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泉州城市发展与变化的十个人”系列报道之四
N本报记者 叶碧玉
泉州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30年来,泉州城历经沧桑,变化巨大。作为闽南地区重要的文化与商业城市,泉州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在慢慢消失,也有许多新兴的事物不断出现。作为城市周刊,有必要通过人物的经历、对话以及还原历史事实,对泉州城的变迁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记录,以此激励、鼓舞人民。
为此,《城市周刊》推出“见证泉州城市发展与变化的十个人”系列报道,希望通过他们的经历和介绍,让读者了解泉州城几十年来的变化和发展。
有人说,一条街道代表着城市的一段历史,每一条街道的兴起,都意味着这座城市又有了新的变化。而田安路的前世今生,正是泉州几十年历史变革的真实写照。
从最早的茫茫田野到道路雏形初现,从偏僻的过境公路到如今繁华的城市中心商业区,田安路见证了泉州城的发展壮大。随着泉州东进的脚步不断迈进,田安路也开始南拓,原来大片的稻田早被一座座高楼大厦所取代,人们印象中的农业的痕迹,已完全消失在城市的繁华里。
如今的田安路,两旁高楼林立,卖场聚集,是泉州城最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一条街。
现在的田安路两旁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
茫茫田野曾是
入城必经之地
据家住东湖社区斗埔村的曾大爷回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泉州旧的中心城区以东止于温陵路,再往下走都是田地。当时有人站在清源山上拍了一张照片,从高往低看去,现在的田安路、刺桐路等地全部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稻田与稻田之间,是大大小小的沟渠,有的还被湖水围在其中。一到海水涨潮,每块田里都是水,就成了汪洋一片。
以前,从海上乘船来泉州,在后渚下船后,要进入泉州城都得经过田安。清朝以前,道路交通不发达,骑马、乘船是主要的交通方式。来泉州的商船,大多在后渚港下船,商人要入城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东海的桃花山、宝山,过霞淮、东涂(今田安路两侧村庄),往北行至东街入城;一是经由东海的桃花山、宝山,到涂门,由现在的淮津街所处的位置进入泉州城。这两条古道都要横穿田安路,甚至到了清朝末期,这些古道还在使用。
那时候这一带的村庄多是由一小撮一小撮的散户组成,由于没有成形的道路,村民们出门都要穿过田地,或走狭窄的田埂,或踏水而行,雨天水大时甚至需要坐船。“后来湖上修了三座小桥,出门才方便了一些。”曾大爷说,他家所处的斗埔村,离东湖很近,站在家门口,一眼望去,都是茫茫的大片田野,天气好时甚至可以看到东海港口进出海的大船。
到上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开始填土造路,田安路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1991年6月23日,泉州市政府下文对新建的道路进行命名,田安路在此次市区四条街、路更命名之中。因为该路“北起东湖街,南至内江码头,路段中有一田村,将同音雅化为‘安’字,故取名田安路”。曾大爷说,田村大概位置就在现在的泰和大酒店旁,旁边还有一个小庙。
十几年发展 “狗屎地”成黄金区
曾大爷说,田安路建成早期,附近还是人烟稀少,但有村庄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姓氏宗祠。田安路两旁的村庄也不例外。如田安路中段东涂社区,有一座始建于明朝的洪氏宗祠,是整个东涂社区洪姓人家的祖祠。旁边还有一处古寺庙,以保全族人的出入平安。
另外,一些现代社区内还树着不少“霞淮古地”、“田安古地”的石碑,同样也是姓氏宗祠的标志。目前,这些保存闽南古建筑艺术的宗祠,在不断迈进的城市改造步伐下,越来越不受人重视,“就像百安居市场前的一个古亭,因所在地被用作停车场,它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了。”
尽管如此,许多居住于此的人还是没有想到,十几年间,所有田地竟全变成了房子。现在的田安路位于泉州市城市枢纽中心,介于东湖街和宝洲街之间,道路全长3000多米,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
尤其是如今百安居家装市场旁边的几幢楼房,最早都是厕所,起风时其味道随风飘散,臭气熏天,很多人宁可绕远路也不愿从旁边经过。改造之后,这里成了许多人争抢的地块,地价不断上涨。
在百安居家装市场上班的蔡女士告诉记者,当年她家花了一万多块钱在这里买了一块150多平方米的土地,有三间房加一块空地,后来他们又加盖了三间,10年前卖掉时价格涨到了近15万元。据说后来买他们房子的人又再次转手,房价高达30多万。“要是留到现在,不知道还要涨多少呢!”蔡女士笑称,这里是“狗屎地变成了黄金区”啊。
如今一派繁华 成现代商业街
目前,田安路是泉州市繁华商业街。建筑类别有商住、高级写字楼、办公、酒店、活动中心、购物广场等。特别是旧的丰泽区政府大楼,如今聚集众多的建材、家装企业,白天时间吸引了大量的人流。
