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开罗的交通设施较为老旧,交通秩序比较混乱,游客外出注意交通安全。开罗主要交通工具有出租车、公交车和地铁,公交车路过站牌一般只减速不停车,乘客需爬飞车上下,很不安全,建议游人不要尝试。
交通秩序混乱,几乎是众多游历过埃及的人的普遍感觉。但究竟混乱到什么地步呢?来看看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布莱克曼的开罗感受吧。
■现象
交警有时得用路障
每天早上7时左右,艾哈迈德·侯赛因就会出现在开罗市某条大街的中央,指挥交通。不过,让他头疼的不是越来越多的车辆,也不是呛人的汽车尾气,而是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
在开罗市中心,一条只有三车道的街上,往往会出现五行车队。红绿灯几乎就成了摆设,交警有时候不得不用路障,迫使来往车辆停车。侯赛因无奈地说:“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人们遵守交通规则。”
在开罗,司机们开车从不看后面,也很少看左右两边。路上的车就像一长串的鱼,只会争先恐后地往前冲,当它们停下来时,不是因为前面有了车祸,而是因为警察站在路中央,手里举着停车的标志牌。
汽车行人都没规则
开罗是一座非常拥挤的城市,城里四车道和六车道的马路很少,单行线很多。而且,市区几乎没有停车场,汽车都停在马路边上,使得本来就不宽的马路更窄了。
但是开罗人开车很快,而且很自由,在路口根本不减速,拐弯时不打转向灯,不管在哪个车道想拐弯就拐,超车两边都随便,偶尔看到红灯停车时,也会准确地停在白线以内。总之,在开罗人眼里,根本就没有交通规则。
开罗的车自由,行人也很自由。他们在马路上车流里自由地穿梭,不知道什么叫红绿灯,也不知道什么是斑马线。而且,开罗几乎见不着过街桥,地下通道也只有市中心的主街上有几个,加上车不守规则,所以也只能这么走。
但是,每个人都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结果往往是谁都动不了,所以交通堵塞的景象经常看到。
有人形容说,开罗的汽车根本不是在路上行驶,而是在路上蠕动。开罗人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有人某一天能准时地从A点到B点,那一定是发生了奇迹,或者是神的旨意。
■原因
规则有了例外
不过,司机们无法无天的本性是有原因的:同样一群警察会勒令普通司机前行或停止,可同时,他们会为了某个大人物的出行而封闭整条街。这让所有人都忿忿不平。
萨拉赫·埃萨是当地一家周报的编辑,他说,埃及人并非天生不愿意守规矩,问题在于,制定规矩的人往往带头破坏规矩,或者把自己排除在规矩之外。这样的后果就是,所有人都觉得要为自己考虑,甚至不惜破坏规矩。
交警少待遇不好
埃及交通的混乱,还和警察有关。整个埃及约有7000万人口,而交警大约只有6000名。在开罗,交警的数量只能应付大概50万辆机动车,而开罗实际上有200万辆机动车。
人员不够,交警就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
侯赛因警官的上司贝迪尔说:“在文明国家,很少出现一个警察要在路上打交通信号超过10个小时的情况,在这里,却是家常便饭。”
另外,交警的薪水也比较少。交警穆罕默德·艾哈迈德每个月的收入只有400埃镑(约合70美元),其中150埃镑用于租房子。为了增加外快,他承认自己也做一些“兼职”。所谓“兼职”,就是私下允许司机非法停车收小费。
开罗交通警察局公共关系处的艾哈迈德·阿桑姆说:“我们的薪水很少,这是国家的经济水平决定的。尽管警局不提倡收小费,但这毕竟能帮助解决普通警察的生活问题。这些年,所有的东西都涨价了,惟独工资没涨。”
■提醒
这些经验也许用得上
面对如此险象环生的交通状况(由于交通管理状况差,开罗的交通事故率是伦敦的11倍,纽约的16倍),一些游客也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
在开罗的交通工具中,可以选择地铁出行。开罗的地铁很先进,甚至列车还设立女士专用车厢。价格也比较便宜。
尽量避免乘坐公交汽车,因为司机到站不会靠边停车,而只在路中间减速,人需要飞身上车,而且车门从来不关。
开罗的出租车都是黑白两色的,多数又脏又破,很多车没有后视镜,甚至连窗玻璃也没有。车都是司机自己买的,每年向政府交几百埃镑的管理费。司机几乎不用计价器,打的的规矩是上车不问价,下车后酌情付钱,从窗口把钱递给司机,而且只能是零钱,因为开罗的司机不爱找钱;住宾馆时,最好别打在宾馆门口等候的车,它的价格是普通出租车的一倍;乘坐时,确认司机知道你要去的地方,否则他会不断地绕圈子;到了目的地,让司机送到顺路的方向,避免横穿马路。
因为城市很少有人行道,即使有,道路状况也不好,所以走路时尽量不穿高跟鞋,也不用婴儿推车。
过马路时,最好请交警带路(可以给他一两埃镑小费),或请当地人带路(注,对方如果是女的,最好让同行中的女性去提请求)。
如果要穿越城区,最好避开高峰期。高峰时间一般是下午1点半至晚上7点,另外,周四是政府机构的出行日,周五、周六是周末(有的地方周日也是),人们一般在晚上出行。
(本报综合报道)
TAG: 交通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