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视频| 路桥隧交流论坛| 站点地图|
首页| 文库| 博客| 图库| 视频| 网摘| 路桥隧交流|
  • 行业资讯
  • 路基路面
  • 桥梁涵洞
  • 隧道工程
  • 测量绘图
  • 学术论文
  • 施组方案
  • 试验质检
  • 内业资料
  • 安全环保
网站公告: 网站新建QQ交流群 路桥吾爱第五版更新. 把QQ空间或其他博客.

您的位置: 路桥吾爱 >> 文库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 查看资讯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跨越时代的辉煌成就 阿尼玛卿雪山下的巨变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8-11-26 08:41  作者: 网友搜集  来源: 青海新闻网  查看: 440次 评论: 0条 好评: 0分

  青海新闻网讯

   来自雪域玛沁的歌声

  “共产党来了,我们翻身作主人,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甜如蜜……”这歌声来自雪域高原,来自阿尼玛卿山下的玛沁草原。

  玛沁县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县辖6乡2镇,全县总人口41082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6293人,占总人口的64%。全县平均海拔在41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3.9—3.8°C之间,无绝对无霜期,冷季长达8个月。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玛沁草原,一场场前所未有的巨变在巍峨的雪山脚下精彩上演。

  草山承包、分畜到户,激发了牧民们的生产热情,在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的同时,国家对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投入年年增加,公路、电网不断延伸,县、乡(镇)和许多牧委会之间的道路畅通无阻,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牧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畜种改良、大规模的草原基础设施建设,让传统畜牧业再现生机,牧民经济收入连年增长,涌现出了一大批富裕村、富裕户;民族教育蓬勃发展,全日制寄宿学校遍布各乡镇,草原上的孩子们走进教室,接受完全免费的9年义务教育;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使数千户贫困牧民看到了希望,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新型合作医疗事业发展迅猛,近25000名农牧民不再为看病发愁;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许多牧民闯入城镇,经商开店,甚至搞起了房地产,懂经济、会管理的新型牧民破茧而出,成为推动牧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势头正猛,藏药生产、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改革开放的30年是玛沁草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巨变的转型期。

  在改革开放深入人心、社会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后,2003年开始,玛沁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小康、富民强县”这一总体目标,制定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开放为先导,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构筑具有高原牧区特色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现代化,加快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逐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奋斗目标。并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部署实施了发展县域经济的七大战略:

  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建设与推进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进程和增加牧民收入结合起来,与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保护与发展并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采取禁牧、退牧、限牧和“灭、种、围、灌、封、移”等草场治理措施,以自然恢复为主,加大草原治理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继续突出公路、电、水、“四配套”建设及教育、卫生、文化等硬件建设,加大对现有公路的保养投入力度,保证通车率,逐步构建以大武为中心,辐射全县的交通网络;结合生态建设,搞好以西部地区为重点的草场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解决草场干旱缺水和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加强电力建设和“四配套”建设,使更多的基层乡村实现水、电、路、邮、广播、电视、电话的“七通”。

  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战略。首先是调整区域结构,西部三个乡以草地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大项目建设,实施禁牧、休牧育草工程,恢复草地植被,并逐步发展草产业;中部地区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重点,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畜产品商品基地和良种畜繁育基地;东部拉加镇以强化集镇和市场建设为依托,以调整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为先导,利用地理和气候优势,建设牛羊育肥基地、蔬菜基地、优良草种基地和林业苗圃基地;县城大武镇则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打造成为集商贸、加工、旅游、餐饮、文娱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城镇。此外通过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培育生态产业、开发特色旅游产业、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建设小康、富民强县”目标的早日实现。

  小城镇发展战略。以大武镇和拉加镇为重点,加大了道路、供排水、电网、绿化、美化工程和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同时结合退牧还草工程,在人口相对集中的部分乡镇进行城镇化建设,吸引了众多的农牧民定居生活。

  扶贫开发战略。在全力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实施结对帮扶和整村推进的开发式扶贫,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产业领域、增加创收渠道、计划生育、民政救济救灾、教育引导等多管齐下的扶贫工作新格局。

  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使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在全县蔚然成风,民族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牧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空前提高,“两基”教育通过了省级验收。

  开发带动战略实施以来,玛沁县围绕省内外投资热点的转移,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势特色产业等众多领域加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招商体制和措施,改善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使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进展。

   跨越时代的辉煌成就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002年至2005年,畜牧业基础设施、草原生态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475.5万元,共实施退耕还林3000亩,封山育林2.3万亩,退牧还草117.25万亩,减畜15650个羊单位,禁牧搬迁151户624人,投资403.6万元建设禁牧搬迁房屋5820平方米。全面实行虫草限采,草场植被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恶化扩大的趋势开始得到初步遏制。2007年,完成投资1550万元的290户牧民搬迁工程;完成4243.4万元的退牧还草工程和投资423万元的7.84万亩封山育林工程。