田安路上还有购物广场、活动中心等娱乐、休闲、购物场所,这些也给田安路的繁华带来生机。一到晚上,田安路与丰泽街交会处的路段车水马龙。田安路已成为泉州现在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另外,现在田安路上还分布着许多休闲咖啡厅,成为现代人的休闲、商务场所。
经过几年规划建设,在对田安路的改造过程中,东涂片区大榕树处引入了与道路绿化主轴相垂直的绿化次轴,结合东涂片区改造,在设计上以丰富的造园要素和现代营造手法塑造出古老而具有活力的人文中心。
在田安路中,形成了两个主要交通体系:一个是贯穿南北的主干道交通体系(车流、人流),另一个是以步行空间为主的相互交往系统(绿化广场)。两者相互交织,改变了街面人行道高低不平的现象,铺地材质重新更换,合理区分不同通行功能,更强调其商业氛围。
据了解,由于该地段步行道较宽,进深达11米,在设计上分为三段:沿道路布置停车位;中段以路灯、花坛等休闲景观小品的布置增添人文情趣;沿店面部分为人行通道,注重以硬质铺装的布置,营造商业气氛。新华花苑对面三幢破旧的石楼被拆除,形成城市街边市场,丰富了道路景观层次。
对于广场的具体布置:东面以错落有致的琴键式绿地为前景,结合地形缓缓向下延伸,中部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市民活动场所,广场北侧则种植高大乔木,以阻挡后面旧建筑并保证对广场空间的围合与限定。
东扩,为田安路商圈增值
十几年的发展,使田安路从刚刚成形的“路”变成商业繁华的“街”。2005年华侨大学经管学院陈克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指出,随着泉州城市的东扩,田安路的商业优势将愈来愈得到强化。本来,在城市东进过程中,刺桐路应是整个城市的中心轴线,但由于刺桐路的规划采用左右车道分离式,其将来的热闹只能是“通道式”的热闹,不可能形成大的商圈,更不能成为将来泉州城区的商业中心。这样一来,田安路作为其邻近干道,商业功能和商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和强化。
比起中山路、温陵路两位“老前辈”,田安路这条新兴的商业街总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不仅因为它的路面新、沿街建筑新,还因为主要入驻商家,都是一些代表现代商业发展方向的大型超市卖场。再加上大型美容、餐饮等产业的集中扎堆,田安路俨然已经成为泉州最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一条街。
有人曾计算过,在田安路上,仅卖家电的就有轻工、永乐、国美、新华都等大大小小的卖场十几家。不论从所拥有卖场的总量,还是从卖场的总规模来看,田安路均居全市各商业街之最。据了解,这些卖场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基本相同,按理说,它们应该最忌讳开在同一条街上的。但无论是永乐刚踏足泉州,还是国美新店开张,都不约而同选址田安路。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田安路交通条件好、商业地产较多、配套设施完善,是其受现代商业青睐的主要原因。
田安路是按照过境道路高标准建设起来的,其路面比中山路、庄府巷等传统老街宽敞许多,且使用年份不长,路面状况优于原同为过境路的温陵路。更重要的是,随着市区的东扩,田安路逐渐成为市区中轴线,新老城区的居民到此地购物都十分便利。
南拓,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备受关注的市区田安路南拓片区改造工程已全面展开,这一工程也为田安路发展划定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根据《田安路南拓改造工程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该片区将建成一个以高层为主的高档住宅小区。片区的规划布局采用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布置,分为六个区域。为保障交通安全,片区将人车分流。在每个社区组团,内部交通以步行为主,组团外围考虑车行交通。规划区约有2400个车位。
田安路南拓及片区改造项目一次性规划,将分三期建设。其中,田安路南拓按市政一级主干道布置,双向四车道。以宝洲街为界分为东、西两片区,东片区范围东至现代中学,西至宝洲街,南到田安路,北侧为湖内片区的民宅。西片区范围东至宝洲街,西达江滨路、灯荣路,南至淮福街,北到南丰新城。
从未来的发展远景看,田安路南拓及片区改造工程作为滨海大道丰泽段重要景观之一,是泉州市“十一五”期间发展城市交通、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载体。项目的实施,将使泉州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更加便捷通畅。同时,通过片区整合改造,将彻底改变“城中村”、“城中厂”的陈旧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树立晋江沿岸的城市形象,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和经营环境,是泉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TAG: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