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2008年7月7日,这是27万格尔木人值得庆祝、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当天召开的全国化肥区域整治工作暨青海省格尔木市创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现场会上,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李长江郑重宣布,为表彰和鼓励格尔木市为全国钾肥生产和农业生产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家质监总局确定格尔木市为“创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与此同时,投资2700万元的国家级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在格尔木市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一个集科研、开发、检测于一体,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立足格尔木、面向全国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检测检验机构落户格尔木。
李长江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说,格尔木作为全国钾肥的主产区,其产量已占全国钾肥总产量的95%,在全国钾肥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格尔木的钾肥质量抓得好,全国钾肥质量的总体水平就有了保证。2005年底,格尔木被确定为全国化肥区域整治的重点地区,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格尔木市政府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从2006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抓源头、打假劣、建标志、抓规范、创品牌、上台阶,钾肥区域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整治,格尔木市的化肥产业规模优势凸现,产品合格率大幅提高,合理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格尔木市以察尔汗盐湖和东西台吉乃尔湖为依托,以青海盐湖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为骨干,以发展化肥工业、无机盐化工和氯碱化工为重点,在进一步扩大钾肥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循环经济理念加快盐湖提锂等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大力开发以钠、镁、锂等元素为主的多种高新产品,着力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和加工增值水平,全面构建盐湖化工产业链,规划建设盐湖资源精深加工园,加快建设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期)、(二期)项目,形成66万吨尿素、22万吨PVC、10万吨氢氧化钠、10万吨甲醇、7.2万吨碳酸钾、6万吨氢氧化钾、16万吨氯化氨、20万吨硝酸钾、10万千瓦热电等生产规模,其中一期工程2007年建成,二期工程计划2009年建成。同时加快建设中信国安西台钾锂硼资源综合开发年产100万吨硫酸钾镁肥、3.5万吨碳酸锂、5万吨硼酸、20万吨高纯镁盐等重点盐湖化工项目,确保早日达产达标。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认真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钾肥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问题,不断延伸产业链,规划建设联二脲、AC发泡剂、乌洛托品等盐湖精细化工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盐湖资源开发向深度、广度拓展,建成全国重要的盐湖化工产业基地。目前,格尔木市已形成了以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青海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海瀚海集团公司等为代表的钾肥骨干生产企业46家,主要产品有氯化钾、硫酸钾镁肥等。2007年,全市钾肥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实际生产钾肥29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其中90%以上为氯化钾产品,占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2006年以来,共出口钾肥20批次、7260吨,货值196.7万美元,所有出口产品均达到合格品标准,符合外贸合同要求。钾肥生产企业中,已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盐桥牌)、国家免检产品3个(盐桥牌、蓝天牌、雪峰牌)、中国驰名商标1个(盐桥牌)、青海省名牌产品3个,有12家企业(其中A类企业11家、B类企业1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产量已占全市钾肥总产量的87.2%以上,电子监管网入网率达到100%,抽样合格率由专项整治前2005年的81.7%提高到专项整治后2006、2007、2008年的95%、97.7%和100%。2008年又申报了3个青海省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作为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格尔木人为之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的重大。2006年格尔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钾肥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同时加大市场环境治理,杜绝劣质产品出现。各级部门和企业广泛动员、精心部署、完善方案、突出重点,本着质量立市、质量兴企的原则,着力解决钾肥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投入,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各企业也在职工中加强质量教育,树立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使钾肥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同时,格尔木市建立了钾肥经销企业明细表,制定了钾肥生产企业分布图和产品质量预警图,完善了钾肥生产企业电子档案,认真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2007年,钾肥产品抽样合格率达到100%,实现了专项整治工作目标。此外,为对钾肥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督,格尔木市还与江苏连云港市、山东监沭县建立了钾肥质量监管联动机制,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有力地维护了格尔木钾肥的品牌形象。(作者:湘君 王海防)重点企业塑造的样本经验国家质监总局确定格尔木为“创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盐湖”牌
