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这种过度郊区化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正在日益影响我国的年轻一代。”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撰文警告,“伴随机动化和开发园区的遍地开花,‘中国式的郊区化’和低密度的城郊居住模式正在大规模地蔓延。这种错误的倾向一旦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对地少人多、水资源和能源都相对稀缺的我国将是巨大的灾难。”
支持仇保兴作出这一判断的是:中国人均耕地仅为美国的1/15;中国以仅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分别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进口油气的比例逐年上升,能源消耗已事关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目前的情形与1950年代的美国颇为相似——城镇化与机动化同步发展。
“美国的土地资源比我们多十几倍,54%的土地可以开垦作为耕地(我们只有15%),水资源、矿产资源比我们多十几倍,它对郊区蔓延都承受不了,我们就更承受不了。”仇保兴指出,“我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假如我们在今天高速城镇化阶段缺乏强有力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作为调控手段,那么我国有可能会出现比美国更危险的郊区化。如果机动化的浪潮推动这种郊区化在我国发生,所带来的环境成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将会比美国高得多,这对于人多地少、资源分布极端不均衡的中国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为使城市不再被汽车“绑架”,美国规划协会1995年提出“明智增长”(SmartGrowth)的策略。所谓“明智增长”,就是不要在城市建设中干错事和傻事,其原则包括:城市的发展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保持与周边地区的有机联系,避免“蛙跳式”前进;鼓励土地综合利用,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方便,采用小街区、高密度的空间模式,以利居民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
可对于已铸成大错的郊区型城市来说,“明智增长”的药方实在是开得太晚,城市的骨架一旦散开就很难再收拢。
刘易斯·芒福德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局,50年前,为反对将高速公路修到市中心区,这位美国规划界的思想家成为了一名斗士,最后只能无奈地讥笑苜蓿花(形容有四个匝道的立交桥)堪称美国的国花。
“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为城市作出的辩白当年如同空谷足音。
TAG: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