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超)
在路上,30年历史跨越
站在唐山市区的制高点,俯瞰整个唐山城,那纵横交错的线条将唐山市区描画得泾渭分明;置身宽阔的建设路景观大道,循望着来来往往的车流,每当华灯初上,更具都市韵味。很难想像,那个在大地震中坍塌的城市,那个根本无路的城市,怎样在一片废墟中“开天辟地”。
然而,30年的变迁,证明了唐山交通“开天辟地”是成功的。
东迎渤海湾,西送古长城,南看大都市,北听黑土地,从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到宽阔笔直的景观大道,在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唐山的交通变迁不断书写着历史的华章,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通道,县乡公路为脉络,纵横交错,功能齐全的公路网,使唐山成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享有“京畿咽喉”的美誉。
30多年前,唐山本已初步形成了当时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沥青路面从无到有,草木便桥改建成永久性桥梁。然而,1976年的大地震无情地摧毁了整个交通,顷刻间,市内通往各地的公路、桥梁几乎全部中断。
令人欣慰的是,灾难压垮了城市和交通,却没有压垮斗志。震后的唐山交通系统很快投入到抢修公路的战斗中,3年时间,便超过了震前水平。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唐山交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到200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726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3.9公里。与此同时,京沈、唐津、唐港、西环4条高速公路构筑成“O+X”型的高速公路主骨架。8座大型互通式立交桥,位于环城高速的八个方向,从市区任何方向出发,都能很快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真正实现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
发展必定不会止于此。
2007年,唐山启动了大规模的拆违拆迁工程,斥巨资对市内主干道进行改造。建设路上,违章建筑没有了,破旧楼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双向八车道,气派豪华的高大华灯,红色厚重的公交候车亭,一条现代化的都市景观大道在迎来送往中笑对八方来客。随后,新华道、北新道的翻新改造,断头路的打通,环城公路的扩建,四个城市出口的美化,让整个唐山的交通网络一朝换新颜。
如今,每一位唐山人,说起新唐山的变化,都不能不对“路”的变化竖起大拇指。上下班的人们,不会在拥挤的车流中焦急等待,穿市区出唐山,不再为选择哪条路快捷而踌躇,坐在车里,不再为阻隔灰尘心烦意乱,在路上,人们可以美美地欣赏窗外美景。
路宽了,心也爽了,路畅了,气儿也顺了,路美了,城市也为之舞动起来了。30年的变迁,唐山的路从无到有,从泥泞到平坦,从落后到发达,从平凡到美丽,相信之后的3年迈大步,唐山的交通路网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强的震撼。
(本报记者:刘超)
从上世纪初到唐山解放,唐山从无路到有路,而随着唐山市区的变迁与延伸,新华道与建设路顺势而生。从乡间土路到石渣路,从柏油路面到沥青混凝土路面,从800米小街到10里长街,新华道从当年的广东人聚居而成的小街,不断向东西延伸,形成了支撑唐山商业的繁华大道。而在大地震的废墟中开辟的建设路,则向南北延展,成为了唐山极具规模的首条景观大道。新华道和建设路是唐山交通的开山鼻祖,也是承载唐山城市交通重任的脊梁,更是唐山城市发展的支撑力量。
■追根:广东街,跨越百年变身新华道
1876年,一大批外地人在唐廷枢的带领下,加入到唐山煤矿的建设队伍中,唐山就此开启了城市之门。1878年7月,开平矿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唐廷枢任总办,而他的许多广东老乡也在他的影响下来到唐山,并在唐山生根。就在这个诸多广东人做工聚居的地方,一条唐山最早、也最著名的街道——广东街诞生了,而唐山这条当年著名的街道,正是今日唐山新华道前身。
