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讯昨日上午,东莞举行2009年重点工程竣工暨动工典礼,总投资约360亿元的28项市属重点工程分别开工、竣工。这是东莞历史上规模最大、工程数量最多的一次庆典,庆典设有1个主会场和10个分会场。
昨日上午9时,市委书记刘志庚、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近维、市长李毓全、市政协主席刘树基、原市长郑锦滔等领导出席了设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主会场的庆典。主会场仪式结束后,参与庆典的有关人员前往东江大桥,参加莞深高速与环城路共线段工程竣工通车典礼。
这28项重点工程分别包括1项工程揭牌、2项工程通车、6项工程(主体)竣工、19项工程动工。
“这是献给全市人民的一份节日厚礼”,在庆典上,李毓全在致辞时说,在国庆前夕,28项市属重点工程顺利竣工或动工,让人欣喜。他同时呼吁全市各界务必加速加力推进新一轮重点工程的建设,为东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志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28项工程主要是为了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长远发展,以及便民惠民。接下来,东莞还将重点抓住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一体化进程。
■新闻纵深
工程能给东莞带来多少GDP?
28项市重点工程同时竣工或动工,其规模和数量都堪称东莞历史之最。这些工程为何选在此时亮相?它们又将给东莞带来哪些变化?
□官员谈工程
不求立杆见影
当前,东莞正处于“调结构、保增长”的关键期,尤其是当“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消费见效不明显时,各界对投资期望甚高。此前,东莞曾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为实现“保十”目标贡献力量。中共东莞市委常委、秘书长何嘉琪此前也曾表示,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是东莞以实际行动拉动内需的具体体现。
这些工程对“保增长”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刘志庚表示,这些工程的拉动作用不会一下见效,更多在于民生以及长远的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28项重点工程的竣工、开工,这表明东莞城市功能正在不断完善”,刘志庚表示,接下来,东莞还要大力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以进一步推动与广州、深圳、惠州等地的一体化进程。尽管东莞的城市建设水平已经比较高了,但在禁摩后大交通的问题依然非常重要。
李毓全这样说明这些重点工程的意义:“多年的实践证明,推进城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观体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提升城市承载力的有效手段,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扩大投资拉动的积极行动。”
□专家谈工程
标志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东莞市特约研究员林江表示,工程的标志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林江表示,2001年,东莞在国庆前夕也启动了多项重点工程。当时,正值中央提出要积极扩大内需。对于东莞来说,当年启动那些基建工程,就是为了扩大内需。而这些工程的启动,也营造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为其后来引进外资,实现经济提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此次28项工程同时启动,也同样面临扩大内需的需求,而很多人也肯定会结合今年东莞GDP保十的目标来谈。我认为,这两次行动有相似之处,但在做法上却是大不一样。”林江表示,与上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同,这次的28项工程多为服务民生的配套设施建设。因此,其对于东莞今年经济发展的标志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因为这些新启动的工程在今年底之前大多是无法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应要一两年后才能逐渐呈现。
尽管如此,在“调结构、保增长”这一背景下来看这些项目的启动,其意义却是很大的。今年以来,东莞市政府一直在积极做保增长的各项工作,并表示下半年在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下,继续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内需。此次工程启动,又是一次将口号转化为实实在在行动的具体努力。
林江表示,28项工程的实际效果会在明后两年陆续体现出来,届时将给东莞的医疗、环保和就业等民生公共服务带来极大的改善。而东莞民生问题的关注度一直很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工程将以改善民生的形式,收获凝聚民心、激发消费热情的活力,并最终实现对内需的拉动。
本报记者谭志红欧雅琴刘进王慧段思午黄万全朱晋向绪安通讯员罗增君
TAG: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