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8日,湖北省教育厅通报2006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果,黄冈职院被评为优秀等级;2007年12月27日,省教育厅又发文公布2007年度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黄冈职院在榜首;从2002年到2007年,黄冈职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超过95%,年年位居湖北高校前列。
20岁的陈曙明前年中专毕业,又参加高考考上了黄冈职院的对口专业,最近准备考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有好几家单位来系里要他了。他高兴地说:“当初,我就是冲着‘未毕业,先就业’这个品牌来黄冈职院的。”
品牌,在竞争中树立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里,一所职院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黄冈职院就是在不断地打造品牌中,先后获得了“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高校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百佳诚信院校”、“全国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十佳理想院校”、“全国十大名牌高职院校”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的。
黄冈职院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初创建的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黄冈农业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黄冈财贸学校、黄冈机电工程学校。自1999年7月教育部批准,将3校合并,设立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后,黄冈职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打造精品、彰显特色、勇立潮头的发展意识,在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中,树立起自己的“三大品牌”: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彻底摒弃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市场人才需求,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城乡联合、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先后与国内87家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教育,即“学院和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企业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和师资,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输送人才”。学院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一道商定学院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并由企业提供实习计划和实习指导教师,亲临学校授课和指导实践活动,按协议接受学生就业。同时,企业为学院的骨干专业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学院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骨干协助企业管理和技术攻关,二者相得益彰,一举两得。学院培养的人才,有“现货”,也有“期货”,“现货”即每年的毕业生,“期货”则是为用人单位提前预订支付的各类人才,实现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新模式,让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前5批“订单教育”班已全部履约就业上岗,2008届毕业生有18个订单教育班开班,区域性订单1900人。“出口”带动了“入口”,目前学院在校学生达1.2万人,学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8个少数民族。2007年,全国填报黄冈职院第一志愿的考生达11600多名。
——“市场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实施专业建设改革,紧扣市场需求,科学制订专业设置,改造近期、远期规划,坚持动态调整,实现长线与短线结合、学历与培训互补、宽口与窄口结合。学院实施“强师资、强专业、强技能”战略,不断推行课程体系改革,弱化学科理论系统讲授,加强应用知识系统学习,强化实践技能教学,从课时分配到成绩考核都向实践教学倾斜,并严格执行“双证书”制度。根据各专业特点,学院制订技能训练方案,实行技能考核学分制,每年开展一次“技能月”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技能大赛,以赛促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在全国英语及计算机历次等级考试中,该院学生的参考率、及格率逐年提高,近几年连续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对证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004年在全国电子、数控、电子商务、微机调试等大赛(湖北赛区)技能比赛中,该院学生获得团体、个人一、二、三等奖8人(次);2005年学院代表队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省二等奖,代表黄冈市参加湖北省第四届、第五届互联网知识大赛,均获第二名;参加首届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团体赛,获湖北赛区一等奖;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荣获特等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7名,三等奖29名;全省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个人第五和第七名的好成绩。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沙盘企业模拟经营大赛总决赛获一等奖;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建筑工程量计算技能大赛总决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类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4名;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设计类铜奖1名,优秀奖2名。在2007年度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申报评审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位列湖北高职院校之首。
——“辐射性”的就业安置网络。学院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安置专门机构,与用人单位和中介市场紧密结合,建立起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渠道和网络,努力做到学生就业“零等待”。学院在江苏、北京、广州、深圳、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学生就业服务基地,每个服务基地都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安排或聘请专人,搜集就业信息,联系厂家安置学生就业,了解学生就业状况,接待因工作不适而返回的学生,并提供二次就业机会,负责维护就业学生劳动权利。自建院以来,毕业生安置就业率达95%以上,满意率达95%以上。就业学生遍布长江、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据跟踪调查表明,就业学生在试用期月纯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有的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被提升为部门经理、业务主管,月工资达到了2000元以上,有的年薪高达10万余元。优秀毕业生的杰出表现,提高了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度,先后有富士康集团、正泰集团等200多家企业录用该院学生,其中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30多家,有近百家企业直接到学院,委托为其培养学生,并建立起长期的用人合作关系。2006年12月7日,新华社为黄冈职院举行2007届毕业生就业推介会发出一则消息的标题为:“200多企业进校,抢抢抢;7000多就业岗位,挑挑挑;黄冈职院毕业生,俏俏俏”。
特色,在创新中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黄冈职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建设示范、特色强校、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办学战略,大力构建“校企合作、校场合作、校县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牢牢把握“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的教育方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以普通大专教育为主、成人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同时立足“职业技术”这个培养创新人才的出发点,把握重视实践教学这个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以加强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并为之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不可复制的办学特色——
调整专业,以特色取胜。该院调整现有教育资源,开办特色专业。他们根据“市场、职业、技术”三大要素,突出“前瞻性、先进性、示范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专业,以技术含量为参数设置专业。加强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精品课程”建设,目前院级精品课程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多媒体网页设计、jaya程序设计、商务英语等26门,其中电工基础、动物病理、汽车电器、VisualFoxPro程序设计、秘书写作、电子商务、建筑施工技术等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深化教改,以质量取胜。学院确定了“三个中心”,认真抓好“三课”教学,即学院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向科学管理要质量;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课堂教学以改革教学思想、教研、教法、学法为中心,向科研、教研要质量。同时,抓好实践课教学,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以良好的素质,赢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从而在双向选择中取得主动权,出现了“学生还没毕业,就有‘饭碗’来抢人”的动人景象。
强化实训,以技能取胜。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他们建立仿真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受到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受到现代工业、现代农业氛围的熏陶;建设具有实验、实训、实习功能的产业基地,既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又能避免重复投资,还可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学生在校期间直接到基地顶岗实践,参与生产和管理,边学、边干、边提高,毕业后会做、会讲、会创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继续实行“学院+农场”、“学院+工厂”等实训模式,稳定并巩固了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每个系建有1幢实习实训大楼,建立院内实验实训室48个;同时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多家企业联合,建起院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80个。
