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7日,韶关市委、市政府与本报联合主办了“韶关科学发展”高层论坛。20多位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主题,为韶关崛起、山区振兴把脉出招。今天,本报特辟出两个专版,摘要刊登这些发言,以使广大读者得以分享。
当务之急要做大经济总量
谢鹏飞(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韶关仍然处在速度型增长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发展速度加快,把总量做大,以较高的速度保证在区域竞争中不被刷下来
韶关的经济提速从2002年开始,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特别是2006年GDP增长高达14.7%,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增长速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未来韶关的发展,应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韶关仍然处在速度型增长阶段,必须致力于做大经济总量。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韶关仍然处在速度型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本质要求是实行量的扩张,还谈不上质的提高。按照这一要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发展速度加快,把总量做大,这是速度型追赶型经济必须遵循的规律,以较高的速度保证在区域竞争中不被刷下来。要围绕做大总量,高中低项目一起上,越多越好。如果不能迅速做大总量,就会失去这个时期的发展机遇。
第二,韶关仍然处在工业化中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经济。2006年韶关人均GDP达1682美元。如果按照钱纳里—赛尔昆多国模型对工业经济阶段的划分,韶关刚刚跨步迈进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进程远远没有完成。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引起的社会变革过程,其基础是工业化。因而,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无工不富,这是历史的逻辑。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决定这个地区的发达程度。实现韶关工业化最快的捷径是招商引资,要特别注重抓高增长行业。任何一个地区如果能抓住这一关键环节,这个地区就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广东近30年来能从农业小省变成经济大省,就是这个原因。韶关是工业基地,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关键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装备制造业,打造机械制造业基地。韶关的钢铁、装备制造有很好的基础。要培育成长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一个地区,没有大项目不行,但大项目是强财政,不一定富民。富民主要是依靠民营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招商引资。
第三,韶关具备生态环境的优势,必须以生态的竞争力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环境是生产力,环境也是竞争力。目前,一些好项目主要落户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的工业园,主要是因为这些园区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环境优美,成为吸纳高端项目的竞争力。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写进报告,是执政治国理念的一个重大转变,说明国家已经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到战略的地位。通过市场配置、科技进步,资源的问题可以解决,资源能源可以买,但环境是买不来的。生态是韶关的一大优势,要作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从“后花园”到“桥头堡”
丁 力(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按照广东经济与社会转型的需要,以国内市场为主战场,那么,韶关就是广东通向国内市场的桥头堡
韶关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我想用“现状、定位、挑战、建议”八个字,谈点自己的看法。
韶关去年生产总值是400亿元,人均1.3万元,这与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相当,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韶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还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占全市面积15%的三个区贡献了经济总量的60%,而其他7个县市占地85%,经济贡献却只有40%,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因此,韶关的经济不能一概而论,市区已经走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对于七个县市,工业化可能还刚刚起步,两者应当有不同的举措与对策。
韶关一直被认为是广东的后花园、全省的生态屏障。这是广东长期以来以外向型经济为背景思考的结果。如果转过身来看,按照广东经济与社会转型的需要,以国内市场为主战场,那么,韶关就是广东通向国内市场的桥头堡。广东的经济与社会转型给韶关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粤北经济发展总体比较落后,韶关要充分利用自身潜在的区位优势,将自己建设成为粤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要实现上述目标,韶关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首先,在全省对外开放中,韶关的优势不明显,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不足全省的1%,外源型经济难以覆盖韶关。其次,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中,韶关是作为北部山区经济带的一部分,如果不能抓住发展机遇,有可能进一步被边缘化,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再者,韶关大多数地区经济仍然处在原始资本的积累时期,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成效。
鉴于上述考虑,要争当山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韶关必须努力做到:一是抓住当前宝贵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特别是在国内流动性过剩条件下,通过韶关丰富的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做好吸引国内资本的大文章。二是加快韶关国有企业的转型步伐。韶关拥有国有大企业的优势,拥有长期积淀的机械制造业生产优势,要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最终完成国有企业从生产型到市场型,从市场型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三是全民创业工作要进一步落到实处。特别是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上,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其中包括由政府主导打造区域性专业市场、区域性生产服务体系与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四是要将自主创新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从模仿创新切入,从靠汗水赚钱最终成为靠智慧创造财富。只有这样,韶关成为全省山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才有希望。
