走在和顺县的乡村道路上,犹如观赏一幅美丽的画卷。虽然和顺县是扶贫开发重点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但这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在全省领先。一条条平整蜿蜒的公路在崇山峻岭间不断地延伸着,把大大小小的村落都连起来了,一趟趟公共汽车停靠在了庄户人的门前。路,是山区发展之路,也是党和群众的连心之路。
和顺县是晋中市版图最大的一个县,近年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标准连续6年排在晋中市第一,县乡村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000余公里,公路密集度达44公里/百平方公里。2007年晋中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现场会在该县召开。2008年,在全国开展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中,和顺县被授予全省“优胜单位”“优胜项目”的双十佳称号。2009年,在全国开展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中,全省县级公路重点工程质量检查,和顺又排名第一。
“山区人民祖祖辈辈行路难的历史,在我们的手里必须结束”
和顺县地处晋冀交界,太行山中段腹地西麓,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等29种之多。这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以牛郎织女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深厚。和顺县还是全国黄牛改良基地县、林业生产基地县,这里有丰富的农副产品,金奖莜麦、银奖谷子、品牌黄牛等。和顺县到处是宝,但均因道路不畅,信息闭塞,资源优势不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的群众备受交通不便之苦,有的老人几十年没有进过县城,有的村庄因交通闭塞而荒芜,大片土地撂荒。行路难成为经济发展之痛,人民生活之痛。
进入新世纪,和顺县委、县政府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从解决广大群众行路难入手,立足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县委书记侯文禄在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大会上动情地讲:“修好路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我们要下工夫建设好经济通道,同样要下工夫建设好通往山庄窝铺乡村公路,对那些亟待开发的山区林场、牧区,更要修好路,山区人民祖祖辈辈行路难的历史,在我们的手里必须结束。”
近年来,和顺县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奋力建设“民生路”,以解决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行路难问题;奋力建设“出境路”,以发挥和顺作为山西东大门区位优势;奋力建设“资源路”,以更好地开发当地资源;奋力建设 “旅游路”,以激活和顺独特的文化生态资源。他们构建了农村公路依托高速公路“井”字主框架、“O”形大循环的干支相通、国省县乡村道相通的公路网络,铺就一条适合山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文明路、幸福路。
圪俭凹是一个只有13户人的小山村,如今,水泥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有人认为,为这样一个小山村投资修路不合算。分管交通工作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治国说:“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义务,只要能让群众高兴,让群众满意,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付出再大的努力都值得。”
从2002年以来,和顺县筹资4.5亿余元,完成农村公路重点工程25项,176公里,建设村村通及街道硬化工程700余公里,使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千余公里。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村村通”工程实现了100%,90%的村子街道实施了水泥路硬化工程,实现了户户通。
“老区人们盼路盼了多少年,工程再难,也不能降低质量标准”
“石猴沟,了则掌,走了一回再不想。”这是和顺县流传多年的顺口溜。马坊乡石猴沟村张志高老人说:“以前,过石猴岭不是人骑自行车,是自行车骑人。”如今石猴岭阻隔变通途,出出进进的车多了,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这一带的村庄越来越红火了。
2002年7月,山团线石猴岭段全长6.9公里的断头路全面开工了。坡陡弯急,地形复杂,全段共有99道弯,施工难度相当大。为了防止压路机在铺油过程中出现“赶毡”现象,县交通局大胆创新,几经考察论证,采用了基层与面层间加喷浓度较大的乳化沥青增强粘合度,在弯坡基层打眼钉桩,在陡坡急弯地段铺设片石混凝土路面等办法,开了晋中市山区弯急坡陡特殊路段铺油施工的先河。山西省交通厅张润副厅长在视察该路段后说:“这是山区公路建设的一个样板工程。”该路段被省质监局评为优质工程,并被省政府评为“优质工程项目”。
像石猴岭这样施工难度大的山路在和顺很多,但每条路做到了高标准、高质量。县交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建设大东线平地川至石掌沟地段时,工程推进到一座20多米高的山峰下,按设计,从山顶向下要劈出一条高21米、长3000米、宽16米多的大石槽,路才可顺山势修下去。山势险峻,岩石坚硬,面对一座石头山,施工人员感到非常艰难。局长巩红中对大家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亲自坐镇指挥,以爆破开路,一干就是60天,硬是把这一艰难路段开通。
在公路建设中,和顺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建设第一线督促检查,指导工作,严把质量关。县长杨建平说:“山老区人民盼路盼了多少年,工程再难,也不能降低质量标准,宁肯现在多出力多流汗,也不能给后人留遗憾。”和顺县交通局班子成员及全体筑路员工发扬敢打硬仗,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视质量为生命,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总结出了山区公路建设的五大机制:科学管理决策机制、规范的施工监管机制、严格的现场管理机制、严密的质量保证机制和科学的质量探索机制,靠这些机制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局长巩红中说:“公路质量不能有丝毫松懈,不合格的工程坚决推翻重来。”为了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交通局专门高薪聘请资深监理员监督施工,对分项工程实行卡片管理,严格管理制度、建设程序,控制原材料进货渠道,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让争创“质量第一”成为每名职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使每项工程都做到了分项合格、整体优良。2002年以来重点公路建设工程,全部创建了优良工程,所有的村通(通畅)工程均无重大质量隐患。公路质量六年名列晋中市第一。
和顺县交通局始终坚持了 “建设是基础,质量是核心,养管是手段,服务是目标”的公路建设宗旨,在建设高标准公路的基础上,对道路养护管理进行了改革,从而做到了“建一条,成一条;管一条,见效益一条。”他们不仅保障了道路畅通,而且还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同时又避免了重复投资。自2006年开始,该县致力于实现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协调发展,道路运输网络的文明度不断提高,实现了美化、亮化、通畅、便捷的目标。
“政府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咱农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9月20日,记者驱车至大东线柳科至赵庄峪的山间公路上。峰回路转,一个道路景观公园出现在眼前,公路休息区花香鸟语,绿树成阴,各种服务设施,为来往的人们提供了方便。当地干部说:“近年来,和顺县的县乡村公路建设,不仅严把质量关,注重提高公路建设科技含量,而且在‘绿色、人文、安全、和谐’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路边公园’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内容。”
路经此地,停下来休息的邢台商人刘卫林说,他在和顺与邢台县之间搞运输已经十余年了,在乡村公路没有修通前,他只能在县城或通车的乡镇之间收玉米,现在不仅可以走村串户,还可以穿过和顺到达榆次、左权、寿阳等县区。一年仅在和顺就要收购1300余吨玉米,同时还要从邢台运1000余吨饲料到和顺,不仅方便了当地农民群众,自己每年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道路畅通,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青城镇青城村引进土豆新品种“万斤蛋”,亩产最少4000公斤,该村农民李二孩种了5亩,土豆还在地里,邢台的客商就来订购,卖出这些“万斤蛋”,他就能收入2万元。马坊乡京上村的李小军说,以前因为路不好走,土豆总是卖不出去,现在他开着农用车把土豆直接拉到县城菜市场,很快就卖了,价钱还不低。道路畅通,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目前,到太行龙口景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由修路前每天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人,一张门票40元,一天仅门票收入就达1万余元。如今,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连接起和顺的村村寨寨,更凝聚了山区干部群众思进图强、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和信心。群众说,党和政府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咱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以后我们只要应用科学,学会经营,勤劳开拓,致富的路会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苗武军 本报通讯员 穆晋春 张森林 张联云
TAG: 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