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建设动员大会。
蓝烟铁路这条沟通山与海的铁路,曾第一次为烟台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快捷通道,曾经多少烟台人经由这里走向世界各地。同样也是这样一条铁路,由于多年来的运力限制,成了日新月异的烟台经济发展的“瓶颈”。12月26日,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在烟台桃村正式开工,年过半百的她又被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将重新成为拉动烟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A.曾是烟台对外的主力通道
蓝烟铁路始建于1953年,1956年全线通车,全长183.71千米,是烟台连接到胶济铁路的一条铁路线,也是烟台地区第一条铁路,建成后很长时期都是烟台对外集、疏、运的主力通道。蓝烟线从胶济线上的蓝村站(现更名为青岛西站)接出,经莱西、莱阳至烟台。
1956年全线通车后的蓝烟铁路属于国家Ⅲ级铁路,单线,即只有两根铁轨,每次只能跑一趟列车,可双向运行,但同一时间在某个区间内只能有一个去方向的列车。单线铁路运输能力较低,每天跑不了几趟车。但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40年的时间里,蓝烟线一直是一条单线。随着烟台经济的发展,对铁路运输需求的增大,1997年,等级为国家Ⅰ级铁路的蓝烟增二线工程开工建设,2001年工程竣工,蓝烟铁路成为复线投入运营。蓝烟复线的开通运营,将运输通过能力由单线时的29对,提高至现在复线时的54对,年货物输送能力由原来的1036万吨,提高至2420万吨。随着青烟两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蓝烟铁路运输密度增加,运能不足与运输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烟台港口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烟台港的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而仅有两条铁路线路的蓝烟铁路复线无论是从速度还是运力上显然不堪重负。
B.运力不足制约了烟台港发展
铁路运输是所有内陆运输中最实用的,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在客运方面更是具有安全、快捷、价格低等特色,因而铁路在交通运输中历来都是“老大”,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烟台的铁路却不敢称大,甚至被汽车、飞机压得有点抬不起头。
记者从烟台市交通各部门了解到,目前烟台市区的公路客运班车每天能达到几百个班次,向南可以到广州、福州、温州等地,向北可以到牡丹江、长春等市,向西可到西安、郑州、洛阳等处,沿途的省会大城市也基本上可以直达。而民航方面每天能发出近30个航班,最南可至海口,最北可到哈尔滨等地。反观烟台的列车,每日仅有十来个班次,仅有五列出省列车,最南到达金华西。除此之外,当客运班车不断引进新的车型,提高舒适度;当民航不断增开线路,进行降价优惠;烟台的火车仍是多年前的绿皮车,慢慢悠悠、没空调的老式客车,像一个薄暮的老人身上没了霸气和灵气。
烟台市以港立市,更要以港兴市,蓝烟铁路是烟台港的主要疏港通道,曾为烟台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蓝烟铁路的运力却成了烟台港发展的一大阻碍,当烟台港的集装箱已经发往中东、欧洲,烟台铁路却难把货船运回的矿石等货物运到全国各地。
C.改造后有望打破铁路“瓶颈”
烟台港口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打破铁路的制约,而要打破铁路的制约就必须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12月26日,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在烟台桃村正式开工。据了解,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后,牵引力由目前的3500吨提升至5000吨,年输运能力由现在的3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将有效地解决运力不足问题。此外,改造后蓝烟线可以适应当前列车提速的要求,承受时速达200公里的动车组运行。
据烟台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胶济客运专线淄博以西段已经完成分线拨接,胶济铁路全线实现客货分离。这就为铁路系统进一步提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后,连接上胶济客货运专线,将实现烟台站列车高速直通。配合已有的大莱龙铁路、烟大铁路轮渡,加上建设中的龙烟铁路以及规划中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烟台的铁路路网布局将由此进一步完善,运输能力也将实现质的飞跃。对于烟台铁路交通实现从末端到枢纽的转变极具推动效应,能够进一步确立烟台在环渤海经济圈和全省“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中应有的城市地位。
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的东北角,北临大连,南靠青岛,蓝烟铁路和德龙烟铁路将烟台连接到了半岛沿海铁路网,加上烟台雄厚的港口资源优势,使烟台形成了一个环形的陆海交通网络,将东亚和辽东、山东半岛纳入烟台的经济圈,必将成为推动烟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记者 鞠平 见习记者
TAG: 大众网-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