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胶济线上跨建筑物表 序号 左线里程 右线里程 上跨桥名 孔跨式样 净高 备注 1 K363+615 右K363+616 绕城高速 35m箱梁 7.1m  2 K381+429.7 右K381+429.45 东站立交桥 系杆拱桥 7.5m  3 K383+034 右K383+053.5 津胶联上跨  6.93m 径路外 4 K384+138 右K384+139 天桥路立交 斜腿钢构 6.09m 径路外
(五)线路平纵断面特征 1.本段设计线路平面特征 运营长度:左线38.008km,右线38.003km。正线建筑长度:左线17.689 km,右线16.337km。左线直线地段长度:20.113km,占全长 52.9 %,曲线地段长度:17.895km,占全长47.1%;右线直线地段长度:20.181km,占全长    53.1%,曲线地段长度:17.822 km,占全长46.9%。最小曲线半径分布情况见表1-6,表1-7。 表1-6         左线最小曲线半径分布一览表 序号 里程位置 曲线半径(m) 曲线长(m)  K346+500—K365+000段   1 DK351+290.29 R=2200 1983.97 2 DK358+693.80 R=2200 850.88 3 DK359+672.06 R=2200 1959.15 4 DK362+426.13 R=2200 1146.60 5 DK363+861.69 R=1600 872.95 ∑   6813.55   K365+000—K382+000段   1  K366+298.94 R=800 498.27 2 K367+015.18 R=800 550.24 3 K380+074.06 R=800 316.87 ∑   1365.38  K382+000—K384+612段   1 K383+573.79 R=490 450.00 ∑   450.00
表1-7         右线最小曲线半径分布一览表 序号 里程位置 曲线半径(m) 曲线长(m)  K346+500—K365+000段   1 DK351+305.29 R=2204.66 1957.67 2 DK358+721.09 R=2200 837.32 3 DK359+669.50 R=2200 1959.15 4 DK362+425.47 R=2200 1146.60 5 DK363+859.28 R=1600 872.95 ∑   6773.69   K365+000—K382+000段   1  K366+343.65 R=800 442.18 2 K367+023.65 R=800 550.15 3 K380+167.58 R=800 316.54 ∑   1308.87  K382+000—K384+612段   1 K383+580.34 R=490 346.68 ∑   346.68 2.本段设计线路纵断面特征 非改建地段既有线路坡度原则维持不变,对于既有超限坡地段(K365+500~K366+300段最大坡度为5.5‰)通过牵引计算检算,满足行车要求,维持既有坡度;K366+300-K368+500既有线改拨地段,为减少工程投资,并通过行车检算,本次设计维持既有超限坡不变,最大坡度为5.4‰,坡段长度为550m。其他改建地段及绕行地段限制坡度采用5‰。 既有线改坡地段均为新线与既有线接坡及站场到发线延长所引起的纵断面改建(道碴调节),左线共计改坡长度为3.4km,右线共计改坡长度为4.3km。具体改坡地段见改坡地段表。 (六)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设计 设计范围内胶济线和道路交叉已经全部采用立交,非改建地段维持现状;改线地段跨公路、道路立交净空按协议办理,其他立交道的设计均参照既有立交标准进行设置;新设跨本线的建筑物,净高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和相应最高行车速度的要求,以不小于7.1m设计。 公路、道路改移方案结合立交设置条件综合考虑,一般维持原标准,特殊情况按照协议办理。 大正公路既有路面为24.5m宽,道路与既有铁路交叉处为1-6m立交框构,规划路为I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60m,含绿化带,本次设计为下钻立交净高为5m,净宽为4孔12m;规划三号路本次设计暂不予考虑,待与地方规划部门进一步洽谈后落实立交设计。 投资划分执行国家建委(81)建发交字532号文。 (七)防护栅栏设计 胶济线区间考虑到市区工业发达,人口稠密,故本次设计200km/h及其它区段从提速及安全方面考虑均设计了防护栅栏,投资数量单列。 1.铁路两侧均设置防止人畜进入的全封闭隔离栅栏  在特大、大中桥内及立交涵洞出入口处不设防护栅栏,但区间防护栅栏应延伸到桥头及涵洞顶部或包围桥台锥体,防止人畜进入路基。