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了生动实践
为什么说黄衢南高速不是“炸出来”
而是一条从地上“生出来”的路
记 者 陈文龙
本报讯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在浙江已经有了率先实践,正在建设中的黄衢南高速公路就是一个样本。
人在车中坐,车在绿中行,就连隧道上方的灰色水泥浆也种上植被覆绿。交通部公路司副司长陈胜营评价黄衢南高速:整条公路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看上去像从地上“生出来”、“长出来”,而不是“劈出来”、“炸出来”的路,它是浙江唯一的部省联合实施的勘察设计典型示范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上周,省交通厅、省环保局、省国土资源厅在衢州联合举行全省交通行业环保与节能资源现场会,力推黄衢南高速的好做法。
征了地去修公路
没想到还回来几百亩良田
“当初村里土地被征用40多亩,用来修这条高速,没想到路基造好后,村里反而多出60多亩良田。”江山市石门镇安基村村民王仁友很开心,他说如果修路都这样,农民再也不用担心没田可种了。
原来,黄衢南高速公路施工单位根据公路沿线地形地貌,采取了借土和造田相结合的办法。即安排一些能进行造田的荒山,用于公路建设借用土方,待借完土方后,再利用所占耕地耕作层的肥沃弃土铺在上面,用来造田,从而达到改良土地、造田造地目的。
黄衢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认为,通过开发整理能补充所征用的土地,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达到高速公路建设、村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开发和农民群众获利的多赢格局。
据统计,仅黄衢南高速在江山的沿线乡镇造田造地合计约600亩,这一数字随着工程进展还会不断递增。
高速公路防护坡
首次用上灌木
一般的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用的是草皮,而黄衢南高速却在省内率先全线采用TBS植灌木防护,即在高速公路边坡种植苜豆、刺玫、多花木兰等1-2米高的灌木。
黄衢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李旭光说,一到冬天,草皮就枯死,而且长势不高,难防高速公路边坡的水土流失,选择种植灌木,其耐寒、保水、耐旱性都好,而且能降低噪声,减少视觉疲劳。
当然,灌木绿化的成本要比植草皮高出1倍以上,如普通草皮绿化20-30元/平方米,而灌木绿化要60元/平方米。
保护江郎山生态
公路从景区边缘绕行
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对地形、地貌的破坏,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使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这是黄衢南高速公路设计理念。
该公路全线原设计有14个连拱隧道,经专家讨论,取消了大头岭隧道和大仓坞隧道,其余的改为小净距隧道,不仅节约投资9000万元,还降低了路基土(石)方及防护工程等工程量,减少了百亩土地占用。
它还尽量避让珍稀动植物资源集中地区及生态意义区域。如在衢南段“江郎山段”路线方案中,本来高速公路距离江郎山只有200米距离,为避免对景区生态破坏,其线路最终从江郎山风景区边缘绕行移至景区2公里之外。
初步统计,仅造田、绿化、水保等环保细节,黄衢南高速全线共计增加投入资金约2亿元人民币。
“增加的资金投入是为造福子孙后代,一点都不亏。”浙江黄衢南高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桂生说。
TAG: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