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4月27日,在第三届中部博览会可持续发展市长论坛中,中国市长协会常务理事、合肥市长吴存荣在第三节论坛上作了题为《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彩演讲,并主持了第四节论坛。在市长论坛直播节目中,当地媒体称,合肥市长吴存荣提出,为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减少职能交叉改革,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成立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城建、园林、绿化、环保等相关方面的行政处罚权,无疑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度上的一次创新”。以下是吴存荣市长的演讲摘要。
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居皖之中,江淮之间,巢湖之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有六条高速公路及六条铁路在此交汇,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之一。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也是国家第一批园林城市之一。近年来,合肥就如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以保护促进发展,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以创新为依托,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近年来,合肥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为契机,积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围绕汽车、家电等八大重点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完善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连续两年安排一亿元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组织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并实现一大批科技成果在肥就地转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强化环境设施建设,综合治理水污染
近年来,受高磷地质、水体交换能力下降及排污总量影响,巢湖水质呈中度富营养状态,治理难度相当大。因此,合肥市把治理水环境、促进巢湖水质改善,作为合肥城市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大局统一谋划、优先安排。
一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合肥先后建成了7座污水处理厂,目前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58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70%以上。今年,合肥计划投入32亿元,启动20项水环境处理重大工程。
二是综合整治城市河道。针对雨污混排、截流不彻底的问题,近期,合肥正在对市区5条主要河道采取以截污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力争2009年前做到市区河道不再流入一滴城市污水。
三是狠抓城市工业污染防治。通过监察监测联动,加密监督性监测,大力查处偷排及超标排污的企业,关停、改造或淘汰了一批重污染的项目。
四是提高固体垃圾处置能力。投资1.05亿新建了龙泉山生活垃圾处理场,推进场区填埋气体综合利用,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年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达到56万吨。
注重源头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合肥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重大规划时,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依据,依法进行环评,明确每个区域重点发展项目、限制发展项目、禁止发展项目。在项目建设上,注意培育和引进低污染、低能耗、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禁止引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同时,着重完善环评工作机制,实行联合把关,环保前置审批,从一开始就将污染项目拒之门外。此外,合肥还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仅2007年就关闭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4万吨、落后钢铁产能48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41.1万千瓦时,全市单位GDP能耗、污染物减排等指标均超额完成安徽省下达任务。
综合整治环境
促进人居和谐
近年来,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合肥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积极推进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工程。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投资6.8亿元建成了天然气利用工程,居民用户达36.5万户。
二是大力开展噪音污染整治。严格实施建筑工地噪音污染申报审批制度,减少随意排放行为。
三是强力推动机动车“油改气”。目前,全市24.7%的出租车、30.4%的公交车使用了压缩天然气。同时,开展各类机动车辆的尾气检测,强制治理不合格车辆。
四是加强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十五”期间,合肥市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8吨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处置面覆盖100多家医疗机构。
加强园林绿化
实施城区改造
一直以来,合肥倾力打造绿色合肥、生态合肥。继建成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的开敞式环城公园之后,合肥市又先后实施了近20个重点园林绿化工程,构建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园林风貌。此外,还实施了高压走廊二期、翡翠湖、蜀峰湾、政务区环区河道公园等一批工程,一年新增园林绿地一万多亩。今年,我市还将投资7.8亿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自2005年7月起,合肥市开展了合肥建设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拆违”, 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380万平方米,实现“零补偿、零冲突、零事故”。合肥坚持拆违补绿、拆违建绿,先后修建绿地150多块,使得城市在拆违后能及时绿化、美化、亮化,城市面貌在最短的时间内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