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贵阳12月28日消息(记者郭海涌 通讯员李辉 何永明)今天上午,在贵州贵阳的崇山峻岭之中,武警交通第二工程处官兵打响了贵州省重点工程---贵阳绕城高速公路建设的施工攻坚战。至此,这支部队已经在贵州先后参与修筑了19条高速公路建设,为贵州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精细到位确保质量
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官兵们正在施工大干,现场指挥的项目部主任刘春霖告诉记者:贵州多山,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民谣,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地形为施工带来很多困难,部队现在负责施工五标路段是整个绕城高速公路的“卡脖子”工程,工程任务重、施工难度大,原施工单位无法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被施工指挥部“亮牌”驱逐出场。指定了武警交通部队负责路段施工。临危受命的广大官兵,将按时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作为一项政治性任务,喊出“学习贯彻十七大,誓言啃下硬骨头”口号,努力为完成施工任务贡献力量。在凉水井大桥施工过程中,官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花费巨资对全线桥梁地质重新勘测,在桥梁地底发现一16米深的大溶洞,弥补了设计图纸的重大漏洞,避免了一起重大桥梁事故的发生,受到交通厅的重大肯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项目部累计完成施工产值近4000万元,在全线评比中名列前三。
认真测绘保护生态环境
武警交通部队第二工程处主任杨海生也向记者介绍道:交通是制约贵州革命老区发展的“瓶颈”。为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如今,武警交通第二工程处官兵已在贵州高原已连续奋战了11年。
位于贵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的“二十四拐”,是抗战时期的交通要道,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坡陡弯急,阻断了晴隆人民与外面世界的联系。2004年,武警交通第二工程处官兵进驻贵州晴隆,任务就是打通4.4公里长的晴隆隧道,直线穿越“二十四拐”。隧道要修通,必须尽快解决渗水和塌方问题,工程处副主任杜振来组织官兵攀崖走壁,寻找渗水源,终于解决了隧道严重渗水和岩石松软的问题,部队采用钢轨超前支护,给松软的山体植入一副钢筋铁骨,强行挖掘,克服了塌方的危险,承建的这一标段,施工质量在全线排名第一。
2005年,为振兴红色圣地遵义经济,贵州省决定改建贵阳至遵义公路,以联网周边7条公路。当年11月,武警交通第二工程处官兵进驻工地,参与贵遵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大石山是影响工程进度的“拦路虎”。最高点距路面32米,最低点只有1米, 20万立方米的爆破量,一定要设计一套飞石少、震动小、效率高的最佳爆破方案。经过现场勘测,反复论证,官兵们制定出“三角”爆破方案,根据不同地质、地形控制起爆方向、顺序、时间以及布孔深度、角度、密度、用药量等,如期完成了任务。
11年来,一代代的官兵们先后参与了贵新、贵毕、镇胜等18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任务,将条条“巨龙”镌刻在黔山苗岭间,被当地政府和人民誉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开路先锋”。
TAG: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