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统计局、市旅游局统计,9月29日—10月5日全市共接待游客293.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7.5%;实现旅游总收入2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7%。全市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道路运输方面,公路、铁路、民航客流爆满,共运送旅客156.06万人次,收入同期大幅增长。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人流如织,好不热闹,继续保持着“三大名胜”的号召力。在免费公园中,泉城公园、环城公园里更是有大批市民前来休闲放松,几乎创造了今年黄金周客流量的奇迹。而相比之下,同为收费公园,我市的百花公园却受到了市民的冷落,每天的客流量只有不足200人;免费公园中的中山公园,每天客流量也只达到三四百人……收费改免费能否换来生机?
今年国庆期间,记者采访了市区多处收费公园景区,见惯了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但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少数公园却显得冷冷清清。位于二环东路上的百花公园,今年黄金周每天的客流量只有180人左右,按每人5元的门票价格,百花公园每天的门票收入不足千元。同为收费公园,百花公园为何受到市民的冷落?
其实,百花公园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卖点”。在自然景观方面,百花公园绿地覆盖率达到82%,园内白玉兰、碧桃、大叶女贞、雪松等名贵树木的栽培,从规模到质量,在济南园林中都处于领先地位。而人文景观是百花公园的另一亮点,在公园西门北侧,就有历史上“二十四孝”之一闵子骞的墓。闵子骞在中国民间流传着鞭打芦花、孝敬父母的典故,可谓家喻户晓。
这样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的好去处,为何鲜有市民问津?记者来到百花公园,发现在百花公园的东门,正在兴建的二环东路高架路工程,造成了前往公园的交通道路不便利,但这似乎并不能代表什么——— 在百花公园内,由于季节的原因,黄金周里并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观。此外,一位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园内的大型游乐设施正在招商,而公园的一部分地方正在进行健身场馆的施工。走在百花公园内,游客除了可以看看稀稀疏疏的绿色植被外,还真没有什么“玩头”了——— 可能这才是遇冷的主要原因。
在公园门口,一位住在附近的市民告诉记者,百花公园除每年四五月份花卉盛开的时候,有部分游客前来观光外,平时一直比较冷清。“其实这附近的小区很多,如果公园取消收取门票,老百姓还是愿意来逛逛的。但让老百姓掏5元钱进去就只能看看树啊草啊,肯定很少有人进去。”这位市民说。
如果将“收费”改成“免费”,或许可以让百花公园重获生机。
在去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梁凡提交了一份建议,呼吁百花公园、中山公园、五龙潭公园等公园免费开放。梁凡建议,多年以来,市民希望增加免费公园的数量,其实济南市的很多公园,比如说百花公园等公园门票大都只有5元钱,但就因为这一门槛,大量的市民被拒之门外。梁凡表示,公园可利用无门槛增加人气,可大力开发符合自己特点的有偿服务项目。
目前,在百花公园院内东侧,我市一处全民健身中心已经开始动工。结合百花公园现有的水上乐园,这里将变身成为济南的“水上全民健身中心”。明年百花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后,公园能否借这一东风变成免费公园,以重获“新生”?
百年中山公园期待焕发青春
泉城公园改为免费公园以来,一直受到市民的青睐。今年黄金周期间,泉城公园客流量在高峰时达到了每天6.8万人次。而相比泉城公园,我市另一个免费公园中山公园则冷清许多。据中山公园工作人员介绍,黄金周期间,公园每天的客流量只有三四百人。
中山公园始建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原称“商埠公园”,是我省最早的以公园命名的公共游览场所。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济南各界的追悼会在此举行,这座公园因此改名为中山公园。
然而,市民以前都有这样的认识,中山公园虽名称中山,但里面却找不出和孙中山先生有关的任何东西,连头像也没有。提到中山公园,市民想到最多的是里面的旧书市场。近年来,为了使公园名副其实,公园虽专门兴建了免费开放的“中山堂”,但客流量一直不高。
作为免费公园,中山公园为何如此冷清?记者了解到,中山公园一非名胜,二无古迹,加上面积狭小(3公顷),设施不足(主要是没有活水),因此对它的定位只能是一个区域(街)性公园,游客主要是附近的城市居民。此外,公园投入的相对减少,最终使得公园游园环境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旅游市场形势的发展。
其实在中山公园的全盛时期,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公园的年客流量也曾达到100万人次,但此后整体客流量每况愈下。在中山公园内,一位50多岁的市民告诉记者,其实“老济南”对中山公园还是很有感情的,再加上现在公园免费开放,应该可以积攒不少人气。“我觉得,中山公园的问题在于主题不够明确,里面摊位、饭店什么都有,自然景观维护的也不是太好。”这位市民表示,如果中山公园能围绕一个合适的主题去建设,这个百年老公园应该会再次焕发青春。(记者 时代 张娜李永明)
时报10月5日讯(记者孙华)十一长假前夕,济南时报泉城义工志愿服务联络站发出文明出行倡议,泉城义工来到景点、公共场所开展文明倡导活动。与此同时,本报开设假日出行不文明现象监督热线,曝光不文明行为。节日期间,广大读者热情参与,大家通过邮件、电话、舜网调查等形式,评出了黄金周出游“十大不文明现象”。
排在前十位的不文明现象分别是:1.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2.践踏草坪,乱采花草;3.相关执法人员态度懒散,服务不积极;4.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污言秽语;5.不遵守信号灯,不守秩序,胡乱插队;6.商家死缠滥磨,强行卖货;7.商家不明码标价,暗中宰客;8.旅行社出尔反尔,不守信誉,坑害旅客;9.景区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冷漠无礼,言语粗暴;10.在风景区内的建筑、文物上乱写乱画。
另外,不分场合随地大小便;不分场合吸烟和吃零食;人多拥挤时缺乏礼让;公共场合袒胸露背不修边幅,穿着拖鞋和睡衣出现在公共场合;吃自助餐时有好东西一哄而上,吃不完浪费;不分场合地剔牙、抠脚丫、打饱嗝;因为天气等不可抗力而造成交通延误后,非要跟工作人员争吵;厕所用后不冲洗等不文明现象,也成为大家的矛头所指。
不少游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门旅游,图的是放松情绪、缓解压力、强身健体,谁都希望有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尤其是游人如织的黄金周里,难免遭遇车票难买、交通拥堵、住宿紧张等诸多不如意。在这种情况下,缓解矛盾,减少摩擦,让黄金周多一些温馨记忆,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创造和谐的出游环境,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努力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外,更需要每一位游客自觉遵纪守法、礼让他人,维护公共场所的活动秩序。
今年的十一长假已经过去,但对于文明的倡导和躬行,却需要我们每个人持之以恒。“温、良、恭、俭、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美德转化为每位公民的习惯,却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创造文明的环境,严加管理固然重要,但树立公共文明意识更为重要。我们应以培养文明意识为先导,辅之以管理手段。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文明就会与我们相伴。
TAG: 舜网-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