区间防护栅栏上每隔500m处设“快速铁路、严禁入内”标志。 区间防护栅栏采用部颁《铁路线路护栏图集》(图号:专线8041)中图号为专线8041—3的栏片和圆形钢管立柱相组合。防护栅栏表面应采用热浸塑材料处理。 2.既有线不改建地段,在既有用地界内合理设置防护栅栏。 (八)既有线改建情况 为满足既有线提速后旅客舒适度的要求,对提速段落既有线曲线半径较小,缓和曲线较小,夹直线及圆曲线不足的段落进行平面改建。因站内更换道岔,改建地段接坡等,需对局部线路进行纵断面调整。 1.线路平面改建 改建长度:左线4.646km,右线2.706km,双线改建13.687km。单线累计长34.726km,占总长度的45.6%。 2.线路纵断面改建 改建长度:左线3.4km,右线4.3km。 (九)施工过渡措施  1.拨距≤2m时,利用天窗直接拨道。 2.绕行线和既有线改建地段,首先应进行绕行线和改建线的修建,利用新建线或站线进行施工过渡。 四、施工注意事项 (一)胶济线为既有双线,车流密度大,运输繁忙,行车干扰大,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工程具有工点分散、建设周期短的特点,需合理组织,周密安排,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施工时,需和路局紧密配合,在运营单位协调配合下,充分利用天窗、结合要点等办法组织上道施工。 (二)沿线光、电缆较多,改建改线地段施工时应首先作好沿线调查核实工作,必要时普探,避免损坏光缆、电缆。 (三)施工时应首先做好对沿线文物的调查和保护。 (四)沿线大、中桥、涵洞中心里程、孔跨型式,以桥专业施工图为准。 (五)通信、电力线缆的迁改工作应与电化防干扰或通信防干扰专业的迁改项目互相配合,一次到位,避免二次重复赔偿。 (六)铁二院与铁三院接头处(K346+500)有0.076m断高,具体为:铁三院DBM0-1高程 60.284m等于铁二院DBM0-1高程为60.360m,施工时应注意平、纵断面的衔接。 (七)大正路(DK352+307.2)、DK355+018、规划三号路(K356+107.2)处立交待建管中心协同设计单位和济南市有关部门签定协议后再进行施工。
第二章   轨  道 一、修改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及执行情况 (一)修改初步设计审批意见 按重型轨道标准设计,结合车站改建工程,考虑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1.钢轨: 新建地段采用60kg/m全长淬火新轨。改建地段其轨道横向拨移量在0.2m以内的利用既有无缝线路轨节;轨道拨移量在0.2-2.0m之间的利用既有无缝线路轨节,钢轨补充率10%;轨道横向拨移量大于2.0m的地段铺设新轨无缝线路。   2.轨枕: 200km/h速度目标值路段范围内,新建及改建地段铺设III型轨枕,非改建地段原则上维持既有,但对于尚在使用的69型轨枕由路局自筹资金成段更换为III型轨枕。 3.道碴:  既有线非改建地段维持既有,不再补充道碴,改建地段轨道横向拨移量大于2.0m的铺设I级碎石道碴,双层0.5m,单层0.3m;轨道横向拨移量在0.2-2.0m地段补充面碴50%。封闭车站拆除道岔前后的正线面碴补充10%。 既有石灰岩道碴地段,因线路平面改移、改拨而补充的I级道碴成段集中使用,原石灰岩道碴由铁路局自筹资金更换为I级道碴。 (二)鉴线电[2003]114号通知要求 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和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以鉴线电[2003]114号铁路电报下发的《关于既有线改造路基基床表层填料与道床问题的通知》要求如下: 200km/h地段轨道结构采用单层道床,厚0.3m,硬质岩石路堑道床厚度为0.35m。160km/h及以下新建路基地段双层道床底碴材料严格按TB/T2897-1998执行,面碴厚0.3m,硬质岩石路堑道床厚度为0.35m(单层)。 (三)修改初步设计意见执行情况 按鉴定意见及鉴线电[2003]114号文执行。 二、设计说明 (一)轨道设计 按重型轨道标准设计。 1.钢轨 新铺线路采用60kg/m全长淬火新轨(图号:TB/T2341.3—93),其质量符合《时速20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材质为PD3。既有非改建地段维持既有无缝线路。改建地段一次铺设无缝线路。轨道横向拔移量在0.2m以内的改建地段利用既有无缝线路轨节;既有路基上轨道拔移量0.2~2.0m改建地段利用既有无缝线路轨节,补充新钢轨10%;拔移量大于2.0m地段新铺无缝线路。补充新轨集中铺设。拆除线路工程费用不纳入施工图设计。 