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平安一路歌———兰州交警支队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纪实
有道是“车祸猛于虎”。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一直居高不下,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态势下,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却在事故预防工作中连创辉煌,取得了万车死亡率5年连降的好成绩。11月初,交警支队又提出大干60天,力争万车死亡率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
兰州交警在事故预防中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好成绩?12月初,记者走进兰州市交警支队进行了深入采访。原来,成绩背后,凝聚着全市800多名交通民警多年来的辛勤和汗水。
知难而进 连创佳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兰州市机动车辆以每年15%的速度飞速增长,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万台,机动车驾驶员达25.6万人,机动车辆快速增长和道路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事故预防工作提出了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兰州市交警支队迎难而上,树立“保安全就是最大的维护稳定、降事故就是最好的促进发展、少死伤就是最实的服务群众”的科学理念,把预防事故作为交通管理的第一要务,在警力配置、交通设施、科技装备等方面重点保障。事故预防工作由原来的难点成为一大亮点,死亡人数由2001年的455人减至去年的251人,降幅达44.8%;万车死亡率也由33人/万车下降至去年的10.8人/万车。
由于事故预防成绩突出,兰州市交警支队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政府连续3年颁发“安全生产特别奖”;2004年,又作为全国30个预防交通事故先进集体中唯一一个省会城市交警支队,受到公安部的表彰奖励;去年4月,被省公安厅评为预防交通事故“百日竞赛”先进集体。11月30日,东岗交警大队被公安部评为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先进集体。
充实一线 责任到人
“事故要下降,民警要上路”,这是交警支队多年来总结的一条经验。支队坚持警力跟着事故走,确保对事故多发的重点时间、重点地段、重点车辆和重点违法行为的路面监控,彻底打消驾驶员违法行车的侥幸心理。
警力不足、队伍老化,是交警支队面临的两大难题。支队现有在编人员867人,警力严重不足;民警平均年龄43岁,其中50岁以上的就有357人,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支队大力精简机关,充实一线,要求新增警力一律下基层;机关队部选调的民警,必须在一线工作3年以上;大队领导、队部民警高峰时间包岗执勤;支队机关民警每周五上路执勤。2006年,共有39名民警被充实到基层所队。通过多措并举,一线执勤警力达到2/3以上。在编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支队领导到处奔走,最后,市政府从下岗再就业人员中招录了文明交通劝导员500名,并于今年1月起上路协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矛盾。
多年来,交警支队将事故预防目标量化,层层分解到每个大队、中队、执勤岗位、执勤民警和每个交通安全组织,严格考核奖罚,做到了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2006年,交警支队拿出近40万元重奖事故预防功臣,辖区死亡人数同比每减少1人奖励5000元;对辖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5年下降的东岗大队重奖10万元,连续3年下降的安宁大队重奖5万元。支队还全面建立了事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每月分析通报事故和交通违法特点,合理调整警力部署,增强了预防事故的科学性。
攻坚克难消除隐患
针对交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交警支队把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结合起来,既解决了难点、乱点问题,又打造了工作亮点。
———“劝系”安全带。2006年初,交警支队精心组织开展了“劝系安全带”专项行动,先劝后罚,使行车中按规定系安全带的驾驶人从原来的几乎为零提高到了85%以上。
———禁止机动车“三乱”。2006年8月16日开始至9月底,交警支队集中开展了机动车乱鸣号、乱停车、乱掉头专项整治。在前期教育劝阻的基础上,全员上路严管重罚,并将违法车辆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其间共查处“三乱”交通违法行为2.1万起,违法鸣号发生率从整治前的35%下降到2%左右。
———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2007年11月20日起,针对斑马线上人车争道的问题,交警支队在城区开展机动车依法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支队和兰州晨报联合,广泛宣传,确定了15个路口和6条路段作为突破口,严格纠正登记,让驾驶员养成依法礼让行人的好习惯。
———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2007年8月至10月,交警支队按照公安部要求,开展了为期7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在全市设立20处测速点和10个安全检查站,重点整治事故多发路段、车辆和交通违法行为,形成严管氛围和强大震慑。其间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死亡人数同比减少7人。
交通违法行为,是滋生交通事故的“温床”。交警部门从严纠正超载、超速、无牌无证和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加大处罚力度,发现一起,纠正一起。今年上半年,处罚交通违法行为18万人次,记分6万分,强力震慑了交通违法行为。[1]
[1] [2] [下一页]
TAG: 兰州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