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他早已盘算好了,给弟弟留一套作婚房,给父母在两套房子内各留一间。“以后他们想到哪里住就到哪里,反正两套房子相隔不远。”宋连慧说。
11月12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华明示范镇采访时,恰巧碰到宋连慧来这里办理地下室领取手续。他说,“房子的装修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个春节,我们肯定会在新家过。”华明街道委员会副书记韩爱玲在一旁告诉他,东丽区还将给胡张庄等村的搬迁农民每人补贴3000元,作为拆迁费。宋连慧听得心里热乎乎的,他接过话茬说,“是呀,我家7口人两万多块呢,够装修一套房子了。”
今年4月,当记者再次走进满眼新绿的华明示范镇时,该镇的大多数农民已经陆续搬入了新居。从去年冬天入住到现在,宋连慧他们渡过了一段温暖而忙碌的时间。他们领到在华明示范镇的新家钥匙,告别老屋,无偿住上宽敞、舒适的楼房,过上了“安居、乐业、有保障”的日子。
而这一切,都受益于本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探索——用宅基地换房的办法开展农村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实践。
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之路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在天津这样一个大城市中,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城乡发展,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成果?这是一道时代的命题。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本市经过认真调研和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以宅基地换房的办法建设小城镇和新村庄的路子。
2005年7月15日,华明镇无瑕街的许多百姓还记得这一天。在那个艳阳高照的上午,“市里的领导们”顶着烈日深入农户,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对小城镇建设的看法。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华明镇的农民开始对宅基地换房有了最初的认识。他们隐约感到,此后的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宅基地换房,正是在广泛征求农民意愿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的生态宜居新型小城镇。农民以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的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农民原有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的小城镇除了农民住宅区外,还规划出可供市场开发出让的土地,用土地出让收入来平衡小城镇建设资金。
本着这一思路,2005年底,市政府批准在东丽区华明镇、津南区小站镇和武清区大良镇、南北辛庄村、后蒲棒村开展第一批农村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随后又批准九镇三村开展第二批试点。
示范小城镇建设始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示范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提出,推广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的经验,按照统一规划、政策引导、尊重群众、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以宅基地换房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地稳步推进,引导农民向新城、中心镇、一般镇和中心村集中。
以宅基地换房为模式建设示范小城镇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认为,这一模式富有新意,符合我国保护耕地基本国策,有利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国土资源部将天津列为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城市,并下达了土地周转指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之举
两年多来,华明示范镇的规划建设者们见证了一个小城镇的崛起。而这个过程,始终秉承着一条原则:科学发展。
以宅基地换房实施示范小城镇建设,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组建投融资主体,从申请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到村民提出宅基地换房的申请,从分房入住到土地复耕,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涉及到繁复而琐碎的工作。华明镇党委书记张长河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每一步都要考虑周全,考虑得科学到位。”
规划建设是整个流程中的重要部分。“华明示范镇建设中,我们一次性安装了8000台太阳能热水器”,负责项目建设的滨丽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始终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采用了大量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处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华明示范镇的规划建设具有鲜明的特色:
——在城镇布局中,努力保留农村的优点,克服农村的缺点,引入城市的优点,扬弃城市的弊病,强调民风、民习、民俗,保留农居味道。华明示范镇选址在空港物流区对面、高速公路与津汉公路相交处,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适应了本镇村民从事物流业的传统,考虑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镇内科学划分了居住、服务、就业的区域功能布局,合理安排了居住、商业、学校以及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
——在城镇环境上,努力体现生态特色,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结合华明镇原有的湿地,规划建设了街心公园和湖面。合理利用了现有资源,保留了田埂上的数千株旱柳、果树等,成就了最纯粹的自然景观,形成了不可多得的良性循环生态圈。此外,华明示范镇还选植了适宜本地生长的观赏树种和花草,形成了高于城市绿化的田园特色。
——在建筑特色上,华明示范镇的住宅和公共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在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上,住宅建筑按照“三步节能”标准进行建设,节能65%;大规模利用了太阳能,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和小区庭院照明。华明示范镇还建设了中水处理设施,实施了雨污分流,通过收集雨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湖水,用于生态建设。此外,全镇采用了清洁能源,农民做饭全部使用天然气,从此告别了使用柴火与煤炭的岁月。建筑造型上,风格新颖、美观协调,既有风情小镇的特色、又有旅游观赏的价值,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农民不习惯住高层的特点,多为五层建筑。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五保户,还专门建设了带电梯的小高层。