2.钢轨配件 钢轨连接配件采用接头夹板(TB/T2342.3-93),10.9级接头螺栓及螺母(TB/T2347-93),高强度平垫圈(GB1230-84)  3.轨枕及扣件 (1)200km/h路段新建及改建地段铺设Ⅲ型无挡肩轨枕(专线3394)1667根/km,不考虑轨枕加强,扣件采用弹条III型扣件(专线(01)3328);有护轨地段采用Ⅲ型混凝土桥枕(专线3384),弹条Ⅱ型扣件(专线3351)。Ⅲ型有挡肩轨枕轨下垫板采用60-10-17型号橡胶垫板,Ⅲ型无挡肩轨枕轨下垫板采用60-10-15型号橡胶垫板。非改建地段既有69型枕及普通道碴由路局自筹资金更换; (2)120km/h路段新建及改建地段铺设Ⅲ型无挡肩轨枕(专线3392)1667根/km,不考虑轨枕加强,扣件采用弹条III型扣件(专线(01)3328);有护轨地段采用Ⅲ型混凝土桥枕(专线3384),弹条Ⅱ型扣件(专线3351)。轨下垫板采用60-10-17型号橡胶垫板(TB/T2626)。非改建地段维持现状。 (3)在铺设木岔枕的道岔及其前后各不少于50根轨枕应采用I级防腐木枕(图号GB9221-88),每公里铺设1840根,采用分开式扣件。提速道岔前后各50根轨枕铺设III型 有挡肩(专线3393)轨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扣件采用弹条II型扣件(专线3351)。 4.碎石道床 (1)既有线非改建地段石灰岩道碴由路局自筹资金更换为I及碎石道碴,并对200km/h地段碴肩不足0.45m路段进行补充,设计不计补充道碴。 (2)轨道横向拔移量大于2.0m及新建地段铺设单层Ⅰ级碎石道碴,正线道床枕下厚0.3m;桥上道床厚度为0.35m; 道床顶面宽度提速200公里新建区段(K346+500~K365+000)为3.5m,提速120公里区段(K365+000~K382+000)为3.3m。 (3)轨道横向拔移量小于0.2m地段面碴补充10%;横向拔移量在0.2~2.0m地段补充面碴50%。封闭车站拆除道岔前后的正线面碴补充10%。补充面碴为I级碎石道碴,应分段集中使用,原石灰岩道碴由路局自筹资金更换为I级道碴。 (4)扩能改造车站拆除道岔前后的正线面碴补充10%。补充面碴为I级碎石道碴,钢轨不利旧。 (5)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分别按单线设计。 (6)道床边坡坡度采用1:1.75。 (7)碴肩堆高15cm,堆高道碴的边坡坡度值采用1:1.75。 (8)上建高度 200km/h区段:改建地段双线为0.91m,单线为0.84,既有线不改建地段为1.04m。 120km/h区段:改建地段双线为1.10m,单线为1.04,既有线不改建地段为1.04m。 (8)既有线抬道小于50cm地段用I级道碴抬道,钢轨及配件、轨枕及扣件全部利旧。 5.轨道附属设备 (1)绝缘轨距杆设置  既有胶济线为内燃牵引,电气化改造后,混凝土枕线路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600m地段及木枕线路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800m地段,按表2-1设置绝缘轨距杆(图号:专线3417)。 表2-1               绝缘轨距杆设置数量表 曲线半径m 轨距杆(根)  25m轨 12.5m轨 R≤350 10 5 350<R≤450 10 5 450<R≤600 10 5     (2)防爬器设置 混凝土枕线路不需设防爬设备;木枕线路按表2-2设置穿销式防爬器。 表2-2            防爬器设置表(对) 线路特征 非制动地段 制动地段  25m轨 12.5m轨 25m轨 12.5m轨    制动方向 反方向 制动方向 反方向 双线区间单方向运行 重车方向 6 3 8 2 4 1  轻车方向 2 1    
6.线路备料 提速200km/h区段为60kg/m全长淬火新轨,III型混凝土枕,跨区间无缝线路,应按表2-3标准补充线路备料。其余改建工程不计备料。   表 2-3        新铺无缝线路备料表       材料名称 备料数量 III型混凝土枕(2.6m无挡肩) 每千米2根 混凝土枕扣件及垫板 每千米5套 断轨急救器 每千米1套 特制拱形夹板 每千米1套 每个保养工区备6.5米无孔短轨2根,5.5米有孔短轨2根 每个保养工区备6.25米有孔和8米无孔胶结绝缘轨各2根 每个保养工区备接头螺栓及垫圈12套 每个保养工区备接头夹板8块
