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区开征拥堵费?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还提出,通过控制停车位总量等手段从严管理小汽车交通
限车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追踪
[综合交通篇]
本报讯 广州将在“不限制拥有”的前提下,对市民的汽车消费进行理性的引导。昨日,《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等3个专题发布,其中,“新广州和谐交通体系”的构想直面难题,提出了不少对策。
据介绍,广州将出台区域交通一体化政策、土地与交通协调政策、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以及小汽车使用引导政策。广州的交通发展策略可概括为:“三极两网一体化”。三极(空港、海港、铁路)即进一步强化广州海陆空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使之成为带动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发展极;两网(道路网和轨道网)以“双快+双缓”(双快:快速轨道网、高快速路网;双缓:自行车+步行)复合模式支撑和引导新型交通系统发展,引导城镇空间体系的拓展和布局优化,建立双快体系支撑下的城市多中心结构;一体化即整合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体制等各个环节,提高交通系统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小车“拼客”受鼓励
“不限制拥有”不代表广州“不限制使用”小汽车。根据“新广州和谐交通体系”的构想,广州将以加快交通基础建设为依托,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个体机动交通为辅”,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客运等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
中心区将通过停车位供应总量控制、停车收费政策和道路拥挤收费等手段,对小汽车交通实行相对从紧的管理政策;外围区根据道路资源和环境容量对小汽车交通实行适度调控政策,适当放宽小汽车发展空间。
方案还提出,提倡“合乘”制,对高载客率的车辆给予优先通行权。同时,引导和鼓励小汽车使用者转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坚持多模式一体化政策,通过改善公共交通的衔接换乘条件,建立合理比价关系的公交票制,以吸引市民优先选用公交出行方式。
主干道考虑限制自行车
据悉,广州划分为中心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副中心及新城和中心镇等4个区域,各有发展重点。其中,中心主城区的核心区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利用岭南特色的骑楼街区的交通功能,创造优质的步行环境和行人网络,限制主干道自行车,鼓励支路短途自行车,同时作为地铁的衔接,非核心区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和BRT在内的快速公共交通体系;近郊副中心(花都、东部、番禺)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和BRT在内的快速公共交通体系;外围的从化、增城、南沙副中心及新城和中心镇强调公交引导土地开发的TOD模式,在新城中心区实行较高密度的集约开发。值得一提的是,4个区域的交通发展都强调要“鼓励自行车通行”。
公交企业可能获财政补贴
在法律、投资、税收、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保证公交合理用地、资金投入、高效运营和方便换乘。其中,公交运行路权将得到优先保证,科学设置公交专用道(路)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提高对公交运行路权优先措施的监督和管理水平。公交保障措施也将优先配套。加大对公交行业的财税和政策扶持力度:实行公交用地划拨制度;对公交企业承担社会公益任务导致的政策性亏损进行财政补贴;加大公交发展的科研投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产业发展篇]
向西 构建广佛都市圈
向东 构建制造业走廊
本报讯 昨日,《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专题发布,该规划提出“构建以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型农业相协调,与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国际城市的“门槛”,鼓励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形成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打造产业集群以形成各具优势的产业群聚的大发展态势。
对于产业发展布局,新规划提出了“区域产业协调”、“市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组团空间布局”等3个方面的内容。在区域产业协调方面,广州未来将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中心。同时,以汽车产业和物流为核心,加强广州与佛山产业联系,构建一体化的广佛都市圈,以及与东莞形成合理的纵向分工体系,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走廊。
市域产业布局中的第一产业将形成三个圈层布局,其中第一圈层包括白云和芳村,第二圈层为番禺、花都、从化和增城靠近市中心的村镇及白云区的边远村镇。第三圈层则包括南沙地区以及从化和增城远离广州中心区的村镇。
广州将在工业外围布局基本稳定的格局下,打造东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北部汽车配套产业集群和南部临港工业集群三大制造业基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将打造不同等级分工的服务中心,在主城区服务中心的辐射下,围绕制造业基地形成三大服务次中心,同时加强与增城、从化两大市域次中心的联系,与周围地区产业和功能形成互动,构造开放、灵活、可发展的产业布局结构。
产业组团空间将构建八大组团的格局,这八大组团包括主城区现代服务业基地、番禺现代休闲生活服务中心、东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围绕东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所形成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特色的生产服务次中心等。根据规划,广州将打通增城与东莞的联系,制造一个南向的陆路出口,加强与东莞主城区的服务功能互补。
另外,进一步优化北翼产业组团,打造北部汽车配套产业集群。利用新机场的空港条件,形成以汽车产业和物流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带。建设南翼产业组团,打造南部临港工业集群,形成以造船、汽车、石化精炼、机械制造为主的临港产业带。围绕南部临港工业集群,形成大型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服务为主的服务次中心。
[市政基础设施篇]
通信业务办理将“连为一体”
本报讯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市政基础设施专题提出,通信发展战略方面,广州将综合考虑各种业务的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业务局、所和服务网点。按照方便用户的要求,打破企业自成体系的局面,在合适的位置建设经营综合业务的公共局房,同时健全各类基站、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施。
如何还市民一个水秀花香的城市,使广州成为一个适合居住的城市?广州将加快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为此广州将以改善河道水质为中心,以截流直排河道污染源为重点,完善地区污水收集系统,提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利用率。另外,高起点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优化整合大广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资源,提高垃圾处理率,合理确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布局。
未来广州市资源与能源利用战略的基本目标则定位为保证能源安全,保障能源的稳定供给,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供应、利用的效率,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减轻环境负担。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曾雅 实习生 李辉通讯员 冯卫南 吴超
图:
交通政策区划指引图
TAG: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