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沿海产业带的建设,这项串起沿海6个县(市、区)、牵动近200万人口的战略性工程,既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省委“两创”总战略的关键性举措,也是破解当前温州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这个工程事关温州未来的发展大局,也与各县(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我市各地正依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本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把沿海产业带建设成温州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先导区的要求,修编规划,出台新政,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有条不紊地全面铺开。为了让各地的建设经验相互借鉴,本报从今天开始,专访相关县(市、区)一把手,敬请垂注。推荐阅读
温州沿海产业带全面启动建设,作为“两翼”之一的乐清市,早已未雨绸缪。近日,乐清市委书记黄正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就乐清沿海产业带的建设提出了全面设想。
乐清是连接温州、台州两市的重要节点,是温台产业带中“对接南北、东拓西联”的关键区位。无论是作为温州全市长远发展的定位,还是乐清自身发展的需求,乐清沿海产业带建设都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迈出了扎扎实实的步子。
黄正强说,从去年开始,乐清就以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为契机,着力构筑“一轴一湾四片四区”的发展新格局,即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滨海大道这条快速交通线作为区域经济的黄金发展轴,充分发挥和保护乐清湾“港、渔、景、涂”海洋资源,依托大荆、虹桥、乐成、柳象城镇集聚片,重点开发北部山海旅游区、乐清湾港区、乐清城市中心区、乐清经济开发区。同时聚力建设“一基地二集群二中心”(临港产业基地,国际性电工电器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山海旅游中心、生产服务中心)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产业、城市、生态融合发展,把沿海产业带建成民营经济创新区、临港产业先行区、产业集群提升区、山海游憩中心区、新型城市拓展区。
黄正强说,与温州各地的发展情况接近,乐清临海产业带建设过程也不可避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制约,如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供给不足,环境容量约束加重,企业扩张受限,现有支柱产业素质不高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要看到自身的长处,要看到乐清在沿海产业带建设中可供挖掘的潜力。比如在完成围涂(海)8000多亩的基础上,争取到2010年再完成围垦滩涂3.03万亩,以此缓解建设用地的不足。再比如,乐清港口城市的建设定位,应该更加注重临港产业的发展,形成沿海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投建的乐清湾港区,就是乐清沿海产业带的重中之重。”黄正强说,该港区港口岸线34公里,水深可通过5万吨级到10万吨级船舶,航道长年不淤,年作业天数超过330天。111.2平方公里的陆域腹地作为依托,可重点发展港口物流、船舶修造、电力能源、新型建材、绿色化工、临港新兴等临港产业。乐清湾港区将是温州港最具发展潜力的港区,也是温台沿海产业带主要对外开放窗口和十二个重点产业功能区之一。
据介绍,该工程从2007年4月开工,截至去年底,工程四个围区主堤坝已全部合龙,累计完成工程额4.645亿元,占工程总额的73.73%。去年以来,“澳力船业”已进驻生产,“中欧船业”3至10万吨级船舶制造项目已开工;与温州港集团签订两个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海螺集团签订循环经济项目投资意向;与“珠海振戎”达成20万立方米成品油库项目意向;并与一些世界500强企业进行积极沟通与洽谈。此外,一期船舶制造基地建设规划已通过审查,即将启动总投资53亿元的北港区围海、疏港大道、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四大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乐清沿海产业带建设,我们将紧紧抓住现有的优势,在广度和深度上做好文章。”黄正强说,现在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把沿海产业带建设任务和责任细化到每个人,细化到每一时序,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加强领导,严格考核,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激情。
记者 陆剑于 张睿 报道组 李敏 陈晖
TAG: 温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