广东街原为土路,通往常各庄土路,民国初年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而那时的广东街只有800米长,6-12米宽。1945年,广东街更名为中山路。1949年,为纪念唐山解放而改称为新华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断向东西延伸、扩宽。1975年,新华路已形成东起复兴路地道桥,西抵河北矿业学院的10里长街规模,成为唐山市区东西向主要交通干道。
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新华路也被湮没于一片废墟中。震后,新华路开始复建规划。1978年,新华道率先扩建,常各庄土路也不复存在。翌年,新华路更名为新华道。扩建后的新华道东起唐古路,西至站前路,全长9.7公里,宽50米,中间快车道16米,两侧慢车道各7.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当年城市之门的开启者一手打造的广东街,蓄积着城市的原始力量开拓出了最早的城市之路。
■记忆:一位老人相机下的建设路变迁
唐山的著名摄影家常青老人用照片诠释了他眼中的建设路30年来巨大变迁。“上世纪70年代以前,其实没有建设路,这里还都是庄稼地和村子。”常青老人说,那时唐山的新市区最远只到河北矿业学院,最繁华的地带就是百货大楼。但是再向西向北就是村庄和荒地了。 “那时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两旁都是庄稼地,人们赶着马车来来回回走,走出了一条条小路。”常青记得,过去的建设路两旁都是村庄,其中有华岩新村和山西刘庄,正因为这两个村庄的存在,才有了后来的华岩路和山西南里、山西北里两个小区。 1975年,在路北区中部,位于原唐山新市区路段的建设路开辟建设,因路旁建设楼命名。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建设路被规划为主要干线,1978年扩建。
“建设路两旁,我们今天唯一能看到的震前建筑,就是体育场里的那栋黄色大楼,那是少有的没损毁的建筑之一。”常青老人说,震后,援助的人民解放军曾经在这条路上经过,他用相机记下了难忘的瞬间。
震后10年过去,常青老人用相机定格的建设路,已成为双向两车道柏油路,路边建筑也已整齐划一。震后30年过去,建设路经历了数次扩建,形成了贯通唐山南北的主干线,同时也是连接北部新区、丰润、玉田、遵化,以及通达首都北京的重要干线之一。
然而,最让常青老人振奋的是2007年。大规模的拆违拆迁和建设路改造工程,给了附近居民更大的希望。经过3个月的改造,建设路终于以时尚气派的形象再次定格在常青老人的镜头中。双向八车道、华丽气派的路灯、现代化配套设施、整齐的银杏树,川流不息的车流畅通无阻,这条支撑起新唐山交通网络的建设路,不仅四通八达,更成为了唐山第一条迎宾大道。
“我常去建设路走,看着宽阔的大道,心里特敞亮。”常青说,几十年的生活,他看到了建设路的发展,也看到唐山这座城市的腾飞。
建设路:时代前沿的迎宾路
“现在,我在建设路开车,就是一种享受,不仅不堵了,还能看美景。”开出租车已近10年的司机李女士说起建设路的变化,眼神中透露着兴奋。
作为唐山市的迎宾景观大道,改造后的建设路开创了唐山市区道路建设的两项第一:设计时速为60公里,是唐山市首条实行“绿波”管理的道路;道路设置公交车专用道和优先放行信号,也是唐山市首条按公交优先思路设计的道路。
路口人行横道上的安全岛,繁华地带的地下过街通道,固定出租车载客停靠站点,整齐划一的防护栏,让出行的人们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有了安全保障,似乎对飞速发展的唐山来说,并不能显示它的都市气质。如今的唐山成为了河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它的都市感却显得不太协调。单说城市亮化,广州、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华灯初上的夜空霓虹闪烁、流光溢彩,而夜晚的唐山却暗淡无光。
为了实现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唐山也急赶直上。夜景亮化、绿化景观、沿街外装、建筑节能改造等工程一一启动。
再看今天的建设路,被很多人称为唐山的“长安街”。华灯初上时,高大华丽的路灯整齐地站立在建设路两旁,映衬着穿梭的车流灯光,仿佛白昼。而夜晚的临街绿地,一束束“梦幻之光”景观灯给夜晚的建设路披上了一层浪漫色彩。
新华道:未来唐山的繁商区
一个城市的交通发达程度,必将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新华道,作为唐山的“二十里长街”,早在30年前就有了商业聚集地的影子。建国路百货商场,西山口百货大楼、新华道菜市场、唐山百货大楼、工业品贸易中心、新华道农贸市场、华侨商店,30年的商贸发展给新华道奠定了坚实的商业基础。