培养师资,以多能取胜。学院加大“引进、培训、特聘”的力度,积极吸收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精心组织在职研究生培训;引导教师从事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鼓励教师千方百计到地方、到行业企业中找项目,在科研项目中培养教师,为企业服务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加快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实施“名师”工程。645名专任教师中,取得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有192名,近年来,学院在应用技术研究、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4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686篇。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400多种本,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59项。研发的“春缈”茶叶多次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07年,“春缈”茶叶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
产教结合,以合作取胜。学院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及与之配套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兴办产业,并加强和社会沟通,主动联系企业,积极寻找产学结合点,开展合作办学,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双赢”机制,使学校教育与企业自身的职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学院已与当地20所职校、50家企业联手,组建“黄冈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力争在办学模式上实现新的突破。
示范,在领先中建设
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黄州近郊的黄冈职院,与京九铁路、鄂黄长江大桥、鄂东江北一级公路相邻,长江、巴水在这儿汇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有省级高校标准化食堂、省级标准化公寓楼群,还有现代化教学楼群和多功能图书馆、体育场馆、休闲文化公园及广场,校园内绿化率达98%,初步形成了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环境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不仅如此,学院积极应对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4254)考点”、“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42344)考点”、“全国公共英语考试考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设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机构,学生取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获证率达成98%以上;近几年,学院连续获“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称号,为学生就业和择业创造了优越条件。但学院领导及教职员工并不满足,他们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目标。
国务院在2005年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后,黄冈职院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及早部署,广泛动员,积极行动,创造条件,力争用3年的时间,把本院建设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从而使本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同时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本地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对照“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条件,和“做管理的示范,做改革的示范,做发展的示范”等要求,目前全院上下正全力以赴,向着新的目标冲刺。
学院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选择9个办学理念相对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订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革新教学方法,完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进行示范性专业建设。同时,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水平”的基础上,正不遗余力的开展创建工作,已经在当地同级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位置,成为湖北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近60年历史传承的黄冈职院,在新的一轮竞争中一定会捷足先登,必将“立足黄冈,服务中部地区,面向全国”,成为“理念更加先进,特色更加鲜明,质量更加优秀,设备更加完善,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历经近60年的职教磨练,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创新,成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文明单位,堪称大别山区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革命老区黄冈,参观了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基地,充分肯定了学院在职教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优良的育人环境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鄂豫皖赣四省交汇、诞生了几百位将帅的黄冈市,交通四通八达,服务辐射面广;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黄州的南湖教育区,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氛围浓郁。设8系、2部、2院,45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教师6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2人,“双师素质”教师189人。园林式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依巴水,临长江,院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省级标准化食堂、标准化公寓楼群,现代化教学楼群,多功能图书馆、体育场馆,交相辉映,多姿多彩。该院是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天堂。
强大的科研能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各类图书70余万册,各类计算机2500多台,校内实训室、实训中心58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校外稳定的工学结合紧密的实习实训基地80个。近年来,学院在应用技术研究、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4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686篇。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400多种本,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59项。研发的“春缈”茶叶多次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07年,“春缈”茶叶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
先进的办学理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创建示范特色强校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办学战略;坚持建树黄冈职教模式,打造黄冈职教品牌。确定了立足黄冈,面向大别山经济区,对接武汉城市圈,辐射鄂豫皖赣,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广大师生员工发扬老区精神,改革创新,艰苦建院,质量立院,服务兴院,特色强院,形成了“校县合作,产学结合,双向互动,双赢共进”的办学模式;双环境、双师资、双证书相结合的“三双”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黄冈”高职教育模式。
独特的三大建设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实现了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设计项目化,先后开展了以课程体系整合为核心的三大整合,即专业方向整合、课程体系整合和教材内容整合。提出并实行了以行动导向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改革方案,制定、完善并实施了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专业标准。现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26门。师资建设实现了建设一支“多元角色,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外出学习、实践锻炼、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研讨等途径,着力培养双师素质、多元角色的师资队伍;通过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引进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了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和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梯队。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内外结合,虚实结合”,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开发虚拟实训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
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日本、埃塞俄比亚、乌克兰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学术交流、互派师资、培训留学生;与黔南民族职院、宁夏工商职院、鄂州职业大学、黄冈科技职院等高职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关系。走出去,引进来,国际国内声誉好,学院整体实力强。
卓有成效的社会服务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黄冈市,面向大别山,服务大农业,社会服务取得明显效益。在大别山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特别是在黄冈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进而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科技人才优势。对黄冈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五大支柱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参与科技扶贫与开发;开办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校企合作研发,打造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参与公益事业等途径,实行高职教育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黄冈及大别山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特色农产品开发、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网络信息化服务等领域成效显著。
宜人的育人环境,鲜明的职教特色,丰硕的办学成果,老区职教的一面旗帜,湖北职教的示范,全国职教的先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正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千千万万国内外有志学子来此学习,来此深造。
TAG: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