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收益。而房地产投资开发就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其利润是由销售收入和开发成本两个方面决定的。提高销售收入,降低成本便是获取利润的两条直接途径。由于销售收入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而销售价格绝非个人意愿可以控制,所以控制成本即成为开发商降低风险的必然手段。
地产开发成本由土地成本、土地开发成本、建安成本、资金成本、税收费用、销售费用几部分组成。发达国家的住宅项目土地、建安、资金成本基本上各占1/3,在我国如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城市地产开发中的建安成本已接近30%。本文主要针对建安成本予以论述,该成本大部分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落实执行方的,比如施工单位、供应商等。这里的低价中标指的是中标价在获取市场正常利润的前提下根本无法生产出合乎要求的建筑产品的过程,甚至出现中标价远低于成本价导致施工亏损。开发商为了利润尽量降低建安成本,没有底线,导致建筑市场出现谁的报价低谁就中标,形成越低越好的局面;同时市场承建商为了获得项目也愿意降低投标价,形成恶意竞争。看上去像是双赢局面,其实不然。本文即从监理及承建商两方来探讨低价中标的弊端。
一、低价中标导致监理方监管水平降低
建设法规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委托监理单位对质量进行监督,建设单位应该进行公开招标方式来选取监理单位。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建设单位选取的原则就是谁家报价低谁就中标。可见,这里面存在不少弊端。
监理公司是一种咨询公司,投资少,主要依靠赚取监理费与现场监理工程师薪津差价,因而公司的利润不高,加之建设单位低价中标造成监理公司利润更加低。为了赚钱监理公司只能降低本身硬件和软件水平。检测设备越少越好,越便宜越好,只要还能满足测量要求就不会更换,更别说购买先进的仪器;人员配置方面一个项目尽量只有一个注册监理工程师,其余人员越少越好,10多万平米的项目监理人员只有几个,根本不能保证有效进行质量监督。为了降低成本,监理待遇普遍较低,同时手里又有一定权利,这样容易造成监理与施工方出现“双赢”局面,相反建设单位利益受到损害,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另外监理待遇偏低,同时也会出现心理上不平衡,造成工作态度消极,影响工作质量。
二、低价中标导致承建商建筑质量下降
现在建筑市场上承包单位为了承揽到工程就必须降低投标价,有的低至根本不合理的水平,他们为了获得利润只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自己的成本,即从直接影响建筑质量材料、机械、人工三个方面考虑。
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租赁材料,比如脚手架、模板等,为了节约成本承包商一般会采用陈旧的,甚至不合格的材料,钱省了却影响了工程质量,有的因此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更重要的用于工程本身的建筑材料而言,虽然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加大力度的控制和监管,但承包商会私底下大做文章,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更换品牌,比如用一些小厂生产的,价格低廉的材料,或者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疏通监理和建筑单位,从而采用一些质量低劣的材料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目前中国的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劳务队伍的选择、费用完全是由总承包商控制和决定。作为降低成本的关键之一,承包商当然会把开发商不合理的“低价”转移到劳务费身上,劳务队伍为了获取预期利润,于是就从牺牲工程质量开始下手:
1.工程质量取决于劳务水平,熟练的工人劳务费用自然高,为了节约成本,劳务队伍往往是由个别熟练工带着一组新手干活,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而且耽误工期。
2.劳务队伍为了降低成本,正常情况需2到3个工日才能干完的活要求工人在一个工日内完成,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严重不匹配,根本不能保证工人干活的质量。
3.劳务工人费用低可能加速工人流动性。工人肯定愿意去拿钱多的工地干活,造成人员流动大,工作状态不稳定,这样一来严重影响工程正常进度。
以上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反应出了低价中标的弊端,由于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造成低价中标,同样监理、承包商、劳务队伍为了承揽工程也随之拼命降低成本,最后却是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损害广大业主的权益,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事实。若项目一开始从各环节着手,按规章办事,通过改善管理来降低成本,科学的、客观的、严谨的来管理项目,做到项目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化,也许整个市场前景会来得乐观得多。同时加强投标方的资格审查,考察承包商已完成项目利润情况、质量情况以及项目承揽过程中的规范化历史记录;政府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充分保障整个程序合理化、有效化,指导更加科学化。
TAG: 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