近年来的发展,人们看到,更为现代更为发达的商业群在新华道已悄然形成。华联商厦、三利国际购物中心、华岩路步行街、尚座步行街和一系列新兴商场和餐饮企业在新华道两旁安营扎寨。
城市的发展必将带来一些不合拍的事物的隐退。经历了大规模的拆违拆迁,新华道两旁的低矮陈旧的建筑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新华道集贸市场的拆除,更是标志着城市风景的新旧更替。
未来的新华道,渤海大厦、渤海文化大厦、人民大厦、新华大厦、曙光大厦、建国大厦等六大标志性景观建筑将成为新华道南侧沿线的靓丽风景,更会让这里成为唐山最发达的繁商区。
■观点:两条相交线架起的城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很久以前就提出的口号,对于城市的发展,不得不说是至理名言。原唐山市交通局退休老干部要庭良也是以这句话开头,谈起了唐山的城市道路。“道路不通,城市也就发展不了了。”要庭良说,新华道和建设路的发展对于唐山来说,一定是大功臣。
作为最老的城市道路之一,新华道可以说集中展现了整个唐山的城市发展。“新华道两旁绝对是唐山的商贸、文化中心,百货大楼、华联商厦、农贸市场,矿业学院、新华电影院、新华书店,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这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要庭良说起新华道的发展,滔滔不绝,他说,最重要的是,新华道的最中心路段,则是唐山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广场。“摆在眼前的事实,足以证明它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然而,要庭良眼里的建设路与新华道则是两种感觉。“建设路的发展,是唐山城市形象的体现。”要庭良说,如今走在建设路上,心里非常自豪,不仅是路的宽阔和畅通,更多的是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美丽面貌。
以前的建设路,最远只到唐山宾馆,现在则一路向北,连通丰润等地。“建设路紧邻唐山的政府机构,市委市政府、国税大楼,饭店宾馆,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医院,远洋城,包含了各种城市元素。”要庭良形象地将建设路比喻为城市的大动脉,没有它,唐山就会闭塞、瘫痪,它不仅承载着唐山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是提高城市形象档次的支柱。
要庭良对城市道路的发展感触颇深:“不仅是新华道和建设路,每一条城市道路都有它本身需承担的责任,城市道路也永远会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相关链接:
●地标性建筑:
△新华大厦:新华道集贸市场改造项目地块总面积20.8亩,东至华岩南路、南至滦承楼、西至陵园路、北至新华西道,地上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项目拟总投资5亿元,预计2010年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之后,新华大厦呈现双塔造型的现代化风格建筑,高度130米,将成集购物、餐饮、娱乐、写字楼办公、公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
△硅谷电脑城、龙庭商住、妇兴商住和地矿公司改造项目:将建成以现代城市特色结合地方文化为一体,集居住、公寓、酒店、办公、商业、餐饮于一体的商务地标建筑和现代化住宅小区。
△渤海大厦和人民大厦:位于新华西道南侧,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2公顷,将改造成集星级宾馆、公寓、写字楼、商业一体的西南部新标志性建筑。
●夜景亮化:
夜景照明总体构架为: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四种风格、五大景区、十一个光团、百座亮点。其中,一个中心即中心广场区域,两条轴线即新华道为“城市繁华”轴,建设路为“环境发展”轴。
●沿街建筑穿新衣戴红帽
17条主次干道沿街的504栋多层住宅楼将全部加设坡屋顶,坡屋顶骨架采用钢结构、绯红色镀锌薄钢板屋面瓦;将旧住宅楼墙体粉刷成白色,阳台及局部点缀其他颜色;住宅楼屋顶、四周轮廓增加亮化设施;已加设坡屋顶的楼房瓦面将翻新。
TAG: 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