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经济日报》驻广东记者站站长庞彩霞,长期关注广东基础设施建设,驱车近万里深入多条高速公路建设现场,深入采访,发表报道近6万字。我们摘录当中具有代表性的稿件片断,并采访了庞彩霞,共同感受她眼中广东交通建设大突破的5年。
《大交通 大发展——广东酝酿新一轮飞跃》(节选)
高速公路不仅提高了综合运输能力,还进一步沟通了沿线与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工业中心的联系,集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有资料显示,一条高速公路建成3至5年后,其两端的大城市沿高速公路不断延伸发展,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产业带。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得益于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网的拉动,这里正形成一个令人惊叹的城市群和产业群,昔日河网交错的农产区,如今已成为包括全球信息产业、家电产业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制造基地和战略基地。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珠三角地区以占全国0.43%的土地和1.8%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9.32%的国内生产总值。而据分析,该地区GDP每增加10元,其中就会有2元甚至更多来自高速公路网的拉动。
……
“广东的交通仍需大发展!”广东三路并进,重新规划珠三角,让“快”者更快。
狠抓山区道路建设,让“慢”者快步跟进。
加快省际高速公路建设,让广东能量辐射无限。
南粤大地春意浓,“大交通、大发展”掀起的新一轮发展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向前。
执笔者回访
谈及为何持续关注广东交通建设,庞彩霞说:“作为经济日报驻粤的记者,我们自然更多地关注广东的经济动向。若从研究经济规律的角度看,大交通是大发展的前提。没有‘强健的骨架’,何来健壮的身体?因此关注广东经济发展必然会关注交通建设。”
在深入采访广东交通建设大发展过程中,我们对广东交通建设有以下三个“感动”。
一是感动于广东省决策者居安思危之清醒。2003年初,省委、省政府把高速公路建设列为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要重点抓好的十项工程之首。这是一个非常及时、清醒的重大决策。
二是感动于交通建设者之情怀。近年来我们驱车深入高速公路建设现场,行程近万里。一路下来,不仅领略了新建高速公路的壮观雄姿,聆听了建设者的动人故事,更见证了广东交通人凝固在大地上的忠诚与豪迈,体会到广东交通人对南粤大地火辣辣的情和爱。
三是感动于大交通带来广东大发展。近5年来,广东经济跨越发展,经济总量由占全国的1/10到1/8,初步转入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在国内排头兵地位日益牢固。取得这样的成就自然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与这几年大搞高速公路建设,铺就一身经济发展的好筋骨有很大的关系。本报记者 陈韩晖
数说
●4607亿元
近几年来,广东重点项目投资总规模显著扩大,“十五”安排重点项目226个,完成投资4607亿元,分别是“九五”的1.8倍和1.9倍。投资质量显著提升,每百元投资新增生产总值由“九五”期间平均35.5元提升到“十五”的42.9元,最近3年达到45.5元,比“九五”期间提升近三成。
●2000亿元
2003年以来,广东累计电力建设投资资金超过2000亿元,2006年底广东省内电力装机容量5334万千瓦,比2002年增长49%,全省电力供应紧张局面逐步缓和。
●17.84万公里
截至2006年,我省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7.84万公里,2002年为10.85万公里。
●3340公里
截至2006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3340公里,2002年为1741公里,5年激增了1599公里,增长近一倍。
●18%→45%
广东环保建设成绩喜人,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2000年的18%提高到2005年的45%。
TAG: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