毫不夸张地说,“盐桥”牌代表几代盐湖人的企业文化精神和形象,也是几代盐湖人经过艰苦卓越努力奋斗的结果。“盐桥”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凝聚了几代盐湖人的勤劳和智慧。 “盐桥”牌氯化钾由人工生产到半机械化生产,再从机械化到高度自动化生产,从人工选浮选到正浮选冷分解,再到今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浮选——冷结晶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水平。 2002年2月8日,“盐桥”牌氯化钾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1月公司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4年9月1日,盐桥牌氯化钾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产品质量免检;2005年9月1日盐桥牌氯化钾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12月6日盐桥牌氯化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在争创中国名牌和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过程中,省、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自始至终给予了全程指导和热情帮助,多次深入盐湖,指导制定申报中国名牌和国家产品质量免检方案和中国电子监督管理入网事宜。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安”牌
2003年3月,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格尔木市昆仑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五年来,公司利用自有技术和专利,在柴达木盆地台吉乃尔湖从事钾、锂、镁、硼等产品资源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截至目前,累计投资27.06亿元,已建成了年产30万吨硫酸钾镁肥、1万吨碳酸锂生产装置和其它辅助设施。2005年7月,公司生产出了国内新型绿色环保钾肥——硫酸钾镁肥;2006年6月,公司被中国名优品牌管理发展中心,授予“放心品牌、知名企业”称号;“国安牌”硫酸钾镁肥荣获“中国肥料十佳名优品牌”。 2006年12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公司规范质量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各部门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认真开展工作,使硫酸钾镁肥产品连续三年经青海省质监局监督抽查合格。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蓝天”牌
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主要从事氯化钾、氯化镁等盐化工产品的加工生产和供应销售。该公司生产车间拥有正浮选氯化钾生产线6条,每条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目前,成品钾肥的氯化钾含量均为90%~93%;公司还拥有一条较为先进的兑卤脱钠、控速分解工艺生产线,年产精制氯化钾6万吨,成品含量95%~98%,2005年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2000认证,2007年公司的氯化钾获得了“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自2006年全国化肥质量区域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根据国家及青海省、格尔木市的要求,在格尔木市质监部门的倾力帮扶下,公司将狠抓生产质量作为生产的重心,周密部署,严格要求,使公司产品在控制产品质量问题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青海瀚海集团有限公司——“雪峰”牌
2001年6月,原格尔木市钾镁厂改制为青海瀚海集团公司,公司地处举世闻名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的第二大钾镁盐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氯化钾、氯化镁、氢氧化镁、融雪防尘剂等十几种产品,已形成钾镁两大系列。氯化钾、硫酸钾、氯化镁等均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其中氯化钾产品质量优于国家标准,氢氧化镁、碱式碳酸镁、融雪防尘剂由企业内部制定了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产品多年来销往全国各地,深受用户欢迎,部分产品还销往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瀚海集团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2007年第二阶段钾肥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观念。积极实施了品牌提升战略,通过技术改造,加强工艺控制和生产计量管理,严格产品检验制度等,并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企业标准来组织生产等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2007年经重新申报,公司“雪峰”牌氯化钾荣获“青海省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又顺利完成“雪峰”牌氯化钾国家“免检产品”的重新申报工作。(作者:湘君秦大云) 循环经济:扬科技之帆展蓬勃之势
青海新闻网讯柴达木地区的盐湖资源是大自然界赐予青海的最神奇和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充分用好这一财富,则是青海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而地处宝藏中心的格尔木市更是肩负着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永续发展的神圣历史使命。
过去很长时期内,我省盐湖资源开发一直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资源综合开发水平低,采选矿回收率和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各种资源联合开发的层次低,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开发中的副产品、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水的消耗比较高。
是只图眼前发展,破坏资源构成,留下隐忧,还是提高门槛,合理配置,循环利用;是只取所需,自占一方,还是“吃干榨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其结论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发展循环经济,必然是盐湖开发的理性选择。
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之一,格尔木也由此成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主战场。格尔木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科学规划,立足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着眼于提高竞争力,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优势产业群的培育,加快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精深加工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有色黑色金属选冶、高原生物资源、特色轻工业等特色产业链,努力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格尔木新型工业化进程。