建设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城市
余志(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抓住作为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的历史契机,做好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的建设,通过站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产业园区的建设,吸引货物汇聚和流通,尽力避免来往交通成为“过境交通”
作为粤北地区的交通重镇,韶关在今后10年内将迎来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期,面临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韶关市区主要是依江而建和沿主干道发展建设,道路等级搭配不尽合理,形态比较单一,交通系统不够完善。据市政府规划,10年内韶关市将发展成常住人口超越百万的大城市。城市空间拓展和人口增长将带来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必须对城市交通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超前、合理的规划,规范城市交通布局,完善城市交通功能。要吸取其他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把城市交通建设纳入城市综合建设规划当中,及早解决韶关市区道路支路系统不发达的问题,避免交通需求迅速增加后引起交通堵塞和交通瓶颈现象。此外,还要做好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将先进的高新信息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和运输管理中。
在国家和广东省的铁路建设规划和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中,韶关市都是重要的国家级交通枢纽。抓住作为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的历史契机,韶关市首先应该积极争取、配合和推广国家交通政策的实施,做好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的建设,大力建设、优化本地货运和客运站场,增强货客运集散功能,通过站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区域内产业建设的需求,吸引货物汇聚和流通,尽力避免来往交通成为“过境交通”,使韶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城市。其次要配套国家级交通枢纽建设,把韶关打造成粤北乃至粤、湘、赣三省结合部地区具有巨大集聚能力和经济辐射功能的产业汇集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
韶关要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和区域核心城市,还必须完善内部的交通建设,提高区域竞争力,保持核心优势。在以国家级和省级高速公路、铁路为主构架的前提下,推动县域、农村公路建设,适当发展水路交通,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尽力做到“无缝衔接”,减少换乘次数,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备、安全便捷的综合运输系统。与此同时,积极配合韶关建设“山水名城”发展目标,从三方面协调交通与旅游的发展建设:“点”——旅游景点交通规划建设;“线”——加强景观道路的建设,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的“旅游走廊”;“面”——区域旅游交通网络,满足多方位旅游需求,建设有韶关特色的旅游交通体系。
走无公害化的农业生产道路
朱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以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培育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市场化和规模化程度为重点,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作为经济后发地区,韶关基本上避免了工业化初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扩张,清洁优美的生态环境得以保存。现在,应当统筹城乡发展,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为前提,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培育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市场化和规模化程度为重点,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走标准化、无公害化的农业生产道路。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有效保护韶关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韶关作为粤北生态屏障的功能。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农业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降低整个农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实现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依托韶关市的地理区位优势,瞄准粤、港、澳和珠三角的中高档农产品市场。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扩大销售、增加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政府应制定系列、配套的农业循环经济政策,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政策手段,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同时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营销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帮助和引导。各级政府应该建立起专门用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专项资金,支持循环农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研发、应用和推广等。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创新技术推广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体系,加大对技术引进、技术研发、科技示范、实用技术推广和培训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带科技下乡、入户进园,实行科技承包、成果挂钩,按贡献大小奖励分红的办法和制度,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立足本地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聘请高级人才。建立人才奖励基金和奖励制度,对在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及时的表彰和奖励。
社会政策可考虑作超前安排
吴重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开放时代》主编)
要创造条件,吸引周边地区的劳动者过来。在这个方面,政府要发挥作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给这些劳动者,让他们觉得在韶关工作的净收益比其他地方高
韶关地处三省交界,长期以来形成了交通枢纽的地位,如何将之转化为区位优势呢?
