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前夕(三)
■本报记者李伟钟振宇2000年1月,西部大开发大幕开启。4个月后,首届西博会诞生。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第十年的2009年10月16日,规格和规模均超过历届的第十届西博会将在成都揭幕。
西博会是展示西部大开发的一道窗口。在这道窗口,10年西部大开发的足迹清晰可辨。
西部大开发既是西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是西部前所未有的走向开放合作的机遇。这样的共识催生西博会
西部地区幅员面积占全国总面积71%,人口占全国28.6%。由于历史、自然等种种因素,西部地区发展长期滞后。1999年,西部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5%、东部地区的40%;全国3000多万贫困人口,大半在西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西部,重点也在西部。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中国基本实现第一个“大局”。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次年1月,西部大开发启动。国家从增加对西部地区资金投入的政策,到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从西部地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到西部地区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给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面对这一契机,西部在深思。
甘肃人在思考:陇南的一张牛皮被温州人买去分成8张,再做成皮鞋销往西部,同样的牛皮,为什么价值大不一样?
广西人在思考:本是西北西南出海最近的大通道,为什么人们却舍近求远绕道上海、广东?
重新审视自身,找准自身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定位。宁夏5项主攻目标的第一项就是“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使宁夏与全国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抑制并争取开始有所缩小”;重庆对自己的定位是利用区位优势,构筑长江经济带西部增长极,成渝经济新高地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三大经济制高点……
对四川而言,对自身的定位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四川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经济规模位居西部第一,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在内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占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总和的四分之一。四川是科技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能源供给和保障基地,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这一切,决定了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从提出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到确立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是四川的战略选择。对自身的再审视和再定位各有各的不同,相同的是这样一种认识:西部大开发既是西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是西部前所未有的结束封闭,走向开放合作的机遇。
正是这样的共识,催生第一届西博会。
西部历史上规模和力度空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东部和世界的目光。外资西进、东资西进一波又一波,通过西博会这一通道涌进西部
即将开幕的第十届西博会,将紧紧围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开放合作、共赢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泛亚交流合作。
1年前,第九届西博会上,来自中国、老挝、斯里兰卡、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共同签署《2008成都共识》,相约共同构建泛亚交通物流新体系。这一体系,囊括西部12个省区市。通过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欧亚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大通道和重庆、成都、西安等主要航空干线,逐步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跨区域交通网络体系,并逐步融入泛亚交通网络。
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突出泛亚交流合作,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西博会成为泛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交通是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也是开放合作的瓶颈。西部地区铁路、公路不仅路网少,密度低,而且效率不高。无论西部开发,还是西部开放合作,交通要先行。
10年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交通建设迎来黄金时代。
从2000年到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27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8000多公里。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民用机场数量达到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
四川从西部和全国的角度来谋划和定位交通发展战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短短1年多时间,启动建设了一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进出川通道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良好开局。
青藏铁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壮举。铁路建设者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建成了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铁路的开通使西藏发展彻底打破交通瓶颈的制约,进一步融入广阔的市场。“十五”期间,西藏招商引资总额为51亿元,而仅仅青藏铁路开通的2006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就达到40亿元。
10年西部大开发,刷新西部地区历史的,不仅是交通建设。10年来,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从2000年到2008年,西部地区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尼尔基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为西部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西部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东部发展提供积极支持。由北、中、南三大通道组成的西电东送工程分别从西南地区通向广东、从三峡通向华东和广东、从西北地区通向华北和山东,架起东西共赢的电力桥梁。西部大开发一号工程———全长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于2004年底全部建成,实现全线商业供气,到2008年底,累计完成输气量454亿立方米。
西部地区规模和力度空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东部地区和世界的目光,外资西进、东资西进一波又一波———西博会成为东西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外资的重要通道。仅2005、2006两年,在西部投资的东部企业就增加了10万家以上。
西博会助推西部大开发。第十届西博会将展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西部:大发展的西部、大开放的西部
正如中国在全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先锋模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东部地区增长5.9%,西部地区增长13.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东部地区增长26.7%,西部地区增长42.1%;西部各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内蒙古更是以16.2%的增速高居全国第一。
这是10年西部大开发的结果,也是10年西部大开放的结果。
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一大共同点是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西部大开发之初,曾有学者认为,西部各省区市为争得招商引资的更大份额,将很难形成合作的基础。
然而,西部地区10年开放合作彻底颠覆这种观点。求“同”存“异”,所有西部省区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陕北、蒙西、宁东、云贵等煤电基地发展较快;甘肃金昌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新疆优质棉基地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2.9%和32.8%;内蒙古牛奶、羊肉、山羊绒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之首;云南、贵州烟叶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和43%……
这种差异,让西部合作渐入佳境。从重庆引来的资金,连续8年在四川省的外来资金中居第二位;2008年西博会上新疆集中签约31个项目,其中与四川的合作项目占了一半;四川宏达集团,不仅把矿山开到了云南、西藏、贵州、甘肃,而且正在向海外延伸。
与西部合作一样,东西合作、中外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势头。在开放合作中,西博会、西洽会、渝洽会、乌洽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经贸盛会成为西部合作、东西合作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平台。
以西博会为例,据统计,前9届西博会,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参展企业累计达到2.7万家。累计签约招商引资达成项目3800余(项)个,投资金额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贸易成交突破1700亿元。也正是在西博会上,曾经为香格里拉“互不相让”的川滇藏3省区欣然达成共识:未来10年内,3省区将联合投资500亿元至800亿元人民币打造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目标是建成世界精品旅游景区。
西部大开发带来西部地区空前开放合作,空前开放合作带来空前发展。2000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1.7%,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人均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6万元,相当于从全国平均水平的59.5%提高到63.7%。
西博会助推西部大开发,即将到来的第十届西博会将展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