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视频| 路桥隧交流论坛| 站点地图|
首页| 文库| 博客| 图库| 视频| 网摘| 路桥隧交流|
  • 行业资讯
  • 路基路面
  • 桥梁涵洞
  • 隧道工程
  • 测量绘图
  • 学术论文
  • 施组方案
  • 试验质检
  • 内业资料
  • 安全环保
网站公告: 网站新建QQ交流群 路桥吾爱第五版更新. 把QQ空间或其他博客.

您的位置: 路桥吾爱 >> 文库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 查看资讯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茶马商都的前生今世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9-5-06 11:57  作者: 网友搜集  来源: 青海新闻网  查看: 705次 评论: 0条 好评: 0分

  青海新闻网讯

  湟源要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丹噶尔古城保护性开发建设这个项目做扎实、做成功,使其成为“夏都西宁旅游圈”和“环青海湖旅游圈”交会的重要节点。要注重挖掘开发排灯、皮绣、陈醋、剪纸、根雕、石刻,以及花儿、社火、曲艺、庙会、祭孔等民族文化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几年,湟源县为了打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象,延续古城文脉,吸引旅游投资,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制定规划,出台方案,把丹噶尔古城保护性开发作为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突破口,旨在把丹噶尔古城打造成为青藏旅游线上古朴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文化旅游地。”2009年5月6日,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湟源县有关负责人说。

  此前,丹噶尔古城重现昔日茶马互市风貌的修复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这标志着丹噶尔古城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老街复修,再现明清盛景

  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渊源,使得丹噶尔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集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元素为一体的西陲重镇。而明清时期,茶马互市从日月山下逐渐移到丹噶尔,更让丹噶尔名噪一时。

  自建城以来,丹噶尔已历经600年的风雨沧桑。600年的风雨侵蚀,早已改变了丹噶尔最初的容颜,但是丹噶尔古城诸多的历史遗迹,被奇迹般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对古城最为深刻的记忆。

  2008年,经过长久的期待,丹噶尔古城再次迎来了世人关注的目光,湟源县投资六千余万元修复丹噶尔古城,使丹噶尔成为河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对丹噶尔古城的修复,湟源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国权说:“开展对古城的保护性修复工作,旨在将丹噶尔古城打造成为河湟流域的文化古都和兼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商贸交易功能的环湖旅游目的地。丹噶尔古城将成为充分展示青海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景象的平台。”

  丹噶尔旅游开发正当时

  丹噶尔古城修复工程的实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青海旅游业发展的准确定位。湟源县依托丹噶尔古城发展旅游,也占据天时、地利。

  我省提出重点建设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环青海湖风光和体育旅游圈、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以及三江源生态旅游区,开发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世界屋脊汽车探险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等六条精品线路。这一旅游战略部署的实施,无疑为丹噶尔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我省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青洽会”“环湖赛”“诗歌节”“郁金香节”“民族文化旅游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以及青藏铁路的运行开通,使得青藏高原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这也为湟源的旅游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同时,丹噶尔古城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离西宁只有50公里,自古就是中原地区通往西部牧区的交通要隘,加之丹噶尔位于西宁大旅游圈和青海湖旅游圈交会处,是通向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平台和青藏旅游线上的第一站。青藏公路、青藏铁路、315国道及西倒一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可以说,丹噶尔旅游开发占有独特的优势。

  省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旅游局将把丹噶尔古城作为重点景区,纳入青藏线、丝绸之路、三江源、唐蕃古道等旅游线路中,加强国内外的宣传促销和市场推广,推动我省民俗文化旅游和冬季旅游的发展。

  多元文化符号折射古城魅力

  青海旅游界对于丹噶尔古城旅游的信心是建立在对丹噶尔古城的旅游资源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的。

  湟源处于农牧区的交接地带,皮张货源充足,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批技术高超,专门从事皮革加工生产的匠人,而商业贸易的繁荣,更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丹噶尔皮绣正是在这种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珍品。

  丹噶尔皮绣的绣法融合了南北各地的刺绣技艺。作品原始古朴,底蕴丰富、制作繁杂,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地域特色,成为民族文化中瑰丽的亮点。经过艺术革新的丹噶尔皮绣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刺绣技巧和新型材料,从而赋予了丹噶尔皮绣新的艺术生命力,更具观赏性、研究性和收藏性,使其成为湟源最为难得的旅游商品。

  素有“青海民族民间文化之灵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之称的湟源排灯,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排灯所蕴含的青海各族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已经浓缩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记忆,在高原寥廓的元宵夜中散发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另外,有着三百余年酿造历史的湟源陈醋也是青海名特产之一,是丹噶尔古城商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传统生产工艺已被列入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经过技术革新,湟源陈醋在产品质量、外部包装、花色品种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造和提升,开发生产出了保健醋、饮料醋等多种旅游系列产品。

  旅游新亮点为丹噶尔古城增辉

  丹噶尔位于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所环抱。湟水河自西北而东南斜贯县境北部,最大支流药水河由南奔北,两条河将湟源分成狭长的“丁”字形河谷盆地,构成湟源“小三峡”,即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峡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溪流潺潺、风景如画。

  近年,湟源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名省”的总体要求,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成了全长约五十公里的青藏线湟源峡石刻文化走廊。

  青藏线湟源峡石刻文化走廊为大型人文景观工程,以湟源县城为中心,西石峡、药水峡为重点,西湟一级公路为主线,有层次恢复和再造历史与人文景观,形成一条以石刻公园、浮雕、雕刻、摩崖石刻、湟水石小景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轴线。整个石刻文化走廊,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原则,立足湟源,面向青海,挖掘旅游资源,勾勒历史画卷,展现灿烂文化。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青藏线湟源峡石刻文化走廊的建成,在更好保护文物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湟源县域丰厚的文化资源,这对于打造地区文化品牌和特色,提高改善湟源县的文化品质和城市形象,提升青藏线总体旅游景观和服务体系的品质,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李皓 袁震)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餐饮 名录 包装 保健


Google


TAG: 青海新闻网
 
-5 -3 -1 - +1 +3 +5

评分:0

发表评论

【声明】 路桥吾爱刊载的资讯及其他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分享 并且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路桥吾爱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马上进行重新整理!

信息搜索 便民服务

  • 标题:
  • 分类:

最近更新

  •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 粤赣高速河源段匝道断裂 多辆大卡车坠落(图)
  • 成都隧道发生疑似瓦斯爆炸 致22人受伤 一人死亡(图)
  • 【重磅】2014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市政合格标准降为88
  • 湖南路桥“变身”国有独资企业 开启发展新篇章
  • 揭秘“有证一族”:屌丝5年拿3职业证 8年买2套房
  • 晋济高速山西段隧道燃爆事故共致31死9失踪(图)
  • 公安部公布十大危险路段 建设设计单位也应吸取教训
  • 名扬松花江--记中铁十三局集团四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常亮
  •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通车不足一年垮塌(图)

本月热点

相关阅读

  • 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前行
  • 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油田公司宗贻平
  •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大法宝培育出抢手人才
  • 依托项目建设 门源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 公路工程施工及施工监理招标公告
  • 加快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 构建富裕文明和谐青海新藏区
  • 我省民族自治地区——交通标志一律使用双文字
  • 地质环境监测防治撑起安全发展的保护伞
  • 西宁畅通交通工程实施 交通高峰期公交车优先通过
  • 青海都兰将为人民群众办10件好事实事

赞 助 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入【路桥吾爱-lq52.com】QQ群 | 交流论坛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空间列表 | 站点存档 | 手机访问 |

路桥吾爱 2001-2012 湘ICP备160189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