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因境内的“曲麻河”、“莱阳”大滩而得名的曲麻莱县,是黄河源头第一个藏族聚居的牧业县。在这片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河源之地,人文荟萃,物产丰饶,著名的格萨尔王登基台遗迹尚存,唐蕃古道上的“长江七渡口”静水流深,若隐若现的昆仑山玉珠峰引人遐想,青海藏毯织造的原辅材料“西宁大白毛”由此出产……
然而,就是这片历来是川西北地区及果洛、玉树等青海藏族聚居区群众进出西藏、新疆的重要商道,却囿于交通瓶颈的制约,建政50多年来依旧流传着“曲麻莱、曲麻莱,进去出不来”的顺口溜。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在玉树工作长达10年之久的现任省交通厅副厅长莫重明告诉记者:“从事公路养护工作以来,州上通公路的乡我都走到过,基本上就是通县的路为砂石路,通乡的路为等外路,坑洼路、塌方路、翻浆路、冰坎路随处可见。坐在号称‘草上飞’的北京吉普里整个人都在跳舞,下了车保准灰头土脸。”
2003年,为让偏远落后地区的农牧民走出泥泞,走出山沟,国家全面启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自此,曲麻莱县委、县政府以“要治穷、先修路,争项目、求质量,誓把天堑变通途”的信心和勇气,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动员群众铺路架桥、修涵保通,全力打通陡山、沼泽遍布的乡村道路。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县共落实项目资金9亿元,实施公路交通项目106个,通车里程达2682.74公里,占全州规划通车里程的46.5%,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车、户户通水泥路的目标;并逐步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两纵两横为主骨架的公路网,以及以州、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长效机制。
“谁都知道,曲麻莱县是海拔高县、面积大县、经济穷县、生态重县。在这样一个地区要搞好交通建设,其中的艰难困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们始终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作风,克服困难,开拓思路,及早谋划,主动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新路子,做到了建一条,养一条,管一条,杜绝了失修、失养、失管的现象,使全县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走在了玉树州的前列。”曲麻莱县县长尕桑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的曲麻莱县,不仅有了四通八达的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和水泥硬化环城路,而且依托公路兴建的小城镇面貌也是焕然一新。今年50多岁的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党委书记尕南告诉记者;“过去因为山大沟深,地处偏远,乡里的牧户只能在冬天用马匹搞搞运输,夏季不敢轻易运送货物。自从修了通乡油路和通村砂路后,群众出行方便了不说,生活用品、畜产品的买卖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乡上许多牧民还添置了摩托车、家电等,全乡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农村公路确实成了我们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作者:星子)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交通项目 藏毯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