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结果显示:22日无车日这一天,管制区内交通噪声为70.2分贝,平均车流量为1919辆/小时;管制区外交通噪声为72.7分贝,平均车流量2386辆/小时。21日管制区内交通噪声为71.0分贝,平均车流量为3206辆/小时。
通过开展“无车日”活动,使市民能认识到人人都可以为缓解机动车尾气污染、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兰州市将在今年建设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实行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制度,可直观地反映在用车实际行驶的排放特征。届时将可以估算和统计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总量,并及时、准确、科学地反映出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现状。
甘肃省文联秘书长吉光安早在10年前就呼吁推行“无车日”,2005年兰州市环保局将他的“无车日”建议贴在网站上,结果引来有车一族的非议。有私家车主留言:我开车是我的自由。吉光安说:“这不是公民社会应有的公平,你开车排放的尾气危害的是市民。”
吉光安说:“无车日就是提倡一种环保理念,根本上还是要政策来规范日益膨胀的机动车数量。”环保主义者
吉光安,他自己不学车、不买车、不开车,出行一般徒步或搭乘公共汽车。
该不该限制
对“像计划生育一样限制汽车”的提议,吉光安承认并无现实可能性。“对现在很多中国人来说,开车是彰显个人身份的一部分,有一种很大的满足感。”
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反对限制汽车消费:“1990年时就有一些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反对中国发展私人轿车,这种反对声音对中国今天的汽车发展造成了很大伤害。”
李显君向记者提出几点不能限车的理由:第一,主流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之所以实现工业化,重要的是都实现了汽车产业的充分发展;第二,汽车产业带动钢铁、橡胶、金融、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充分拉动就业;第三,如果私家车不进入家庭,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就不能发展起来。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大规模流水线,让轿车成本大幅度下降,使得汽车走向家庭,从而带动了美国走向现代化的步伐。上世纪60年代,日本、法国也提出汽车走进家庭,纵观世界发展与中国国情,现在中国不能限车。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社会发展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有私家车走向家庭、充分发展,我们国家才能发展起来。”在李显君看来,我国目前的方针是鼓励发展低排放、小排量的私人轿车。
很划算的一件事情
陆玲最近一直游走在各机关单位之间,希望能够说服有关负责人尝试对公务用车进行双燃料改造,但是无一例外地被对方委婉拒绝。
早在2006年9月份,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规范压缩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该文件计划在2008年-2010年,以公务车改装为契机逐步过渡到直接购置双燃料车和单燃料车,以期把发展天然气汽车纳入甘肃省行业发展规划。
陆玲的身份是兰州一家专业双燃料汽车改装公司的销售经理,她并不否认自己的商人角色。
“纯粹从经济角度衡量,现在兰州93#汽油是5.16元/升,而天然气的价格只有2.3元/立方米,汽车跑同样的路能省一半的钱。”
隋志东开始向周围的朋友打听,自己的车是不是也可以像出租车、公交车一样改成双燃料车。但隋志东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上网搜索,看到了兰州一家双燃料汽车改装公司,隋志东于是开车去该公司试一试。
“我不知道私家车有没有改装政策,怕将来去车管所年检通不过。”隋志东说。
“好多私家车客户和隋先生有同样的疑问,因为到现在真的没有一份正式的文件来保证。”陆玲说。
私家车主隋志东和陆玲达成协议,如果将来车子通不过年检,陆玲及其所在公司将要对隋志东负责。
陆玲还记得,2007年底,在兰州市发改委、交通局、技术监督局、消防以及交警部门的一次联席会议上,兰州市城运处的一工作人员当面问到车管所对于双燃料车在年检时有没有特别要求时,车管所没有正面回应。
陆玲说:“隋志东不是第一个来改装的客户,有许多驾校早就改了,他们审车时没有遇到任何麻烦。”
3月28日下午,记者致电兰州车管所王副所长。他很肯定地说:“双燃料汽车和汽油车年检时,车管所没有任何特别限制,按照市政府的‘一、二、三蓝天工程’实施。”
陆玲说:“双燃料车在成都、绵阳等地区十分普遍,行驶证上都会清楚地注明。”陆玲强调说:“在成都核心区,不是天然气车不让上路。”
2007年,陆玲的公司搬到现在的南滨河路时,想在公路边竖一个广告牌,被交警部门劝阻,她期望政府能够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政策出台。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位负责人说,《道路交通法》上对此没有规定,实施上目前按照政府文件执行。
“现在好多私人车主和一些商贸公司以及部分驾校对改装双燃料车很有兴趣,他们是我们的主要客户。”游说机关单位无果后,陆玲说。
“虽然改装花了5000多元,但是现在每月的燃料费用只有300元了。”隋志东现在虽然还担心年检,但他个人认为改装还是很划算的。前一页
[上一页] [1] [2]
TAG: 兰州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