7.线路标志 改建地段正线根据需要设置公里标、半公里标、百米标、平面曲线标、圆曲线、缓和曲线和竖曲线的始终点标,坡度标、用地界标、司机鸣笛标、限速标等,并按专线8024、8028进行设计。 (二)无缝线路设计  1.轨条布置 长轨条一般由若干个单元轨节组成。单元轨节长度根据线路和施工等情况综合考虑,一般为1.0km左右,最短不小于200m。由于既有线部分已经铺设为无缝线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既有长轨条及施工组织情况,在施工图文件基础上作合理调整。 单元轨节两股钢轨的接头相错量不得超过100mm。 本设计在计算单元接头数量时按厂焊轨条长250 m/根计算。 接头的焊接优先采用接触焊。焊接接头的力学指标应满足TB/T1632-91《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质量检验标准。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轨底打磨处理,焊接接头面几何尺寸标准应满足表2-4及表2-5的要求:
表2-4    200km/h地段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mm/lm)     部      位 接触焊 铝热焊,气压焊 顶      面 +0.3,0 +0.3,0 内侧工作面 +0.3,0 +0.3,-0.3 底      面 +0.3,0 +0.3,0
表2-5   120km/h地段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mm/lm)     部      位 接触焊 铝热焊,气压焊 顶      面 +0.3,0 +0.5,0 内侧工作面 +0.3 0.5 底      面 +1.0,0 /
胶结绝缘接头距轨枕边缘不小于100mm。左右两股钢轨的绝缘接头应对齐。 2.锁定轨温 本次设计K346+500~K365+000区段为200km/h,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K365+000~K382+000区段为120km/h,铺设区间无缝线路。 济南地区历年最高轨温62.5℃,历年最低轨温-19.7℃。 设计范围内最大轨温差82.2℃,锁定轨温根据桥上无缝线路强度、稳定性的检算以及预留轨缝和断缝值等计算结果,结合所采用的钢轨综合考虑。 本次施工图设计锁定轨温和锁定轨温范围见文件后附表:单元轨节设置及锁定轨温资料表。 3.伸缩区、缓冲区和预留轨缝 (1)200km/h区段初期过渡阶段的伸缩区、缓冲区和预留轨缝 根据预留轨缝的计算,长轨条自与两端标准轨相连的位置开始取100m长度作为伸缩区。 根据预留轨缝的计算,自与长轨条相接的标准轨开始取100m作为缓冲区,缓冲区内铺设25m标准轨,过渡期后,在全线开通前贯通为跨区间无缝线路。 在长轨条与缓冲轨及缓冲轨之间的联结采用10.9级高强度螺栓、双头式鱼尾板,图号分别为TB/T2347-93和TB/T2342.3-93;及高强度平垫圈,图号为GB1230-84。 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缓冲区内标准轨与长钢轨的预留轨缝为:6~8mm。 (2)120km/h区段的伸缩区、缓冲区和预留轨缝 根据预留轨缝的计算,长轨条自与两端标准轨相连的位置开始取100m长度作为伸缩区。 根据预留轨缝的计算,自与长轨条相接的标准轨开始取100m作为缓冲区,缓冲区内铺设25m标准轨。 在长轨条与缓冲轨及缓冲轨之间的联结采用10.9级高强度螺栓、双头式鱼尾板,图号分别为TB/T2347-93和TB/T2342.3-93;及高强度平垫圈,图号为GB1230-84。 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缓冲区内长钢轨与标准轨的预留轨缝为:6~8mm。 4.无缝线路开通标准 ⑴轨道铺设精度:见表2-6 表2-6            有碴轨道铺设精度标准     高低(mm) 轨向(mm) 水平(mm) 三角坑(mm) 轨距(mm) 200km/h幅值 3 3 3 3 +2  -2 120km/h幅值 4 4 4 4 +4,-2
⑵道床状态控制标准 1)200km/h区段(开通速度160km/h)  道床应分层铺设,分层碾压和捣固,按动力稳定车、道床捣固机碾压不小于5~6遍设计,道床密实度不得小于1.7g/cm3 ,道床支承刚度不得小于100KN/mm,道床纵向阻力不小于12kN/枕、横向阻力不得小于10kN/枕。 2)120km/h区段 (开通速度80km/h) 道床应分层铺设,分层碾压和捣固,道床密实度不得小于1.67g/cm3 ,道床支承刚度不得小于80kN/mm,道床纵向阻力不得小于10kN/枕、横向阻力不小于9kN/枕。 5.位移观测桩设置 既有线改建、单元轨节变化及新建路基段,需迁移或重新设置位移观测桩,迁移位移观测桩与原位置基本对应。 线路和道岔均按单元轨节设置位移观测桩,设置规定见附件:位移观测桩设置图。  位移观测桩是无缝线路养护的重要标志,位移观测桩应满足牢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