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北京的交通拥堵也同世界上许多大城市一样,具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由于塞车,不少行驶在现代路面上的机动车辆通常时速只有十余公里、有时甚至会有更低的平均时速——这令乘汽车者只能得到当年乘坐马车的速度,不仅使人们各种活动的效率大打折扣,且加大了污染。长时间以来,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在新建和拓宽道路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使道路的有效供给一直在增加,但四环以内的交通拥堵状况并未有明显好转。今天,人们在研究该问题的对策时,或许应先对问题的原因做出更为深入的认识。
道路拥堵产生于“共有资源的悲剧”
看到城市路面上的拥堵塞车现象,人们容易从经济学的供需原理出发,认为是道路供给不足而需求过于旺盛所致。所以,增加供给——不断地新建和拓宽道路,限制需求——用行政管制手段减少上路车辆就成了治理对策。但这与工业生产不同,该对策同道路供给不能与需求同步增加的现实并不相容。因此,人们需要深入思考,另寻对策。
用经济学中的产权观点来看,大城市中塞车的原因并非只是道路的供给不足,而是一种“共有资源的悲剧”。因此,仅靠增加供给之术不能有效地治理。在大城市里,公路既是一种公共物品,又是一种共有资源。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共有资源则指那些没有排他性,却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在非交通流量高峰的时段,一个人在开车上路时,既不排斥别人做同样的事情,也不影响其他车辆行驶,使公路路面既没有竞争性也没有排他性,这时的公路便是“公共物品”。但到了车流量很大的高峰时段则不同,多一个人开车上路就多一分拥挤,其他人就要受影响。当许多人都要开车上路,又不能排斥更多的人也开车上路的时候,公路就从“公共物品”转变成了“共有资源”,由此产生不断加剧的塞车结果,最终使每个开车者、乘车者都要受到损害。即出现汽车变成马车的结果。所以,公路塞车实际是一种“共有资源的悲剧”。仅靠加修和拓宽公路,只会吸引来更多的车辆,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大城市能够只靠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好塞车问题。
采用价格分流的办法可以治理拥堵
从上述思路出发,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可以是价格分流。即采用给道路的不同时间段定价的方法,让那些在交通高峰时间通过容易堵塞路段的车主们付费,使道路增加排他性;以车辆的分流减少道路的竞争性,即用把“共有资源”转换为短时间的“私人物品”之术,达到缓解交通堵塞的目的。
据了解,经过长时间的争论,英国伦敦市政当局决定:自2003年2月起,所有在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进入伦敦市中心8平方英里城区的机动车辆,每周需向当局缴纳5英镑的费用(警车、急救车、出租车、公交车等除外)。为此,当局在各个有巨大的红白C标志字母的十字路口设立了由200多部摄像机组成的电子监管系统,并有10多个摄像组在各处巡游。此举旨在用收费这一经济杠杆治理长期不能缓解的市区塞车难题。英国伦敦市政当局力排众议,且有信心用收费术缓解塞车的举措正是基于上述道理。同以往只知道不断拓展道路或是用单双号分日行驶的管理办法相比,这是一个具有经济学智慧,而非工程学思路的政策设计。伦敦当局当时预计:他们这一举措可以减少市中心交通流量的10%~15%。4年来的结果为:伦敦市中心的实际交通流量减少了16%~17%,大大改善了原先的交通拥堵状况。
北京治理拥堵可用的对策
今天,要治理北京的拥堵,显然可以在工程性方法之外,也考虑些经济杠杆的方法。
第一,价格分流法。上述伦敦当局的做法可以为我们北京的拥堵治理提供启示。除了伦敦的具体做法外,还可考虑类似的措施。比如,在某些路段,对在交通高峰时段过路的车辆收费,其他时间则不予收费。又比如,可以设置并公开拍卖不同的行车许可证,让在任何时间、道路通行的许可证的价格贵一些。在有现代电子监控和结算卡技术的今天,实施上述的操作和管理并不会增加太多的困难。
第二,加强和完善公交专用线的建设,保证公交线路行驶基本正常,以鼓励人们更多地选用公交车出行。最近,北京将公交车票价下调的举措已经使乘客数量增加,如能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加公交车专用线的数量,保障其行车速度,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乘公交车出行。
第三,允许并鼓励“拼车”出行。人们可以看到,路面上有相当部分的轿车中,只有司机一人,或是一名乘者。如能有所改变,将会有节能和减少拥堵的功效。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民间自发的“拼车”做法,提高轿车的使用效率。
第四,需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管理公车。与国外不同的是,在北京地区,有超过100万的车辆为公家车。而对各种公家车来说,“预算软约束”的特性可能使价格分流术无效。正如仅靠改变价格,分流不了公款吃喝一样。因此,管理、约束公车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我们记得中非论坛期间,北京市政府对单位公车做出只许部分上路的管制规定(包括外地进京车辆),而对私家车则只是一般性号召其减少出行,并没有明令限制。结果表明:效果很好——北京的路面上秩序井然,基本没有发生拥堵。这表明:欲治理拥堵,在用经济杠杆(价格分流)管理私家车时,还需用行政手段管理单位公车。
第五,继续推进公车制度改革。近年来,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在公车改革中,一方面取消了班车,一方面又在增加轿车,这样的做法既没有降低养车成本,也不利于交通拥堵的治理。今后应通过公车制度改革,抑制单位轿车数量增加,以租车方式满足班车的需求。
总之,治理北京地区的交通拥堵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工程技术,还需要从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才有望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