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本是树木凋零、落叶纷飞的季节。然而,驱车我省各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农村公路,但见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条条由花草、灌木、乔木等组成的绿色林带不断延伸,如同一道道绿色的画廊,将秋日的赣鄱大地装扮得分外迷人。
“车在路中行,人在林中游。.”近几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公路建设模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近日,全省绿色生态公路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对绿色生态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公路,正成为江西青山绿水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公路为绿色绕道
井冈山的百姓至今仍感动于泰井高速公路建设者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做出的努力。记忆最深的莫过于保护古树凹叶木兰的故事。
2003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的专家来到泰井高速公路进行环境评估,意外发现一棵世界珍贵树种凹叶木兰。为了保护凹叶木兰,省交通厅及泰井项目办最终决定公路改线900米,避开凹叶木兰绕道而行。为此,项目费用多花了上百万元。
去年竣工通车的景婺黄高速公路,途经“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为了避让江湾镇的古樟树群,项目办调整设计,合理布线,最终使古樟全部原地保留在互通内。
“宁肯多花钱,也要保护好江西的绿水青山。”从泰井到景婺黄,一条条生态景观高速路的建成,反映了我省广大建设者绿色理念的不断提升。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我省探索出了一条源头绿化的新路,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建设中尽可能避免大填大挖,少破坏林木,少占用土地,对高填方路段改设高架桥,低挖方路段改设隧道;施工中,做到“边施工、边绿化、力求原态”,尽量选用当地物种,维持“原生态”,并采用先进绿化技术,使岩石边坡也长出绿草。景婺黄项目办根据交通部建设绿色通道的要求,还委托地方政府进行绿色长廊建设,对公路两边进行植树绿化,已建设绿色长廊101公里,植树70余万株。
因地制宜,一路一景
不仅仅是公路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在后期管护方面,我省也想尽一切办法,搞好绿化工程,建设公路景观大通道。
10月底,记者驱车梨温高速公路,但见一路上绿色植物品种丰富、类型多样。在东乡路段,湿地松和马尾松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在玉山路段,以葛藤为主的植物郁郁葱葱;而在鹰潭路段,生命力旺盛的爬山虎爬满了边坡……
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因地制宜、以车为本是我省建设公路绿色通道的一个特点。梨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5年来,共补植苗木90余万株,在边坡上栽种了适应性强的草本植物与灌木垂直绿化带、乔灌木,既保护了边坡路基,又丰富了公路景观;中央分隔带的绿化以防眩、安全为前提,施以不同常绿树种,间植花灌木,达到防眩、景观多彩、绿色覆盖一体效果;互通绿化则强调生态绿化,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实现城市景观和公路绿化景观的协调统一。在后期管护中,对全线的绿化管理分主线、庭院、互通进行考核评比,使绿化工作效果显著,实现了一路一景,人、车、路与大自然相协调。
市场运作,人人护绿
建设公路绿色长廊,最大的难题就是树木成活率不高,尤其是农村公路“年年栽树不见树”。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公路绿化模式,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2005年,泰和县、吉安县率先采取市场化运作的绿化模式,将农村公路路肩绿化承包给一家林木生产加工企业。公司负责栽种树木及管理,树木成材后,公司有权对其进行轮流间伐和补栽。今年,遂川县与当地私营业主合作,县交通局提供树苗款,将农村公路绿化承包给合作人经营管理,绿化工程采取包栽植、包苗木、包成活、包质量、包管护的“五包”方式,林权收益双方各占一部分。绿化模式的转换,使公路养护主体不出一分钱,就实现了公路的绿化美化。
“三分种植,七分管护”,为了提高路树成活率,南昌市层层签订绿化目标责任书,实行风险抵押和合同管理,改变了过去养路队养路不养树的现象;一些地区通过与沿线个体工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路绿化的积极性;吉安县梅塘乡将爱路护树列入村规民约,形成了村委管村民、父母管儿女、老师管学生的多层次教育约束网络,部分村还在路旁树立公示牌,建立举报监督机制,使该乡路树成活率和保有率均达到96%以上。
景随路走,绿随车移。随着绿色生态公路建设号角的响起,到2010年末,全省将新增公路绿化里程1.3万余公里,一条条绿色通道将更加畅、洁、绿、美。
本报记者胡萍
TAG: 大江网-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