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据新华网消息(记者 张桂林)经过17年搬迁、建设,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已基本结束,库区经济由“破”而“立”,移民生活逐步提高、失业率逐年下降,三峡库区已经进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新时期。
据重庆市移民局负责人介绍,自1993年三峡工程移民迁建以来,在全国大力支援下,重庆库区累计到位各类资金360亿元,库区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从无到有,达(州)万(州)铁路、万州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投用,目前除巫山、巫溪、奉节外其余12个库区区县均通高速公路,建成乡镇移民公路近2000公里。
库区特色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以柑橘、畜牧、榨菜、中药材等为支柱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以化工、食品、机械、轻纺等为支柱的工业产业体系,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
移民就业培训持续加强,近年来三峡库区相继实施了消除城乡移民家庭“零就业”和“零转移就业”行动,培育移民致富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的“双千”工程,以及“移民培训就业一体化”等主题年活动,累计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24.83万人次,95%以上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移民获得“绿色证书”。截至去年底,重庆库区城镇调查失业率由过去的15%以上下降至8.5%。
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乡移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比搬迁前增加10平方米。移民后期扶持扶助有序实施,累计发放农村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3.8亿元,惠及移民26万人。
统计显示,去年重庆库区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113元、4013元,分别是1996年的3倍、2.6倍。今年上半年,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261元、2317元,同比分别增长1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