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穿行在平安县乡村沃野,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路的巨变。昔日泥泞的羊肠小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硬化路。一条条大路犹如一条条玉带,将散落的村庄紧紧串联,串起了人们对幸福明天的憧憬。
据平安县交通局局长李祖汉介绍,改革开放前,县境内仅有32公里的砂砺路1条。到今年7月底,全县修建公路总里程达630公里,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3.3亿元。修建县乡公路140公里,乡村公路238公里,农村道路硬化937公里,大中小桥梁86座。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骨架,以乡村公路为“毛细血管”连接城乡,通达周边、快捷迅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平安8万群众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公路不通,曾让农民吃尽了苦头;公路不畅,也让群众饱尝了因此带来的损失。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平安县抓住国家和省全面启动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契机,提出“十一五”期内,奋力实现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将汽车站修到村,将公路修到家,将汽车开到家,做到站路运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纳入“民生工程” ,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来强化公路建设,通过3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平安人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困境。“道路通了,信息灵了,脑瓜活了,收入多了”,成为平安人的切身感受。截至2008年7月底,全县已开通客运班线21条,投入客运运力达105辆,年客运量170万人次,年客运周转量4250万人公里;并对人流、物流等较大的小峡和三合镇开设了公交线路。客运出租车300多辆,实现了乡乡有汽车站,村村通汽车。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
群众高兴地说,原来乡里路难行,现在不仅路好走了,交通工具也在不断改善,汽车代替了牛车,而且路两旁绿树成行。奔小康的大道真是越走越宽敞了!(作者:程玉海\王德民)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出租 便车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