  ——牧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2003年至2005年,全县续建和新建项目总投资19156万元,年均增长100%,人均资产由“十五”末的297元增加到2178元。新建乡村公路194公里。实施了拉加镇110KV“T”接落地工程,当洛乡10KV输电线路延伸工程和西部光伏电站,解决了4个乡政府和部分村的用电问题。新建了县疾控中心、雪山乡卫生所和10个村卫生室,县乡兽医站进行了房屋改造,建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雪山保护站,大武镇、拉加镇的粮油批发零售市场、虫草交易市场等相继建成。建成6个移动通讯塔,移动通讯覆盖全县各乡镇政府。协调州级有关部门建设了大武镇二期防洪工程,完成了一批城镇道路、给排水、垃圾填埋场所及城镇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和沿街商铺改造工程,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重点实施了拉加农业块区退耕还林、西部退牧还草和农牧业综合示范开发项目、林木苗葡良种基地、牧区防灾基地等项目,三年完成人工种草9.49万亩,围栏草场6.92万亩,畜棚0.51万平方米。牲畜出栏率达到30.62%,商品率25.4%,较2000年分别提高4.25个百分点和5.85个百分点,母畜比例由48.83%提高到了54.69%。牛羊育肥、酥油小包装、蔬菜等特色农牧业经济逐年扩大。2007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296万元,较上年增长71.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2.59元,较上年增长4.6%。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到2007年,全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24262人,参合率达93.1%,累计补偿医药费74万元,受益农牧民达6255人次。对全县五保户、重点优扶对象、特困户推行农牧区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补助参合金2万元,门诊医疗救助1.03万元,大病统筹27.5万元。2003年开始推行对农牧区现存一个子女及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奖励600元的政策,对96户独生子女家庭和70户放弃生育三胎家庭兑现“少生快富”、“奖励扶助”政策。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4%,牧民子女入学率达到95.1%。仅2005年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0万元,其中,为3675名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给城镇206名贫困生和92名低保家庭学生发放寄宿制困难学生补助和享受学校减免杂费待遇。3年间共投资832万元,改扩建校舍面积8946平方米。

  ——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建立了三个社区,成立了社区管理组织。新建西部三乡敬老院,对五保对象进行集中供养,解决放牧草场11819亩。按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投资270万元组织实施当洛乡、拉加镇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围绕“两个确保”,进一步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和职工养老、失业、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发放率达到100%,城镇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之内,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323人,举办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109人次。社会保障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雪山下的宝藏

  一、矿产资源

  玛沁县境内,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查明的有:铜、钴、锌、金、银、硒、镉、镓、铟、煤、硫、锡、镍等十余种矿藏。初发现找矿线索的有:白钨、砷铁、石英、玉石等矿种。目前,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处理矿量最大的矿山企业——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玛沁建成投产。

  二、水资源

  县境内黄河干支流众多,全县共有大小支流189条,平均自产径流量为17.282亿立方米,分布在优尔曲、当曲山地区,雪山山地峡谷区,军功、拉加湿润山地区。全县人均水量54533.372立方米,可利用草场亩均水量86.9076立方米。地下水总贮量为50.912亿立方米。

  三、草场资源

  玛沁县境内有天然草场总面积117.58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89%(含军牧场和乳品厂7.85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108.53万公顷。

  四、药材资源

  玛沁药材资源丰富,已查明357种。其中冬虫夏草、贝母、雪莲、秦艽、红景天、杜鹃、大黄等分布广、产量高,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五、野生动物资源

  县境内有野生动物(动物兽类)20余种,按经济类型可分为稀有珍贵动物、药用动物、观赏动物、肉用动物、皮毛动物5类。著名的有野牦牛、野驴、羚羊、白唇鹿、岩羊、盘羊、雪豹、麝、棕熊、猞猁、黄羊、麋鹿、水獭、豺等,分布广泛。

  野禽类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禽有:黑颈鹤、天鹅、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鸥、鹰、鹫、蓝马鸡、雪鸡等;一般禽类有斑鸡、石鸡、猫头鹰、鹞、鹊、鸽、啄木鸟、雀等;属季节性鸟或候鸟有燕、雁、野鸭、黄鸭、布谷鸟等。

  鱼类主要有青海湟鱼(花斑祼鲤),境内的湖泊及河流均有分布。

  六、旅游资源

  美丽、富饶的玛沁县风光优美迷人,有神山阿尼玛卿雪山,有幽俊秀美的洋玉原始森林,有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加寺,还有优美的草原新城——大武镇,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七、太阳能和风能

  玛沁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年辐射总量在580-627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气候干燥,晴天多,光照充足。(作者: 湘君)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白钨 虫草 虫夏草 热点 化工


Google


TAG: 青海新闻网
 
-5 -3 -1 - +1 +3 +5

评分:0

发表评论

【声明】 路桥吾爱刊载的资讯及其他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分享 并且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路桥吾爱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马上进行重新整理!

信息搜索 便民服务

  • 标题:
  • 分类:

最近更新

  •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 粤赣高速河源段匝道断裂 多辆大卡车坠落(图)
  • 成都隧道发生疑似瓦斯爆炸 致22人受伤 一人死亡(图)
  • 【重磅】2014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市政合格标准降为88
  • 湖南路桥“变身”国有独资企业 开启发展新篇章
  • 揭秘“有证一族”:屌丝5年拿3职业证 8年买2套房
  • 晋济高速山西段隧道燃爆事故共致31死9失踪(图)
  • 公安部公布十大危险路段 建设设计单位也应吸取教训
  • 名扬松花江--记中铁十三局集团四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常亮
  •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通车不足一年垮塌(图)

本月热点

相关阅读

  • 专项资金16568.72万 格尔木修路建桥力解“行路难”
  • 明年西宁计划各类建设项目400多项建设大盘1300亿
  • 乐都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逾9亿元
  • 以开放谋发展 以稳定促和谐 黄南30年的历史跨越
  • 明年,西宁计划项目400多项建设大盘1300亿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乡对症下药抓整改解民忧
  • 邓本太强调全力以赴推进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西宁市所有乡镇全部通上了柏油路和水泥路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揭晓 我省两项目榜上有名
  • 国道315线刚察-察汗诺段公路整治工程开工建设

赞 助 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入【路桥吾爱-lq52.com】QQ群 | 交流论坛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空间列表 | 站点存档 | 手机访问 |

路桥吾爱 2001-2012 湘ICP备160189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