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在国道218线多处“握手”相连,曾有“绿色走廊”之称的218国道正面临阻断甚至消失的危险。日前,记者离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由北向南赶赴若羌县,一路行程440公里,沿途耳闻目睹令人惊惧。
焦渴的塔里木河
出库尔勒约120公里后,车子在尉犁县卡拉水库旁停住。“快看,塔里木河都断流了!”前面带路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林业局副局长周江下车大声招呼着,把我们从昏睡中惊醒。
这就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吗?一条窄窄的河道,顶多只有七八米宽,估计弹跳好的年青人一使劲便能蹦过去;河道内既无滔滔急浪,也无涓涓细流,唯有一汪汪积水,无声地诉说着千百年生态历史的变迁;对岸目光所及处,隐约可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如山的沙丘。
周江告诉记者,这里是塔里木河的下游起点。他说,在过去的四五年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之上游沿岸大量引水开发土地,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塔里木河上游来水量逐年减少,河道不断萎缩。自2001年以来,塔里木河中游已出现两次断流。
沙尘挡道路难行
不知什么时候,空气弥漫起薄雾般的沙尘。快到若羌县境内时,突然狂风大作,顿时黄沙肆虐,天地一片混沌。巴州林业局的同志却平静地说:“经218国道去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的若羌县,遇上这样的天气很正常。”风渐行渐紧,沙暴越来越猛。从库木塔格沙漠腹地吹来的强劲东风,携带着黄沙穿过衰败的胡杨林,或者越过植被稀疏的沙丘向西边塔克拉玛干沙漠飞去。
我们艰难地继续前行,车子不时遭遇堆积挡道的沙梁。这场强沙尘暴一路与我们相伴,大约随行了250多公里,直到若羌县才逐渐消退。
砖砌公路的心痛
在路上,我们顶风冒沙参观了一条红砖砌就的公路。路旁一块石碑,介绍了它的历史:这条砖砌公路位于若羌县境内,1966年8月开工建设,1971年5月竣工,由2000余名筑路工人用路边的粘土烧砖铺就,全长102公里,共用砖约6120万块,是世界上最长的砖砌公路,2002年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之最”纪录。
公路绝大部分已不复存在,只保留5公里作为文物保护,并立碑以示纪念。立碑的新疆交通厅公路管理局认为,这条砖砌公路的建成,不仅展现了新疆筑路工人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
然而,踩着路面上厚厚的积沙,望着两旁毫无遮挡的荒野,以及不远处重重叠叠的沙丘,我们的心情却阴郁得就像漫天沙尘。巴州林业局的同志痛心地说:“砖砌公路是巴州公路建设史上的骄傲,更是巴州生态建设史上的耻辱。”当年为烧制铺路红砖,工人们就地取材,不知道毁掉了道路两旁多少用来防风固沙的胡杨和红柳林。
千年胡杨今衰败
新疆大地上最让人心灵受到震撼的植物,胡杨林是其中之一。此行与我们相伴的,除了风沙,还有两旁或稠密或稀疏的胡杨林。公路沿着塔里木河向前延伸,两岸的胡杨林断断续续,绵延约155公里。
透过迷茫的沙尘,只见一株株胡杨傲立荒漠,有的虽然风烛残年,大部分枝干已干枯,但是仍旧顽强地伸出一束束绿叶;有的尽管衰败死亡,可是依然屹立不倒,任凭风沙吹打,它们周围,一片又一片的新胡杨林拔地而起……近年塔里木河断流现象加剧,下游胡杨林因缺水大批枯死。2000年以来,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从博斯腾湖数次紧急调水,恢复塔里木河道360多公里,使其下游绿色走廊有所恢复改善。但是,因这里的生态灾难积重难返,胡杨枯死危机未能从根本上得以扭转。
风沙飘摇若羌绿洲
当我们走进若羌绿洲的时候,相伴而来的风沙已经明显减弱,但是,空气中尘土味依然很浓,天空还是灰蒙蒙一片。当地干部却无不高兴地说:“在我们这里,这已经算是好天气了。”若羌绿洲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总面积70多平方公里,四周不是漫漫黄沙,就是毫无生机的戈壁滩。经过干部群众年年植树播绿,如今绿洲内部已经营造起比较完善的防护林网,而且边缘也封育形成了大面积的林草屏障,但每年的风沙天气仍多达120多天。
据当地干部讲,就在二十多年前,库尔勒市至若羌县的218国道,还是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塔里木河不断干涸、若羌河和车尔臣河来水逐年减少,流域内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库木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两相夹击,致使这条绿色走廊正面临阻断甚至消失的危险。
若羌县委书记张亚平忧心忡忡地说,如果218国道这条绿色走廊消失,作为内地进入新疆重要桥头堡的若羌绿洲就会沦为一座孤岛,最后就会像楼兰古国一样被风沙无情地湮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