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海东地区是我省主要的农业区,也是东部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发展滞后是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五年来,海东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约二十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以前,这条路是土路,一遇到雨雪天,整个村道泥泞不堪,村民出家门都发愁。到了冬天,家里烧的煤只能一袋袋扛进去。现在,村里实施道路硬化后,路修到了家门口,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生活方便多了。”4月22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清一村村民祁守德指着家门口硬化的道路说,眉宇间洋溢着喜悦。
村级硬化道路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如今的农村,平坦、整洁的硬化路修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一条条村道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下雨天,农民群众可以和城里人一样通行无阻了。
据了解,去年,全区实施村级硬化的行政村达到758个,受益人口8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3%。同时,村道硬化有力地推动了特色旅游资源的发展,使海东境内的互助土族民俗风情园、循化撒拉族人家等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据统计,互助土族自治县肖庄村农家乐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90万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公路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乐都县实施蔬菜立县的发展战略,按照蔬菜生产“抓山、进沟、上山”的发展思路,依托当地资源、交通和区位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发展节能日光温室培育辣椒的设施农业,扩大辣椒种植规模,建立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着力推广优质的乐都长辣椒等特色农业。同时,乐都县依托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推广无公害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反季节生产,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目前,乐都县辣椒种植面积达一万多亩,辣椒产业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由于乐都长辣椒皮薄肉厚、辣味适中、口感好,产品已远销甘肃、陕西、宁夏等省区。
“要想富,先修路”,特色农业的种植销售与农村公路的建设密切相关。去年海东地区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7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987公里,其中以南北山大通道为重点的县、乡水泥路37条750公里,县乡沙石路16条175公里。农村公路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当地的优势产业开发,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农村,走向了市场,成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据了解,高庙镇各村在没有修通公路之前,当地老百姓以种植小麦为主,只是零星地种植蔬菜。农村公路修通后,改变了农民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激发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当地农民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纷纷建起了蔬菜大棚,种植辣椒、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得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农民再也不用为销售发愁了。
农村公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交通保障
农村公路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性措施,成为交通行业“兴农”“惠农”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今年,海东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8.3亿元,要建设县乡公路36项800公里,村道硬化318个行政村2291公里,乡村桥梁61座。
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相互连通的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到2010年,海东地区力争构建以内通县乡、外连周边的“四纵六横”为主体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在完善区域和县城两个层次路网体系的同时,实现全区县际间直通三级以上柏油路;乡村公路在上等级和完善桥涵及防洪设施的基础上,基本到路面黑色化;村内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村村实现通班车,重点乡镇建立汽车站,一般乡镇和较大的行政村建立简易汽车站和停靠点。截止目前,海东地区已经完成农村乡镇客运站点96个,农村客运班线147条,通客车乡镇94个,行政村1229个。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村的公路客运网路,这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乘车环境,彻底解决了人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给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作者:吕锦武)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