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江西的现实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立足于区域内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保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对核心产业、重点工程、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形成经济布局合理、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生产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逐渐走向生态文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目标:生态、经济双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最大特点是生态经济,也就是通过建立一个生态、经济双赢的耦合系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目标。有人以为,江西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要发展而不是保护生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会束缚自己的手脚,限制江西的发展,这实际上是对生态经济区的一种误解。加快江西发展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使这一区域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良性互动。
生态经济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整体统一性。生态经济学将地球看做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种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流维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统一整体。如果某一环节出现故障,势必影响到其他要素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看待生态经济问题必须以整体为对象,坚持动态的观点,反对以片面、孤立的观点看待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二是承载力的递增性。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就可以得到不断提升,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会越来越好,关系会越来越和谐。当然,生态系统承载力的递增需要采取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建设措施以及与之配套的激励政策和机制,涵盖技术进步、价格机制和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三是自我协调性。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要素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保持其发展的能力,一旦超过这个范围,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系统功能的退化和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衰落。这就要求在向生态系统索取的时候,不得超过它的自然再生产能力。四是开放性。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物要素、经济要素和技术要素所构成的,其开放性表现为:对人才、经济、技术交流、外出人才培训、引进科技人才、商品进出口、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等的开放,对区域内的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开放,区域内生物性要素的引进与转让等。五是高效性。这是指生态经济区域功能的发挥具有较高的效率,具体表现为物质循环的高效性:水体、空气、土壤不受污染,废气、废水、废渣再循环利用率及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高;能量的高效转化,光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矿石能的转化率、利用率较高;成本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等价值增值具有高效性;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科学技术数据科学、全面、准确,信息传递的效率较高。
生态经济理论要求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如果纯自然主义地对待生态环境,为了保护而保护,完全割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不关注地方经济发展,那么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就难以长久保持下去。相反,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不努力保护生态环境,那么经济发展就会因为生态环境问题而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在我省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建:创新体制机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恰当的制度安排。从生态经济区建设所要求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机制、产业政策、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从而为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的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高层协调组织结构,在目前省委、省政府已成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领导小组之下设立常设机构,可以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重大问题进行协调、规划、指导,并制定相关政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予以扶持;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以市场为导向,铲除生态经济区内区域合作的各种障碍,打破地区封锁的格局,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区域内的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统一规划和建设市场网络,在生态经济区内统一工业制品、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认证标准,促进商品自由流通,使商品、资金、劳动力和人才、技术、产权、信息等都实现无障碍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建立政绩考核机制,彻底改变传统的一味追求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对各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和政绩考核评估;建立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的信息披露机制,如环境政策法规的信息披露、环境公共工程的信息披露、环境质量状况的信息披露、环境损益状况的信息披露、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披露、企业绿色生产信息披露、企业绿色产品信息披露、企业治污排污信息披露等。
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态经济动态监测网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五河水质、湖泊环境、水土保持、节能降耗、污水排放、空气质量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对重点企业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控制,明确减排目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严格执行问责制;建立生态核算机制,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核算评价体系,完成大气污染损失、水污染损失、固体废弃物损失、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经济损失核算及环境治理核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主要生态类型,如湖泊、湿地等,设立专门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生态修复和维护,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
创新市场体制。一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业,加快培育金融市场;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中小银行改革重组步伐,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省内外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入赣投资创业;稳妥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大力培育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建立产业一体化机制。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原理,对区域内产业进行合理布局,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相互错位发展。三是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是指环保部门制定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将此指标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排污许可证方式发放给排污单位,此证可在总量控制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排污单位之间交易。其本质是把排污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政府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并将治污获取的富余指标进行有偿转让和变更。这是目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先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试点。
■郭杰忠
TAG: 大江网-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