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文忠
15日,武警某部官兵在北川中学搜救。当日,前来抢险救灾的子弟兵在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展开紧张的搜救工作。(新华社发)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济南的地震监测、预防以及减灾措施如何?……带着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本报对市地震局有关专家进行专访—
问:什么是地震,汶川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答:地震是地下岩石发生破裂并释放能量传到地表所引起的振动。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可以把地震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五类。世界上85%到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唐山大地震和此次汶川大地震也都属于构造地震。
汶川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东经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地带。汶川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问:不同震级的地震会带来什么样的破坏?
答:2级以下地震,人们基本上没有感觉,仅仪器能监测到。2至3级地震,个别敏感的人完全静止中有感觉。3至4级地震,室内可以感觉到,悬挂物有轻微摆动。4至5级地震,室外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5至6级地震,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6至7级地震,房屋多有损坏、少数倾倒,少数路基破坏、塌方,地下管道破裂。7至8级地震,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路基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剧烈变化。
问:济南的地质构造如何?济南今后可能发生大地震吗?历史上济南曾发生过大地震吗?
答:济南市位于华北断块东部,处于鲁西隆起与华北沉陷的转换带上,西有聊考断裂带,东有郯庐大断裂,辖区内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交错分布,我市大部分区域属于地震6烈度区,部分区域属于地震7烈度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2006年我市开展了主城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研究工作,查明了辖区内规模较大的断裂有11条,分别是长清断裂、千佛山断裂、刘志远断裂、港沟断裂、黄旗山断裂、文祖断裂、历城断裂、卧牛山断裂、济阳—黄台山断裂、桑梓店断裂、广齐断裂。总起来看,这些断裂都是第四纪以来的不活动断裂。因此,济南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具有发生5到6级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济南历史上曾发生过3次5级以上地震,分别为1347年4月11日长清附近5.0级地震,1622年4月17日长清一带5.5级地震,1835年6月6日平阴5.0级地震。另外,1620年10月19日,在济阳附近发生过接近5.0级地震。还有我市受周围地震波及30多次,包括1668年山东郯城县8.5级、1937年菏泽7.0级、1966年邢台7.2级、1969年渤海7.4级、1976年唐山7.8级等多次强烈地震。
问:济南的地震监测系统和监测能力如何?
答:目前,我市建立了由七星台、章丘瓦山、商河、平阴4个地震台及与周边城市地震台组成的测震台网,覆盖几乎所有县(市)区的10个前兆地震监测站组成前兆台网,以及分布于各乡镇的125个宏观群测观测点,监测预报体系基本形成。我市能对辖区内发生的2.0级以上的地震实施全部监测,定位精度小于5公里,并能在5到10分钟内快速上报。
问:济南建筑的抗震性能怎样?新建工程是不是都开展安全性评价?
答: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棚户区内的危旧房屋容易倒塌,上个世纪80年代前建造的简易房屋也容易损毁,因此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危旧房屋改造。近年来我市按照抗震设防标准建造的房屋,能抗御6级地震。
现在我市新建的绝大多数重要工程都能够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但有的建设单位防震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开展这项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公共设施、商业设施、医院、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大型住宅小区、大型桥梁、高速公路、城市立交桥等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通讯设施、电力设施以及城市供水,供热、贮油、燃气、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前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问:假如济南发生地震,我们都有哪些应对措施?
答:济南目前已有比较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市、县、乡(镇)、街办、社区、各级各部门、学校、医院和重点的企业都制定有应急预案,我们叫“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级政府都建有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领导任总指挥。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政府会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救灾。军队和武警会迅速赶赴灾区,抢救压埋人员;卫生医疗部门会迅速救治伤员;交通部门和通讯部门会迅速恢复被毁坏的交通和通讯设施;民政、粮食、物资部门会迅速往灾区调运粮食、食品、饮水及救灾物资,安置灾民;建设、公用事业部门会迅速修复供水、燃气、热力及其他重要设施。地震部门负责严密监视震情,开展现场监测,派出现场调查队,迅速调查灾情和损失,提供可靠资料,以使政府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目前,我市已建设了泉城广场、泉城公园两大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区也先后建设了博远广场、华联广场、洪家楼广场和百脉泉广场等中小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些避难场所具备了应急避险功能,可为灾害发生后周围群众的疏散、转移和安置提供保障。
此外,我市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队,由基干民兵、工程抢险、机关干部、社会团体等有一定专业救援特长的人员组成,每个县(市)区及高新区都设有分队,震后能迅速赶赴震区实施应急救援,帮助大家逃生。我们还组建有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可在第一时间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自救互救。
问:普通家庭如何做好防震准备?
答:为了减少地震给家庭带来的损失,家庭一般应做好以下一些防震准备。
要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要清理阳台,把花盆杂物从护墙上拿下来。
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如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煤气罐、氧气包、氧气瓶、杀虫剂、农药等这些极易引起地震次生灾害的物品,要妥善存放,做到防撞击、破碎、翻倒、泄漏、燃烧和爆炸。
把屋顶、墙上悬挂的物品固定牢。家具顶部不要堆放重物,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选择室内坚固的内墙边安放。床的上方不要悬挂金属和玻璃制品及其他重物。床和写字台等坚固、低矮的家具下面是避震的好空间,不要堆放杂物。
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包括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药品、电筒、干电池等物品,以备急用。掌握紧急救护常识,如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等知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护理方法。有必要进行一次家庭防震演练,假设地震突然发生,在家中如何紧急避震。
问:地震发生后,如何进行自救互救?
答:地震发生后,人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可采取以下办法。
改善环境。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首先要保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免遭新的伤害。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要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若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抢救时间及时,人获救的希望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半小时内开展救援,人员存活率可达99%;1天内,人员存活率达90%;2天内,人员存活率为50%到60%;3天内,人员存活率为20%到30%;5天内人员存活率仅为7%,在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
施救原则。先救近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救人方法。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
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五是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切忌强拉硬拖。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问:要进一步了解地震知识和常识,应该去哪里?
答:我市在七星台建设了七星地震科普教育中心,常年对社会开放,中心陈列着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地震监测仪器实物,并设有地震科普知识展室,可滚动播放地震科普宣传片。我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也向市民开放,欢迎大家参观。
此外,每年的地震纪念日、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日,市、县两级地震部门都会开展丰富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并向市民免费发放地震宣传画册,大家可以从中学到地震科普知识。下一步,市地震局还将在历城港沟建设一处规模更大的地震科普宣传基地,建成后欢迎市民前往参观。
TAG: 舜网-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