在盐湖的综合利用上,政府和企业的基本思路是:以察尔汗盐湖和东西台吉乃尔湖为依托,以青海盐湖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为骨干,以发展化肥工业、无机盐化工和氯碱化工为重点,在进一步扩大钾肥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加快盐湖提锂等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大力开发以钠、镁、锂等元素为主的多种高新产品,着力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和加工增值水平,着力构建盐湖化工产业链,规划建设盐湖资源精深加工园,加快建设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期)、(二期)项目,形成66万吨尿素、22万吨PVC、10万吨氢氧化钠、10万吨甲醇、7.2万吨碳酸钾、6万吨氢氧化钾、16万吨氯化氨、20万吨硝酸钾、10万千瓦热电等生产规模,其中一期工程2008年底建成,二期工程2009年底建成。同时加快建设中信国安西台钾锂硼资源综合开发年产100万吨硫酸钾镁肥、3.5万吨碳酸锂、5万吨硼酸、20万吨高纯镁盐等重点盐湖化工项目,确保早日达产达标。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认真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钾肥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问题,不断延伸产业链,规划建设联二脲、AC发泡剂、乌洛托品等盐湖精细化工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盐湖资源开发向深度、广度拓展,建成全国重要的盐湖化工产业基地。
正是在循环经济的理念的引导下,一批重点综合利用项目开始启动、建成使用。
100万吨钾肥产品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省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分两期实施的综合利用的9个子项目,每一项都体现了资源组合优势、产业链相关联优势、规模化和产品质量优势。整个项目建成后,不仅将大幅提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成为实施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其具体内容包括氯化钾的深加工,由原来的主业规模化向主业产业化转变;由单纯开发钾资源,向综合开发镁、钠等盐湖资源转变;由开发盐湖资源,向综合利用天然气、煤炭资源转变。
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钾混盐为原料生产硫酸钾镁肥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已经转化到生产实践,在西台吉乃尔湖建成年产30万吨硫酸钾镁肥生产线。中南大学、中科院盐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与有关企业正在共同研究开发的“高原条件下氨法制取高纯镁砂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氢氧化镁阻燃剂产业化关键技术”、“高纯微细氢氧化镁阻燃剂低能耗水氯镁石先进脱水技术”等镁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将为大规模综合开发利用盐湖资源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者:章悦)一方充满魅力的资源宝地
青海新闻网讯格尔木,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约11.89万平方公里。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市区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市人口27万,城市人口占90%以上,平均年龄32岁左右,有汉、藏、蒙古、回等2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83%。
格尔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资源配置在全国独一无二。在以市区为圆心,半径200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着钾、钠、镁、锂、硼、锶、锑、石油、天然气、黄金、宝玉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有30多种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钾、钠、镁、锂总储量占全国第一位。境内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已探明钾盐总储量5.4亿吨,占全国储量的97%,潜在经济价值12万亿元,镁盐总储量40多亿吨,钠盐总储量551亿吨。涩北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可达5000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境内有宜农土地86.6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4130万亩。格尔木地区有大小河流20多条,水资源总量23.85亿立方米,具有发展水电业的巨大优势。有5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和20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其中20余种被列为国家级珍稀野生动植物。
格尔木也是一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冲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青(海)(西)藏、青(海)新(疆)、敦(煌)格(尔木)三条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格尔木机场已开通西宁、西安、成都等地的航班,现在的格尔木,已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的十字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她地处祖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西南边防的战略支撑点,是内地通向西藏的重要门户和大型“旱码头”。格尔木素有“兵城”和“汽车城”之称,对西藏和整个西南边防的物质保障供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格尔木更是一座资源开发型的新兴工业城市,也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在三个产业中的比例上升到74.3%,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百万吨炼油、百万吨钾肥和石油天然气三项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兴建,形成了格尔木的工业框架和基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一批资源开发型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推进格尔木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格尔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机遇,全市经济社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亿元,达到9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5万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达到56.52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4亿元,地区财政收入达到26.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175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到4417元。(作者:湘君)历程
