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根据“十一五”规划和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2008年将是西宁城市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通过这一年的建设,西宁的城市面貌和功能、百姓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由此2008年也将成为西宁城市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市委市政府制定的2008年全市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7.65公里,改造街巷28条,8.49公里;新增城市绿地75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污水处理率达到62%;房地产开发规模达到4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0亿元;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1350套;危旧房改造拆除各类房屋10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强制执行65%的节能标准,节能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
根据这一目标,今年重点将实施海湖新区综合开发、西格线综合改造、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旧城区成片改造、物流园区建设、19个片区改造、城市景观环境综合整治、小城建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这些项目建设涉及的拆迁总量超过200万平方米,2008年也将成为我市城建史上拆迁规模最大的一年。全年拆迁任务涉及西格二线、丹拉国道等国家重大项目;涉及海湖新区、物流园区建设等省、市重点项目;涉及北山地质灾害综合整治等重大城市景观改造项目,拆迁影响投资高达百亿元以上。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3月2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拆迁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部署拆迁工作。
记者感言:纵观西宁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在近几年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所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从快速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占据了相当比例。正是由于有了大规模的投资,西宁的城市基础设施才得以完善,城市功能才得以加强,城市面貌才得以改善,城市形象才得以提升。由此带来的是西宁的投资环境优化了,引进的产业项目多了,前来观光旅游的人多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美化了。由此可见,在西宁这样一个欠发达的省会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而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带来的深层次变化就是西宁人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西宁城市面貌巨大变化之前的一个特征就是,在西宁市许许多多破旧街区的墙上赫然出现了一个个“拆”字。正是由于这个“拆”字,西宁的一个个破旧街区从人们的视界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又一条宽阔的道路,一座又一座高大的楼房和一片又一片漂亮温馨的住宅小区。
我们清晰地记得,中心广场的原址是长期“钉”在西宁市核心区的一块脏乱差的“疮疤”;昔日的饮马街数百户居民住在五六十年前盖的危房中,俨然是一个都市里的村庄;贯通南北、拉开城市东部骨架的建国南路在一年前还是堵在西宁东大门的一道“墙”;7年前作为一个省会城市,西宁尚没有能够贯通东西南北的过境公路,没有一个路网体系;在街头几乎没有像样的绿地花园……如果没有拆迁,西宁市民就不可能有如今休憩、晨练、歌唱起舞的“激情广场”,西宁就不可能有贯通东西的南绕城路和贯通南北的南北过境公路,更不可能将到州县的时间缩短一多半;众多的居民同样不会住进“国际村”和“香格里拉”……由此可见,拆迁工作在西宁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005年,市委市政府共同召开了全市拆迁工作会议,就西宁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拆迁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同时加强了对拆迁工作的领导和力量的配备。2006年,我市共实施拆迁46.14万平方米,保证了建国路、果洛路、花园南街延长段工程、祁连路匝道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2007年我市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坚持突出重点、综合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下,在生态、交通、水利、市政、园林、旧城改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将会是西宁城市面貌变化更大的一年,是值得全市人民群众共同期待的一年。有关2008年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工程本报将陆续予以报道。(作者:史菲)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