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自5月1日23时58分试运行通车。由于人们感受大桥美景的热情太过高涨,不少车辆纷纷在紧急停车带上停下来,有人看风景,还有人拍照留念,白天甚至还有人站在栏杆边上往大海里方便。一些家长竟抱着小孩爬到了护栏上。不少人还在桥面上走来走去,全然忘了这是一条高速公路。(5月3日《中国新闻网》)
要正视人们的观光需求
交通阻塞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个难题,杭州湾大桥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阻塞之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解决问题。杭州湾大桥交通阻塞的原因是什么?是民众素质低下,不遵守规矩?抑或是管理者的管理方案存在问题?笔者以为,交通阻塞或许和这两点多少有点关系,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民众的观光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杭州湾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不论是观赏大桥本身,还是在大桥上观赏风景、留影,对于民众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据5月3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称:“海上观景平台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正中,占海域面积达12000平方米,是目前大桥唯一没有完工的附属工程。目前观景平台一层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估计全部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工并对外开放。”可见,大桥的观光功能落后于交通功能的建设,正是这两者建设上的不同步导致了民众希望通过正常途径观光的愿望落空,从而导致了交通的阻塞。
其实,杭州湾大桥的管理并非那么混乱,40多名交警都在不停地劝阻,应该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而人性化的,并没有采取野蛮粗暴的动作。而民众的素质也并非如网友认为的那么低劣,毕竟,即便是在大桥上面朝大海的小便者,恐怕也是迫于无奈而为,想想2006年德国小伙马克跳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也并非印证了德国人素质低,而主要原因只是他本人对"秦兵马俑爱得如痴如狂",实际上,杭州湾大桥的违规者也是如此,虽然在大桥上停车观光的行为我们应反对,但这种行为背后的观光需求我们应该用正常途径给予满足。
高素质的民众是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离不开合理地满足需求,我们曾经指责过国人在大街上随地乱扔东西,一定程度上的指责和反思确有必要,但直到如今,一些城市大街上垃圾桶依然很少。杭州湾大桥目前出现的问题也是如此,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民众的观光需求该如何在目前得到解决?(而不是一定要等到观景平台明年开放的时候)而有成人不顾“廉耻”在大桥上小便,我们除了谴责之外,是否更要想想大桥上的厕所等基础设施是否方便民众?
欧木华
大桥拥堵别拿素质当看点
杭州湾大桥刚刚运行通车,没想到就遇到了这样的安全管理难题。但原因却看起来很简单,拥堵不是因为车流太大,超过大桥设计日流量,而是很多人图新鲜,把高速路当成了旅游观光带,把车停在大桥上看风景拍照等。
或许也正是因为此原因,导致很多“局外人”,包括很多网友等,都对在桥上观光的人的行为有意见,甚至把过桥的人的种种言行表现和素质挂上了钩。确实,从某种角度上说,如果过桥的人都能严格遵守“严禁停车观光”等相关规定,估计大桥也绝不可能拥堵不堪。但是,这不是“素质”的错,更没必要把拥堵和素质扯上关系。
再说,停车观光也就是违反了相关规定,除了个人好奇心的原因,这和大桥的开放准备、安全管理等也有很大关系,怎么能说是素质问题,谁又能说是素质有问题?
从某个角度上说,一看见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就马上联想到国人的“素质问题”,乱扣素质帽子,乱打素质棍子,则不免陷入了“素质焦虑症”,本身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杭州湾大桥试运行的拥堵尴尬,也给相关部门提了醒。一些人的观光行为虽然扎眼,但与素质无关,更应该关注的是大桥下一步的准备和安全管理工作。
丁洪峰
何时不再把大海当尿壶?
大白天,站在大桥上把大海当尿壶,算不算国人陋习中的“典范”?如果柏扬先生九泉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笔者只觉得,风景如画的杭州湾和种种不雅之举的巨大反差。
每逢节假日,每临风景区,往往就是这种自私表现的集中发作期和集中发作地。从此意义上看,节假日似乎是一把尺子,可以测量出一些人心灵里的“短板”;风景区似乎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一些人习惯上的缺陷。节假日、风景区竟有此“功效”,难道不是国人的一种悲哀吗?
遗憾的是,一批评国人的陋习,就会有人费尽心思,搜罗来一大堆外国人的“罪证”,来反衬陋习并非国人之独有。笔者认为,要想把我们的精神文明抓出实效,首先就得摒弃这种不和别人比好,专和别人比坏的心理。愿有一天,国人的举止能比风景更美好。娄献忠
TAG: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