1958年,一群创业者来到茫茫戈壁,开启了新中国历史上钾肥生产的第一道门。在技术和资金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他们土法上马,人拉肩扛,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袋钾肥,填补了国内钾肥生产空白,当年生产钾肥950吨,由此拉开了中国钾肥工业的序幕,迈出了中国钾肥发展的第一步。
经过漫长艰难的十四个年头之后, 1972年,自行设计半机械化生产车间建成并试车成功,并首次突破年产万吨钾肥大关,1974年生产钾肥15000吨。然而,随着全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钾肥供应紧张局面日益严峻,国家需要更多的粮食,亿万亩农田日夜盼望充足的钾肥,盐湖上的创业者们更是心急如焚。
1986年,察尔汗盐湖迎来了一次开发热潮,青海钾肥一期工程全面开工,新建年产20万吨规模的钾肥生产装置,采用的工艺为冷分解—浮选—洗涤法,采矿方式由旱采改为水采,并引进美国水采船,实现了从采卤、盐田、加工及生产辅助系统的机械化连续生产作业,步入了我国钾肥生产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时代。
经过40多年的探索发展和自主创新,盐湖资源开发的主力——盐湖集团现已拥有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金奖的专利技术——反浮选冷结晶技术,同时还有获得国家重大技术成果奖的水采船制造技术以及钠浮选药剂、钾肥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等多项专有技术。2000年,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被列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首批十大项目之一,也是十大项目中惟一一个产业化项目。该项目2000年5月开工建设,2005年实现生产钾肥90余万吨,2006年实现达标、达产,产量达到105万吨。标志着中国钾肥生产实现了现代化加工水平,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盐湖集团的钾肥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2007年盐湖集团共生产氯化钾195.98万吨,实现氯化钾销售收入36亿元,全集团实现利润20亿元,上缴税金4.2亿元,盐湖集团已多年成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其“盐桥”牌注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所属“盐湖钾肥”进入上市公司综合业绩前30名企业,并已连续7年进入上市公司50强;水采船制造技术获得国家重大技术成果奖,该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07年,盐湖集团被评为“钾肥行业排头兵企业”、“青海省优秀企业”、“青海企业50强”、“青海省最具影响力十大诚信单位”、“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青海省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国际信用企业”,在全国化肥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中名列第二。(作者:湘君 秦大云)政府服务企业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自主创新的目标:
工业立市质量兴市
怎样将格尔木这座资源性城市建设成一个有品位,创立自主品牌的城市。对此格尔木市响亮地提出:工业立市、质量兴市。这一指导思想不仅仅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更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从源头抓质量,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在8年的时间,对不符合国家装备,技术生产落后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没收了土法生产钾肥的装置,吊销了这些企业的营业执照,形成了一批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企业上规模的钾肥龙头企业。
质监部门加大联动、齐抓共管,将销售区的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回来。发改委、经贸委、工商局、盐湖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巡查中只要发现有问题的钾肥,就会立刻反映给质量监督部门,监督部门及时进行查处,这种联动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了造假行为。企业的未来之路:资源有保证市场有前景
从政府要我干,到我要自己干。折射出的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迁。企业现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日常的工作发展思路已成了家常便饭。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企业将发展的希望寄托给政府,政府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没有车皮,产品运不出去;遇到刮风、下雨,用电又成问题。为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政府部门采取了吨公里吨产品、公铁分流,就是充分利用春运期间,南线旅客多、北线货物多的现状,将集中积压的东西运出去。为鼓励厂家通过公路运输货物,实行每吨、每公里补贴2分钱,仅这一项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间,青海省财政补贴公路货物的运输费就达到1536万元。电力保障上,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海西电力、地矿集团、昆仑伟业、润通公司共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从设计、施工到供电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区四路专网,解决了这些企业的用电负荷。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不仅仅是政府部门,金融企业也改变了服务观念,加大了放贷的力度,保障了企业的后续资金。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现在政府部门不仅树立了威信,企业也主动地开始抓产品质量,所有企业都成立了质量小组,做到对产品现场分析和送检,严把质量关。
从格尔木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创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可以看到,在企业成功的背后凝聚着政府部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后,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企业没有后顾之忧了,生产干劲有了,企业发展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这一系列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格尔木市钾肥企业的发展,对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张阳)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