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跑道一年可经受300次冻融考验
玉树地区高寒缺氧,加之气候寒冷且干湿不均,年最高气温28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2摄氏度,年平均气温零下0.8摄氏度。在建设过程中,一天之内机场跑道道面多次冻融,为解决这一关键性技术难题,机场建设指挥部在建设之初就学习青藏铁路的抗冻融经验,聘请省内外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赴玉树进行实地踏勘,并委托中国民航建设集团公司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大量试验,确定了玉树机场所用混凝土中添加引气剂和减水剂的参量,以确保高原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抗渗和抗折强度。
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养护稳定性,指挥部还特别设立中心试验室。经测定:玉树机场的跑道可以经受住一年300多次的冻融考验。
名副其实的“环保机场”
玉树机场是名副其实的“环保机场”。记者在机场内看到,占地面积3600亩的机场,绿化面积就达到了2000多亩。针对三江源区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青海省机场建设指挥部早在施工队进场时,就要求施工时尽量做到土方挖填平衡,避免对当地植被的破坏,同时还要考虑二次覆盖,以便尽快恢复植被。玉树机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生态和谐、节约资源。候机楼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无齿技术,不需要润滑油;机场的生活热水和路灯照明全部利用太阳能;建设施工用水全部在水质化验合格后,采取收集地表水的方式,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机场配有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灌溉和机场场区洒水,节约了大量清洁水。单就这些设施,可以保证玉树机场10年不落后。
机场设计凸显人性化
出于对当地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尊重,玉树机场候机楼表现出传统藏式建筑风格,同时又不失时尚。玉树机场候机楼内的支柱下部全部采用藏式雕刻,特色突出。从远处看,整个候机楼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候机楼内部设计功能更加完善,考虑到地处高原,大厅内配有“氧吧”,供缺氧的旅客使用。机场的广播也是采用藏、汉、英三种语言播报,方便旅客。
藏族服务员引人注目
除了建筑风格外,玉树机场的藏族服务员也是格外引人注目。秋拉和扎西达哇都是出生在玉树,他们告诉记者,得知玉树机场招募工作人员的消息后,他们从上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派往中国民航大学进行培训,期间他们先后学习了计算机订座、企业计划、民航英语等多个专业,现在他们已经成为我省首批藏族民航专业技术人员,现在服务于自己家乡的机场,秋拉和扎西达哇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高端旅游悄然启动
玉树采访的几天中,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旅游者在结古镇街头随处可见,接二连三的预订电话因房间爆满而让宾馆经营者大伤脑筋。毫无疑问,机场开通后受益最大的行业就是旅游。7月30日,玉树州旅游局行业规划科科长俄要才仁正忙着在机场布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他告诉记者,玉树州近年来旅游持续升温,从2000年的接待几千人猛增到2008年的80000多人,然而玉树观光旅游的出行条件相对较差,十几个小时的颠簸让这里的旅游陷入“望路兴叹”的尴尬境地。
记者注意到,玉树前往四川雅安、成都、西藏等地的旅游线路已经出现在各大宾馆的宣传册上,而藏传佛教朝觐线路更是放在各条线路之首。记者询问了部分线路的报价,价格确实不菲。
首航飞机为何确定A319
A319是A320家组的第一个成员,空中客车A319型飞机,满载为124人,航程达3700海里,A319具有良好的高原性能,被誉为“高原雄鹰”,该机型被国内的航空公司广泛用来执飞高原航线。目前,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一共有50架空中客车A319型飞机服役,约占空中客车在中国现役飞机总数的16%。此次承担首航的A319机型经过了特殊改装,更加适应玉树机场海拔高这个特点。
玉树巴塘机场通航小花絮
老天帮忙
从7月29日开始,玉树地区持续降雨,首航当天的天气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首航能否成功。8月1日早7时,天空变暗,飘起了蒙蒙细雨。8时30分左右,随着首航飞机从西宁机场起飞,巴塘草原上空的云慢慢散去,久违了的太阳穿出云层,让人感到阵阵暖意。首航仪式结束后,巴塘草原上空再次云层密布,不少人感慨:老天帮忙。
幸福的泥点子
首航仪式上,玉树地区的藏族同胞在飞机前跳起了欢乐舞蹈。由于清晨刚降过一场小雨,地面积水较多,藏族同胞跳舞时“飞袖”将地面积水扬起,挤在前面拍摄的各路记者全部“遭袭”,身上和摄影摄像器材全部落满了泥点子。一位玉树州电视台的记者说:“这些都是幸福的泥点子”。
食堂成为观光点
通航仪式结束后,前来参观的数百名当地居民久久不愿离去,他们仔细转遍了机场的各个角落,甚至连食堂也没有放过。中午时分当记者前往食堂就餐时发现里面早已人山人海,其中多半是“观光客”。
玉树巴塘机场曾经历两次修建
玉树巴塘机场自上世纪70年代飞机停飞以来,迄今已过去了39年。根据记者所查资料显示,玉树巴塘机场应当是当时国内海拔最高的高原第一机场,同时也是一个历经“两建两废”的机场。同时巴塘机场还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高原机场,在我国高原机场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那么,前两次修建始于何时?为何出现“两建两废”?
第一次修建:1942年
上世纪20年代,当时的民国政府派出时任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技师到青海藏区修建机场进行实地调研,他认为玉树县所属“巴塘滩”为比较理想场所。赵祖康也是第一个建议在巴塘修建机场的人。
1942年7月,因公路不通而暂时停建的玉树巴塘机场还是开工了。修建巴塘机场的同时,在青海省所属称多、黄河沿也分别修建了两个机场。称多机场现位于称多县所属珍秦乡附近名叫喀那的地方?穴也有人叫须玛?雪,当时其工程负责人是来自青海湟源的朱祥,此人“到竹节寺喀那滩挖挖填填,敷衍了事后,公然向国民党中央报销了一笔为数不少的工程款”。
巴塘机场竣工之后,1943年3月,蒋介石曾派两架侦察机对昌都、青藏边疆藏军驻防进行侦察,飞机中途曾降落在巴塘机场。同年4月,国民党军某司令部少将处长唐井然乘飞机降落在玉树巴塘机场,对玉树地区的驻防部队进行了慰问。
第二次修建:1952年
根据记载,玉树巴塘机场是解放军抵达拉萨(1950年12月1日),西藏获得解放以后开始第二次修建的。
1952年10月,根据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要求军队和地方共建机场的命令,中共西北局、西北军区为修建玉树巴塘飞机场共组织了1.2万多军民、10万头(匹)牛马、100多辆汽车及1000多亿人民币(旧币),经过各族军民200多天的艰苦劳动,终于建成了巴塘机场。
新修建的机场跑道长约3000米,宽约80米,长度和宽度皆比原机场大。设备等方面达到了“比较现代化”的水平。西北空司也按照劳有所得的原则,从成都用飞机把钱款投放到巴塘,用于支付民工工资。
1956年4月2日,从西宁起飞的两架伊-22军用飞机安全飞抵玉树巴塘机场,首航获得成功。5月26日,这两架飞机又从玉树飞回西宁,至此,北京—西宁—玉树—拉萨航线(拉萨当时还没有机场,主要为空投)顺利开通,并为后来军事物资的调运、防灾抗灾以及支援地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65年、1971年,西藏当雄机场(1971年迁至昌都邦达)和拉萨贡嘎机场相继修建,玉树巴塘机场遂完成其历史使命,于1970年停止飞行,机场再次报废。(作者:赵凛松)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工资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