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一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的迅猛开发与有效利用,使其在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各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美好家园,再造秀美山川,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20年来,随着国家对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公路的大量兴建,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公路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但它同时又是对破坏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因此,如何在公路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并处理好同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课题。
我省公路建设及环保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我省相继修建贵新高速、凯麻高速;贵遵、贵毕、玉铜、关兴、水黄、贵黄高等级公路等,以及正在修建的清黄、遵祟、凯玉高速公路和在今年即将开工建设的镇胜高速公路,形成了以省城贵阳为中心向全省各地州市所在地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和高速公路经济圈,基本实现了快速、舒适、安全与省城联系的目的,带动了沿线、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省地处西部,有大量的高山深谷,山势陡峭,落差较大,地形地貌极其复杂,地质、水文条件极差,施工条件也极其恶劣,有些地段施工便道几乎没有,高差大,很难上,可以说不具备基本的开工条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因公路建设破坏了原来的自然平衡,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长大隧道的建设造成地表塌陷、植被和表土损失,使自然植被恢复困难;一些土地被低价甚至无偿占用,产生了不少失地农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而施工只好自己创造条件,强攻硬上,修建的便道有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长,才能到达路基正线上,施工出来的路基同时也兼作便道使用。因此,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艰难,弃渣场道路一时还不能通达等等客观原因,致使一些承包商为了追求工程带来的丰富利润,节约成本,予环保生态不顾。首先是有的施工单位未按施组操作,将施工挖出的土、石采取就近丢弃的办法,往山下倾倒,造成路基下方山坡上所有灌木、草皮等植被因倒下的土、石顺山滚一扫而光,有的地方几乎是斩草除根,远眺如同“剃光头”。如:水黄公路上施工中,倒下的土石方要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立方米。弃掉的土、石自身根本无法站住,遇到雨季到来时,很容易形成泥石流甚至引起大面积地表滑坡,冲毁下方的农舍、庄稼和堵塞河道等,如在水黄公路的第六、七标段的长寨村和店子村就曾发生过冲毁房屋、庄稼,造成新的拆迁和赔偿,所形成的环境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一时很难恢复。
其次在进行施工设计时采用的技术指标也未能很好结合实地充分利用地形进行路线布设,致使深挖路堑、高填路基普遍存在。水黄公路上的上边坡的高度可达20~200米不等,20多米高的下挡墙和40多米高的高填方路基也常有出现,其中还有部分已经通过施工中设计变更为桥梁过渡的未计。
三是弃渣场的设计,未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进行设置。同时,施工中未按设计图要求来修建下方支挡结构物,或仅简单的将石头干码作临时支挡应付,当弃渣顺势而下时,造成冲毁“支档”等等这些在公路建设中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事件也频频发生。由于影响环境的因素还较多,如:资金困难、资金少;资金不到位,未能专款专用;工程项目要实施未能从更高的角度和责任来看待环保这个问题;还有全民环保意识不够,认识也到不了位,未能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等。为此,笔者认为,目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迅速改进我们在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一、加强公路行业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工作健康发展
我国在2000年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政府特别重视西部公路建设中生态保护措施。公路行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真正做到土地资源、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三者能协调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共同研究探讨,计划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学术活动,吸引公路行业的建设、经营、管理人员及专家对公路行业中存在的环保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形成统一认识,指导环保工作。特别要加快培养公路环境工程设计人员,开展高等级公路环境保护与恢复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广大公路职工应深知自己在保护环境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要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做出不懈努力,把提高公路行业全员环境意识作为发展公路事业的行动指南,贯穿到公路建、管、养的全过程,并逐步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
二、树立生态公路理念,做好施工环保设计
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这一时期仍然侧重公路的功能因素,如安全、迅速、沿用传统的以填为主节约工程造价的设计思想,对环境因素重视不够。而公路的技术标准越高,对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如何保证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力争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就要求设计者首先要树立生态公路的理念,确立生态公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要注意精心优化设计方案,调整设计参数,制定有效的工作手段。应着眼于修一条符合周围实际环境,满足通行能力和安全要求的路。在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从技术上选择可靠的施工方案,提出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减轻公路对现有地形、植被的破坏和自然水系水质的影响,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技术等级标准和适宜的技术指标,对路线位置、路基高度等重大决策必须慎重,千方百计节约土地。对深挖工程量艰巨的地段,可考虑用隧段,尽量避免山体深挖后对路基稳定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高填深挖,少占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发生。对于部分地形复杂的山区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特殊路段,应通过技术论证和经济比较,选择最佳布线方案。可以采取分段设计的方法,考虑不同的行车时速和路段交通量,这样可大大节约工程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公路绿化应以保护沿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和谐的公路景观为根本目的,不哗众取宠。应用环保技术做好弃渣场的设计,在弃土场的位置选择上,主要考虑避免诱发泥石流,不挤占河道过水断面,尽量选择山间洼地,做好弃渣场的排水和绿化设计,石质弃碴场在完工后其表面宜考虑履地予以绿化或还耕。
三、抓施工期的环保实施,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首先质量监督部门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措施,规范管理。其次应给出公路建设与环保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公路环保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的环保方案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取、弃土场和临时用地复耕的监管。对路基上边陂、下边坡以及弃土(渣)场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一)处理好山体的开挖面。在上边陂应设碎落平台,以防落石危及行车行人的安全,采取挂网施工技术在破碎或石质边坡上种草绿化;在路基的下边坡则应采取设拱形或菱形等骨架稳固边坡,同时也种植草皮绿化,让所有开挖面看不到开挖痕迹。(二)处理好弃、取土(渣)场。对于弃土场采取“土地复垦技术”作好土地复垦规划、复垦工程的实施以及复垦后的改良与管理,或人工植树等。对于石质弃渣场,应在工程完工后其表面复盖一定厚度的土层,并且进行植被恢复逐渐向“绿色新文明”建设推进。对桥梁下构施工给水体造成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并加大管理力度。建设项目的环保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尽量打足。同时,实施“环境监理计划”,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理与监测,对施工全过程中的环保进行全面监测检查。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环境监理结果作为该项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严格把好环保关。
四、项目审批中抓好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影响质量预测评价,是指在某一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城市建设与发展、区域规划等活动之前,对这一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地区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止污染和破坏的对策。其目的在于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建设项目实施一定要积极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论证,充分体现公众参与的原则。对于大型新建公路项目应进行个别评价,应有综合的咨询程序,对路线的环境检查以及对所有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综合分析。一般省道及地方道路项目只需进行类别评价。对具体的环保措施应实事求是,不要盲目求新、求大,要务实。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计划部门或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审查部门应把严审批关,对未做“环评”的建设项目,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不能以损害环保为代价,决不允许项目实施走“先污染,后处理”的做法,这种难于一时恢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我们已经难以承受。
结束语
我国幅员辽阔,人品众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非常复杂。要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和谐,就要做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战略的角度认识土地资源、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建设项目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较低的资源和环境优价换取较高的公路发展速度。由于本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还很初浅,所谈看法,仅供参考,同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大家都来关心和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