从珠三角的视野来看,韶关现在关注的是对接珠三角,承接转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转移的过程将相当长。经济学家对经济扩散有一个临界点的判断指标:一个发达地区的GDP年均增长速度降到5%,产业就必须向外转移。目前珠三角还有14%左右的增长速度,向外转移的动力还不是很充足。另外从经济学上看,当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0%以上,该地区的产业才能进行比较大的转移。目前珠三角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在40%左右,因此转移的范围还不会太大。韶关要想利用交通优势承接珠三角的转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目前整个中国的经济地位来看,中国的优势依然很明显。西方国家无法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与中国竞争。资本的天性就是哪里成本低流向哪里。因此,韶关要从实际出发,做好迎接珠三角地区传统产业转移的准备。
迎接产业转移,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劳动力贮备。这一点,韶关的地理优势带来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是巨大的。韶关毗邻湖南和江西,这两个省都是农民工的重要输出地,韶关正好跟这两个省之间有很强的社会文化联系。
另外,就是要创造条件,吸引周边地区的劳动者过来。在这个方面,政府要发挥作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给这些劳动者,让他们觉得在韶关工作的净收益比其他地方高。例如户口、小孩上学等问题,都是外地劳动者非常关心的,韶关市政府可以考虑在这些社会政策上做一些超前的安排,令一些周边地区的人将他们在当地享受的社会政策作相应的转移,让他们在韶关也能享受到同样的优惠,这样一来,对周边的劳动力就有了很大的号召力。所以说,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政府必须提前思考社会政策的配套和设计。
抓住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蓝海林(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进一步改善,韶关的机械制造行业将迎来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发展时期。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争取将韶关发展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机械制造业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进一步改善,韶关的机械制造行业将迎来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发展时期:第一,珠江三角洲的机械与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寻找零配件配套企业,从而带动本地企业的发展。第二,珠江三角洲的企业有可能出于战略性的考虑而收购本地的机械制造企业,并且进行投资改造。第三,珠江三角洲机械制造企业中的高、中层管理者有可能看到机械制造行业的潜力,选择优势比较好的韶关进行创业投资。
为了抓住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韶关市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必须认清自己在发展机械制造行业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争取将韶关发展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机械制造业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该以外资和民营企业为主力军。事实证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中的企业是不是具有好的产权形式和治理结构。在发展机械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韶关应该首先重点扶持现有的民营企业,让这些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应该吸引外资、外地民营资本收购现有企业或者新建企业;还应该扶持本地或者外地技术人员创业;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一味地保护本地国有企业。
第二,应该关注质量而不是规模或者速度。机械制造尤其是装备制造行业是附加值高、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慢的行业。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就要求地方政府不要以规模论英雄,不要以扶持政策诱惑机械制造企业盲目推大规模,而要给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第三,应该采用更加开放的心态,鼓励本地机械制造企业将研发与营销机构设立于大城市;帮助本地机械制造企业与外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战略合作;为本地机械制造业搭建商业展销平台;鼓励和帮助本地企业引进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
魅力旅游城市的路径选择
陈南江(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总规划师)
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原则,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市场开拓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有实力有规模的旅游产业群
目前,韶关旅游业面临四个机遇:一是交通优化。京珠高速公路扩建完成、武广快速客运铁路、韶赣高速公路、盐汝高速公路、昆汕高速公路等已经在建,交通进入条件大大改善。二是投资热潮。社会资金已经形成了投资旅游业的热潮,旅游业成为社会企业多元化扩张的优先选择。三是申遗启动。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有助于提升丹霞山的景区质量和知名度。四是政府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山区将得到很多的政策支持。
但是,韶关的旅游产品和营销目前基本上还是传统形态,没有应对转型及时改变,这是需要高度重视并且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如果韶关还是以观光胜地为发展目标,可能会走偏了方向,失去很大的市场。
近期,韶关旅游工作应有四个抓手:一是全面开展景区提升。努力创建一批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促使景区上水平。二是大力扶持投资企业。要解放思想,开放旅游资源的经营权,对于投资企业的素质和实力提高要求,重视规划审核和建设管理。三是策划具有韶关特色的大型活动。举办世界地质公园论坛、山区经济社会论坛之类有影响力的会议,制定实战性营销计划,切实加大营销投入。四是及时应对快速交通的建设做好相关配套。把快速交通线变成韶关的宣传线,完善交通标识,提供自驾车旅游信息服务,组织专人编制“韶关自驾游宝典”等。
韶关旅游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要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原则,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市场开拓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政府主导,构建大旅游格局,积极培育有实力有规模的旅游产业群,构建旅游宣传促销的新格局,建设游客满意的魅力旅游城市。
本版统筹:田东江 摄影:郎树臣 文字整理:周虎城 叶苗
图:
谢鹏飞
丁力
朱明
余志
吴重庆
蓝海林
陈南江
TAG: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