——在人居环境上,华明示范镇具有现代化新城镇的鲜明特点,是一个交通便利、规划合理、设施完善的宜居生态小镇。镇内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中心医院、老年公寓、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同时结合北方农民喜欢户外活动的习惯,按照下楼不出300米的原则,建设了农民培训学校等服务设施和各类主题公园、花坛绿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教育、卫生、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形成了住宅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住宅与公共设施的融合,无不体现出人性化的氛围,彰显出现代田园赏心悦目、贴近自然的人居环境。
——在城镇管理上,建立了华明示范镇管理委员会,负责行政管理。改变原来以村为主的管理方式,以3000户为一个社区,300户为一个邻里,组建以居民委员会、邻里和居民小组为主体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在管理方式上,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实行管干分离,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定养管队伍,进行市场化运作。在综合执法体制上,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由一个综合执法机构统一负责小城镇行政执法。
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探索
“华明示范镇的宅基地换房模式,是城市郊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剑刚说,“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解决好农民问题。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建设示范小城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农民。”
华明示范镇实施宅基地换房的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依规让农民自由选择,自主决策,并以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宅基地换房的具体实施细则,张榜公布,让农民对征地补偿分配、还迁房型选择、拆迁补偿安置等环节了如指掌。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刘剑刚说,以宅基地换房的模式实施小城镇建设,满足了农民对城市化进程的渴望,较好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建设小城镇,使农民住上生态环保安全可靠的住房,实现了安居;小城镇规划建设中预留出产业发展空间,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渠道,实现了乐业;有了产业就有了就业,有了就业,农民的生活才有了保障。同时,小城镇建立健全了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将使农民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成果。
华明示范镇在规划建设之初便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因为耕地没有减少,土地承包关系没有改变,农民可以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此外,华明示范镇依托邻近的空港物流加工区和具有自身传统特色的运输物流服务区,通过合理规划,预留出了发展空间,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预计未来全镇域内会生成28万个就业岗位,而按全镇总人口的70%推算,需就业人口为2.87万人,而未来10%的就业机会就可满足华明示范镇的就业需求。
市发改委区县处处长郝玉兴给记者算了笔账:通过宅基地换房,还可以使农民的家庭财产大幅度增加。农户平均现有宅基地和房屋估价四五万元,到华明镇可置换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宅,价值超过30万元。而宋连慧对此有着最直接的体会,他说,住进两套新房,感觉比以前更踏实了。
搬入新家后,能否住得起?这是许多农民的担忧。在这一点上,华明示范镇实行了一系列降、减、免、补等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民的负担,使生活水平较低的村民既能搬进楼房,也住得起楼房。此外,东丽区还从社会保障入手,多渠道解决还迁村民的就业问题,通过增加农民的“薪金”、“养老金”、“租金”、“股金”,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真正安居、乐业、有保障。
华明示范镇的示范意义
按照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今后全市要建设11个新城、30个中心镇、70个一般镇。华明示范镇的做法,对于全市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华明示范镇通过宅基地换房,达到了六个效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节约能源和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和农民收入、使农民共享城市生活方式、逐步缩小了城乡差别。同时,华明示范镇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管理体制、新市镇环境管理方式、社区成员股份合作制度、综合执法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投融资方式、政策等8个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些都为全市示范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土地和资金的瓶颈问题。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不可能通过大量占用耕地来建设新的小城镇。此外,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依靠政府财力、农民自身积累显然不可能。而宅基地换房有效解决了土地和资金的束缚,符合天津现阶段发展实际,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通过宅基地换房,可以把布局分散、数量很大、使用效率很低的农民宅基地集中起来,统一整理复耕还田。整理复耕后的土地,会大大超过城镇建设占用的耕地,确保了耕地不减,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利用。华明镇的12个村庄共有宅基地12071亩,新建小城镇占地8427亩,宅基地复耕后不仅可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还可腾出土地3644亩。全市第一、二批17个试点原129个村庄占地3025公顷,新建示范小城镇和新村庄规划用地2648公顷,可节约土地377公顷,共5655亩。
此外,华明示范镇适当留出了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随着人口的集中和城镇规模的扩大,这块土地必将大幅升值。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取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完全可以平衡解决农民住宅和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一个小城镇与四万多农民的梦想,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广大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和农民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两年多时间,终于成为现实。华明示范镇建设的历程,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绚丽画卷,其示范效应,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TAG: 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