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超限超载作为公路运输的“第一杀手”,严重影响着地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我省自2004年6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治超工作以来,在省治超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的高度,以维护健康、规范、有序的公路交通运输秩序,确保公路及其设施安全畅通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依法严管,取得显著成效。
据省公路局路政法规处处长薛世元介绍,治超3年来,全省超限超载比例大幅下降,公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截至8月31日,全省20个检测站(其中11个固定站,9个流动站),累计投入执法人员41万余人次,累计检查、载货车辆3020961辆,卸载超限货物382980.14吨,“双超”车辆由治理前的71%下降到目前的3%左右。与此同时,全省国省干线公路路况明显改善,好路率由2004年74.12%上升到2007年78.39%;全省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持续下降,分别比同期下降9%、5.26%、28.89%、16.67%,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源头治理是关键
为确保治超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省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副省长徐福顺为组长,交通、公安、发改委等10个厅局为成员单位的全省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下发了“青海省治超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各州地市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政府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治超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作为资源型省份,治超工作除了要加强组织领导外,还应加强源头治理。对此,省交通厅、省公路局一方面通过到沿途煤矿、矿山、水泥厂及运输单位宣传货车装载要求,并与其签订规范装载协议,防止车辆超限超载装载。另一方面,建立货运企业及从业人员信息系统及信誉档案,登记、抄告非法货运配载、运输企业以及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等信息,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车辆和非法拼装企业。还通过监督检查使源头治理与路面监控有效结合,减少了超限超载车辆上路,缓解了路面治理的压力。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则通过媒体公告、邮寄《告知书》、设置专门窗口等形式加快“大吨小标”车辆的更正工作。截至目前,国家公布的1-4批车辆已全部更正,更正率达到100%,5-8批已全部更正,更正率达到100%,9-12批应更正11794辆,已更正8580辆,更正率72%,其余可望年内全部更正。
联合治超显威力
针对公安部门治超警力不足的实际,省公路局与省公安交警总队积极协商,从路政执法队伍中择优选派了近100名协警员,经过公安部门的专业培训后充实到各超限检测站。他们积极协助公安、交警部门严厉打击野蛮冲卡、持械抗法、辱骂执法人员的行为,维护治超站工作秩序,从而有效缓解了治超工作因冲卡车辆屡禁不止而路政部门又无能为力的尴尬局面。为联合治超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记者在海东公路总段采访时了解到,为创新工作机制,总段还率先与平安县交警大队联手,由平安瑶房治超站协警员根据电子监控对冲卡车辆的记录,定期将相关材料抄送平安县交警大队,对其进行网上违章登记,由平安交警大队通知相关部门,对有违章记录的车辆在其年审时不予审验,并通知其到瑶房治超站对冲卡事宜进行解释,接受处理后方予审验。在处理的过程中,瑶房治超站和平安县交警大队联合行动,采取了以批评教育为主的方法,对冲卡2次及2次以上的车辆当事人的驾驶证给予了记分和罚款的行政处罚。截至目前,先后有27辆冲卡车辆当事人接受了处理。这一举措的实施,有效遏制了车辆冲卡势态的蔓延,切实保障了“治超”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超限检测站的财产安全。
科学执法提效能
治超3年来,省治超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协调机制,健全了从实施方案到每年的工作要点、从治超《执法规则》到治超检测站点《岗位职责》、从便民服务到文明执法,从建立驾驶员信誉档案到对违法车辆、违章行为抄告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治超执法行为。全省各治超站公安交警、交通路政、征稽、运政等部门联合执法,克服种种困难,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检测,各项制度逐步健全,赢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与社会反响。
按照“科学检测、卸货放行”的原则,省公路局积极筹措资金,引进先进设备,于今年8月8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治超站安装了第一套电子预检系统,填补了我省无预检设备的空白。目前,平安东村治超站的电子预检系统也在安装调试中。10月24日,记者从天峻治超站采访出来途经海晏治超站时看到,这套先进的预检设备不仅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一线执法人员的工作强度,并对未超限超载的车辆直接放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作者:星子)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