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日报记者黎志宇 刘新轩见习记者张燕玲 实习生彭罗妮
延伸于绵延群山的水泥路,是加快富川瑶胞脱贫致富步伐的希望之路。本报记者黎志宇 摄
▲如今,富川瑶乡每个乡镇都修通了水泥路,为群众夯实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本报记者黎志宇 摄
▲通往该县山区村的水泥路成为山区群众联系市场、奔向富裕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本报记者黎志宇 摄
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面,两旁是一排整齐而苍翠欲滴的绿树,路边连片的脐橙果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牛儿在悠闲地吃草,叽叽喳喳欢快的鸟儿时而飞上果树歌唱,时而顽皮地落到牛背上嬉闹…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就很难体验到这种果香景美、生态怡然的和谐景观之美。如今,驾车在富川瑶乡的乡村公路上奔驰,心情倍感舒坦,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切身感受,令人心情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昔日“泥水路” 今朝“水泥路”
近日,记者来到富川瑶族自治县采访,这里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的发展新亮点于我们脑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该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成效位居全市乃至广西的前列。一个财力相当困难的少数民族县,农村公路建设搞得红红火火,成果丰硕,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谈起该县过去村级公路崎岖难行的境况时,该县毛家村委新寨自然村的村民毛明龙感受颇深:“过去,富川的通村公路糟糕得很,晴天泥尘滚滚,雨天坑坑洼洼,特别是春雨季节,很多通往乡镇、村寨的公路几乎无法通行。”“以前,只要下点雨,通往县城的这条路就没法走了,路面上全部都是烂糊糊的黄泥巴,机动车走在上面直打滑,骑自行车出行,还得扛着自行车走,辛苦得够呛!”
为帮助全县群众切实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通过采取争取项目、多方筹资、地方配套、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等办法投入公路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县累计已建成农村公路983.44公里,12个乡镇全部修通等级公路,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98.5%。
“没修通水泥路之前,外地人看到坑坑洼洼的泥水路都不愿来我们村里,乡亲种植的果子只能依靠人力板车运到县城的市场销售,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种植的水果未能及时卖出去,大部分果子放在家里就坏掉了。偶尔也有一些老板进村收购果子,他们都会以路难走的理由压低水果收购价格。尽管水果丰收了,但由于交通不便造成成本过高,还是处于增产不增收的无奈境地。但现在通村的公路建好了,为我们村民解决了这个历史大难题,早上还长在树上的水果,不出两个小时就可以运到县城,甚至运到外地了。我们心里高兴啊!”毛家村文龙井自然村的一位水果专业户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夏振林对记者说:“这些年来,县委县政府注重从群众高兴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切实帮助全县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中,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真正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了实处,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惠泽广大群众。”
路通财通 瑶胞笑开颜
修路架桥不仅是夯实基础的固本强基工程,更是一项造福千秋万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富川乡村、农家采访的时候,热情好客的瑶胞乡亲谈及农村公路建设的话题时,对党和政府心存感激的那份由衷的感恩情愫总是溢于言表。文龙井自然村农民毛益民,2006年以前他还是以捕鱼来维持家庭生活的。村里修通水泥路后,他就洗脚上岸在自留山上种了几十亩果树,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现在已拥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庄园了,日子越过越好。“我当初只捕鱼不种果,就是因为村里的道路不通,村里的乡亲尝尽了果子销售难的苦头。但现在公路建成了,收购水果的老板都是直接开车来到农户家门口收果的,果子不愁卖了,所以我才发展种果的。”毛益民一边说一边指着他身后的一栋四层的新楼说:“你们看,这就是我去年卖果赚钱建起的新家。”
毛家村是一个库区渔民搬迁集聚而成的村庄,村民还保留着捕鱼的习惯,农闲或渔期季节,许多村民还会到水库捕鱼。村民毛碧双告诉记者,运气好的时候,一天就能捕到几百甚至上千斤鱼。卖鱼也不用愁了,打个电话联系,就马上会有老板开车进村买鱼了,这主要得益于通村公路的畅顺、运输方便快捷。他还说,修路之前,该村交通十分闭塞,乡亲的生活很困难,自从公路建成之后,群众发展生产的劲头很足,纷纷发展经济型产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今,城里人拥有的洗衣机、电冰箱、消毒柜等现代家电和一些高档家具也纷纷进入了村民家中。
该村公路的修通,直接受益的不仅是当地广大群众,一些外地的经济能人看中该村的资源环境,纷纷到该村投资办实业。近几年,先后有几位外地老板到该村承包土地搞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办起几个集“种果+养殖+沼气”于一体的立体农庄,还带动了该村许多农民发展优质水果生产。村民毛宗才说,村里的种养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了,他计划买一辆农用车搞运输,服务村民运送果蔬,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
TAG: 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