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南京某单位的建设项目在招标前,该单位已经与北京的某建设公司达成了一致。作为“陪标”,这家北京某建设公司拉来了包括苏行所在公司在内的5家公司参与投标。苏行告诉记者,“所有我们公司需要准备的投标书统统都由北京公司做好,我们只需要盖章。‘陪标’公司的投标书里都存在着问题,因为进入专家评审会时只剩下3家公司,最后的评标敲定不超过半个小时。”苏行说,“我们这些‘陪标’其实就是去吹吹牛喝喝茶走过场,整个过程非常顺利,3个月的时间,这个公司就把该项目拿下。”而作为答谢,除了付费用外,北京这家公司事后送给了苏行两身高档西服。
“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很为难,大型的建设单位不能得罪,一旦他们向我们示意了,我们一般都会选择照做,就怕他们以后不找我们招标代理。”苏行也向记者吐了苦水,当前,建设市场上的招投标代理机构数量众多,不薄的代理费是各代理机构找项目最大的动力,“一般在千分之五左右,但随着工程投资数额越大则代理费相应地递减降低比例。”
于是为了承揽到项目招标代理权,这些代理机构往往要各显神通到处拉关系找项目,“去年开始我就不干了,太累,太累!”讲到这,苏行连连摇头,“降低代理费折扣还算是一般的,还要四处拉关系,最后到手的钱也不多,太不划算了。”
TAG: 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