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1622元增加到2008年的3389元
■在内蒙古,2008年,羊肉、牛奶、羊毛和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在新疆,棉花产量占到全国的40.4%;番茄酱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0%以上,形成了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加工基地;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一位
■在云南,鲜切花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烤烟产量与贵州一起占到全国的45.9%
■广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加工基地,产量占全国的60%,并与贵州和宁夏一起成为我国氧化铝和电解铝的重要生产基地
■旅游业也已逐步成为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贾楠)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记者从21日国家民委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1999年至2008年间,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500多万。
据介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通过实施西部地区乡村“畅通工程”与“通达工程”、农村安全饮水、游牧民定居、抗震安居、易地扶贫搬迁、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惠农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
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10年来,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1622元增加到2008年的3389元,年均增长8.5%。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
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间,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
据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99年的272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453亿元,增长了6.8倍。随着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民族地区交通、水利、能源及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5万公里,是1999年的2.5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353公里,是1999年的7.1倍;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9617公里,是1999年的1.4倍。
这位负责人表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有关部门下达西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逾40亿元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期间,国家民委会同有关部门共下达西部12省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0.8亿元,占10年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总额的69.2%。
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为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向西部地区倾斜,有效解决了西部民族地区一些特殊困难和问题。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有关部门对民贸企业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继续实行财政、金融和税收三项优惠政策。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民贸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享受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优惠总额约11亿元;西部县级民贸企业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50%以及免税优惠约7.5亿元;全国边销茶生产经销企业免征增值税约6000万元。
民族自治地方九成以上县实现“两基”目标
截至2008年底,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县已达674个,占总数的96.6%。
据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民族地区,“两免一补”(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政策惠及西部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22个人口较少民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全部享受生活费补助。内地新疆班和西藏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达到4万人。
兴边富民行动范围已扩大至全部边境县
兴边富民行动已于2009年由试点扩大到全部136个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
据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司长乐长虹介绍,2009年,中央财政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安排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达4.84亿元,自2000年以来,已累计安排资金15.09亿元,其中,12.8亿元安排在西部地区。
乐长虹表示,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在中央和边境各省区的大力支持下,边境地区群众得到实惠,42%的边境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本省区平均水平。
TAG: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