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驻上海记者 刘放
一石激起千层浪。11月25日,新华社播发《上海将实行“道路拥挤收费”》,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随后,上海当地一家网站称,上海交通主管部门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计划,“道路拥挤收费”没有被安排上议事日程。
但随后,新华社又再度发文称,“道路拥挤收费”早已列入上海城市交通“十一五”规划,并非所谓的“一家之言”……
真真假假,反反复复,一时间,口水纷飞,乱花迷眼。
源起:
上海研究“拥挤费”已历7年
“道路拥挤收费”在国内也并非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2年,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杨立峰就曾对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做了专门研究;2004年,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也曾发表文章,探讨城市收取“拥挤费”的问题。
而上海也是从2004年就开始了对“拥挤收费”政策的研究,由上海市建委牵头,该市发改委、科委、信息委、规划局、交通局、市政局、交警总队、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启动了名为“中心区交通拥挤收费综合技术研究”的课题。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第八届城市管理世纪论坛上,上海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在发言中提出,将在适当的时候推行“道路拥挤收费”,最大可能减少个体机动车出行的比例。上海将推行“道路拥挤收费”的传言即由此传出。
事实:
并非仅属“学术讨论范畴”
在2007年7月发布的《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中心区在交通资源增量有限的情况下,逐步实施控制小汽车进入量、限制过境交通量”,已被列为政策措施之一,其中还明确提出将“通过实施全面的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利用价格、信息技术等各种手段,控制个体机动出行的快速增长和弹性出行需求,并引导需求的合理分布,以适应车辆的管理政策从‘限制拥有’向‘限制使用’的转变”。
种种信息显示,“拥挤费”并非仅仅属于“学术讨论范畴”,上海对推行“道路拥挤收费”确实早在研究和规划之中。
争议:
“拥挤费”并非解决拥堵的上策?
作为一项政策,“道路拥挤收费”试图解决的问题很明确,就是缓解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的问题。曾参与2004年上海“中心区交通拥挤收费综合技术研究”课题研究的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杨晓光指出,上海是否推行“拥挤费”,还需仔细研究。因为“造成上海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城市规划上的不足,建设合格的道路、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才是排堵的关键”。事实上,这一点也成为各界对“拥挤费”的最大诟病。
另外,言辞激烈者认为,“拥挤费”使车主的物权受到了侵犯。
在一片质疑声中,“道路拥挤收费”将何去何从,目前还是未知数。
TAG: 大洋网-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