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怀军 本报记者 张秀巍
一个城市缺少绿色,这个城市将失去灵魂;一条公路两旁没有树木,行走其间就会十分乏味。
在绿化哈尔滨大地的进程中,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公路绿化工程,将把遍布全市8区10县(市)的国省公路、县级公路、乡村公路,打造成为一处处生态公路、一条条绿色长廊。绿在路中、路在绿中,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人、路、自然和谐统一的交通环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
公路生态亟待改善
2003年以来,哈尔滨市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累计建设通乡、通村公路8676公里,高等级路面公路通乡、通村率分别达到97%、77%,全市建制村基本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然而,一条条公路建成投用与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的建设和运营,以及由车辆通行产生的噪声、尾气等污染,如同在当地原有的自然生态里钉入一根巨楔,不可避免地对当地自然环境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哈尔滨市公路建设任务繁重,加之资金紧张,公路环保生态配套建设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公路的绿化美化方面相对滞后,公路绿化状况差,空白路段多,影响了公路通行环境,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加快建设“三个适宜”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尽快改善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的决策。而让公路披绿,构建绿色通道,更成为哈尔滨市优化绿化生态、率先实现绿化哈尔滨大地的重中之重。
千方百计建设“绿色通道”
又是春风拂面时,黑土地上涌动着公路披绿建设的热潮。
按照规划,到2012年,在土地、资金充分保证的情况下,县级公路可绿化路段两侧各5米,实现全部绿化达标;乡、村级公路按照“一年准备,两年大干”的建设要求,在高速公路、国省道两侧建10米宽绿化带,县道两侧建5米宽绿化带,乡村公路两侧至少栽两行树木,到2012年实现乡级、村级公路全部绿化。其中,今年全市公路绿化面积35520亩,包括国省公路新造、被造面积5493亩,县级公路新造、补造面积5713亩,而造林量最大的乡村公路新造、补造面积达2.43万亩。
在绿化任务重、补贴资金少的情况下,市交通局多渠道筹措公路绿化资金,在市级财政划拨每亩100元的绿化补贴资金基础上,多方争取国家、省各项优惠政策、补贴。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地方自筹、群众投工投劳,探索股份制、合作经营等造林方式,鼓励民间各类投资主体投资造林,真正把绿色通道建设成绿化线、风景线和致富线。
建设生态、文明、景观大通道
公路,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对提升城市的形象与品位意义重大。为此,哈尔滨市确立的公路绿化理念是:以恢复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提供优美舒适的行车条件为目的,体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观念,实现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绿在路中、路在绿中的生态、文明、景观大通道。
营造公路两侧风景线,构建和谐交通。按照这一目标,哈尔滨市结合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绿美结合,注重效益,以耐瘠薄、耐干旱、宜粗放管理的杨树柳树为主,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相结合,对公路绿化精雕细琢,力求一点一品,一路一景,高标准、景观化搞好公路绿化建设。
为保证公路绿化质量,加强苗木供应源头管理,哈尔滨市继续强化行业管理,逐步形成以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国有苗圃为依托的布局合理、种苗稳定持续供应的种苗生产体系、供应体系、质量检验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种苗生产区域化、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造林良种化的目标。坚持以各县“自采自育”为主、外地调剂为辅的原则,增强自给能力。同时,加强对乡村群众种苗生产的引导和管理,积极鼓励和支持群众育苗,推行定点生产、定向培育、合同化管理。
科学管理提高树苗成活率
3年公路绿化攻坚,不仅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绿色工程,更是一场涉及科技保障、精细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保证公路绿化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哈尔滨市根据造林绿化建设标准高、政策性强等实际,建立和完善了科技体系和技术体系,制定了造林绿化科技保障方案,强化科技管理,加强造林实用技术和治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注重技术创新,大力推广新品种、名特优品种、珍贵树种;推广容器育苗、ABT生根粉、多效复合剂、地膜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
栽一片、保一片,栽一株、活一株。公路管理部门派出人员对绿化公路进行了实地勘测,确定种植面积、行距、株距等指标,同时聘请绿化专业人士根据公路用地的土质、地形等因素确定种植树种,提高树苗成活率。
林木管护,是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的重要保证。根据造林工程建设的要求,哈尔滨市重点将加强各乡镇、国有林场造林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做到图、表、卡齐全,不缺项。每一个路段都将利用GPS定位,做到面积实、位置准、质量高,规范造林路段的科学管理。
让公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随着哈尔滨市3年公路绿化工程稳步实施,国、省主干道绿化建设得以完善提高,并辐射县、乡、村及田间道路绿化,继而形成一条条覆盖全市的“绿色走廊”,一个“人、路、自然”和谐统一的交通环境就此奠定。
TAG: 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