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9月26日消息(记者张秀凤 石峤)天津滨海新区自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已进入了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开发开放的新阶段。据了解,今年1-7月,天津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738.43亿元,同比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和内资分别为28.65亿美元和316.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3.1%和81.8%,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犹如飞驰中的高速列车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
科技引领 走出科学发展新模式
滨海新区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目前,新区聚集了国家级的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等多种形态的开放区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新区已有18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新区落户发展。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努力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以获得持续的整体发展优势,在尽快做大自身的同时,带动区域发展。据了解,滨海新区正在研究制定《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提出了金融、涉外经济、土地、科技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个领域的20个改革重点项目、49个具体事项。
在此之前,滨海新区已经开始先行先试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措施,出台了促进企业总部和金融业发展、支持金融产品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政策措施,初步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前,在滨海新区注册的基金类企业已有63家。
创新机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天津滨海新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新区的核心战略位置,目前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已启动建设以12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省部级研发转化中心、7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5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主体的滨海新区重大自主创新平台。目前,滨海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2%,高新技术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生物芯片、膜技术、电动汽车、干细胞、纳米等技术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滨海新区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投资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大项目,力争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今年1至7月,滨海新区共有7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和注册运营,一汽丰田、美国波音复合材料、日本东海碳素、丹麦维斯塔斯风电、加拿大铝业等163个外资项目增资扩产,增资额13.0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新投资霍尼韦尔环保自控、威立雅永利水务等5个项目,累计投资项目达到224个。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
滨海新区启动实施了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规划,重点推进道路交通、水资源、能源、环境整治四大系统工程,预计总投资3200亿元,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构建科学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
同时,今年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建设和确保开工的功能产业区开发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1809亿元。加快建设的项目包括天津碱厂搬迁,一汽丰田汽车公司新“花冠”及ZZ型发动机生产,天铁冶金集团板材基地,钢管公司三期扩建,纺织工业东移,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天津段,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滨海国际机场、天津港扩建,临港工业区滩涂开发造陆10平方公里。确保开工的项目有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连接市区至滨海新区核心区的津滨大道、港城交通分离道路改造、滨海新区核心区路网、蓟港铁路扩能、北疆电厂、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中心商务商业区设施、(天)津汕(头)高速公路天津段。
新领军城市 打造北方经济中心
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天津曾是中国第二大商业城市,在商贸、金融、航运等方面的地位丝毫不逊于上海。新中国成立时,天津经济总量名列全国第5位。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国家确定天津要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2006年,国家明确宣布要把天津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城市定位得以提升。特别是在滨海新区的带动下,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到目前,天津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突破2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76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128家落户天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化工等六大优势产业,已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滨海新区区位优势、功能优势、产业优势、科技研发优势、资源优势明显,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物流和航空货运中心,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国内外资本集中投向的地区之一,未来天津有望在滨海新区的带动下打造成为北方经济中心。
TAG: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