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在即,昨天,石家庄市公安交通管理局12名主管秩序的负责人和一线交警应邀来到市规划局,在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中,围绕如何解决市区堵车问题,他们各抒己见,提出了搬迁货场、修建天桥、建设公用停车楼等一系列的建议。
把货场搬迁至二环以外
“应该把解决北出市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列入规划。”市交管局秩序处孙利民说,那里有三大货运中心,许多大型货车的通行,增加了道路交通量和交通压力,影响了交通的顺畅。同时,运河桥客运站内有1000多辆长途车,每天按四个班次计算,也将造成胜利北街、华新路和建设大街的交通拥堵。因此,将货场搬迁出二环成为解决这一地段交通拥堵的办法。
在孙利民看来,车辆自北向南一驶下运河桥,就遇到路口信号灯,“这样,最容易引起堵车。”为此,他建议,或者修高架桥,或者建过街天桥,解决好东西向横穿马路的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问题,交通自然而然也就会通畅。
市交管局桥东大队的谢亚力则认为,目前,体育大街高架桥已经开通,而且车辆很少,通过北出市口的车辆,可以从建和桥东拐,然后从体育大街向北行驶,以减轻北出市口的交通压力。为此,他在建和桥竖了一个标志牌,建议向北行驶的司机朋友转向体育大街。“可是,作用并不是太明显。”谢亚力说,如果真能把车辆引入体育大街,北出市口的交通现状将得到改善。
修建专门的停车楼
“现在,许多汽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便道停车,影响了市民出行。”市交管局长安大队的崔志杰说,除了西大街、范西路一带占道问题严重外,广安大街两侧的非机动车道更是变成了停车场,很影响交通。因此,他建议把范西路的手机市场搬迁,把西大街两侧的商业门脸集中规划管理。同时,在广安大街建设一座停车楼,专门用于停车。
对于无处停车而带来的交通混乱,市交管局裕华大队的陈秀山也深有感触。他举例说,青园街两侧的门店,一出门就是慢车道,如果想去店里买东西,或者把车子停在慢车道,或者把汽车放在快车道,太影响交通了。“路边不宜开商店的,规划部门最好别批准。”
谢亚力则提到现在有些小区在开发时根本没设停车位,居民的车只好停在小区外的便道上,也妨碍了附近居民通行。
交警们建议所有单位盖楼时,先解决自己的停车问题。如果每个单位解决一部分,全市停车难的问题将解决一大半。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自行车和行人横穿马路,是影响车辆通行速度的关键因素。”市交管局桥西大队的辛世方说,若想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健全公交系统。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省会的公交车没有空调,一到夏天,车里人多拥挤,非常热,结果很多市民不愿意选择公交车。
市交管局规划设施大队的彭连生认为,公交网络应该更加密集,便于市民乘车和换乘,而换乘站点之间最好不要超过400米。
除了发展公交,孙利民建议,还应该在北国商城、大经街(中山路口和裕华路口)建设过街天桥,解决行人横穿马路的问题。
改善桥西交通状况
桥西(指京广铁路线以西)的交通在交警们看来并不顺畅。因此,孙利民表示,规划应该考虑改善桥西的交通状况:目前,京广线以东的交通已经形成棋盘状,南北向交通干道多,改造得也比较好,交通状况好于京广线以西。但是,目前,中华大街是京广线以西唯一一条南北贯通的通路。虽然中华大街交通管制非常严格,限制小货车、小面包和摩托车通行,但是并没有避免经常堵车的发生。而另一条贯通南北的友谊大街的通行能力则不足以分解中华大街的压力。
孙利民建议,能否把红旗大街南北贯通,考虑采取高架桥与泰华街对接。
【相关链接】
石家庄市新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年—2010年)即将开始编制,这可是和每一位市民都密切相关的大事,因此,市规划局真诚邀请市民参与此次规划的编制,不管您是司机还是交警,是普通行人还是专家学者,只要您在石家庄的交通方面有话要说,都可以通过本报的热线88629222来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热线报名参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专题座谈会。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崔虹 赵子锋
实习生董树晓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郄磊
TAG: 交通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