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南交通专家设计的四川雅(安)泸(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需穿越地震活动带,湖南专家在世界公路史上首次采用双螺旋形隧道展线技术。(示意图)
记者从湖南省科协近日召开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获悉,由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中标设计的四川雅安至泸沽高速公路,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双螺旋形隧道展线技术,创造性地避开断裂带,保证了雅(安)泸(沽)高速公路平安穿越地震活动带。
踏勘蜀道,百米小路走了4小时
省交通设计院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彭立向记者介绍,雅泸高速公路项目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两条主要地震活动带——安宁河地震带和鲜水河地震带的交汇部位。
可以说,这是世界上一段最具挑战性的高速公路:频繁的地震活动、严重的地质灾害、季节性的积雪冰冻遍布项目区,有人形容其设计之难,几与“蜀道之难”相当。尤其是其中的石棉至菩萨岗一段,地形陡峭、岩体风化破碎严重,号称雅泸高速公路中最难啃的“骨头”。
以彭立为首的湖南交通专家团队决心揽下这个“瓷器活”。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彭立带领设计团队进行现场踏勘,为了经过一段直线距离仅为100多米的小径,他们足足“爬”了4个多小时!途中他们穿崖走壁、绕过布满枯树朽枝的重重陷阱,与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赶到隧道洞口位置时,发觉气温已从出发时的十几摄氏度陡降到了零摄氏度。
最终,湖南交通设计院凭借手中的“金刚钻”打败了其他竞标者,以最高的报价、最富创新的双螺旋隧道设计,在雅泸高速公路石棉至菩萨岗段设计招标中中标。
遇难题,汽车如何顺利爬坡
湖南省科协“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先进事迹报告会”召开时,正在四川工地上忙碌的彭立受命赶回了长沙。彭立给记者展示了雅泸高速公路资料图。他说,在攻克高地震烈度地区选线、桥隧建设技术等世界性难题后,如何让经过此地的汽车安全、顺利爬坡,成为最大的难题,因为雅泸高速公路石棉至菩萨岗段是从一个低点到一个高点,直线距离不远但落差太大,如果直接修路则太过陡峭,修盘山公路又显得太长太远,不大实际。彭立和他的团队首先想到传统的缓冲坡度方法,但因受制于当地地质地貌实际情况,驾驶员行车时稍有不慎,汽车很可能会发生侧翻甚至冲出路基。
巧画圈,难题迎刃而解
怎么办?彭立和同事们陷入了冥思苦想中:既然车子可以在地上绕弯,可不可以在地下隧道里绕弯呢?循着这一思路,湖南交通专家决定在此地震活动带采用双螺旋形隧道展线技术,创造性地设计了在山中打出两条隧道、在隧道中盘山的“螺旋隧道”。他们设计了两条“螺旋隧道”,汽车经过时近乎原地的6公里跋涉,便轻轻松松爬升了300多米。
“双螺旋”穿越地震带,在世界高速公路史上还是首次。雅泸高速公路沿线共有26座隧道,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湖南交通专家画出的两条“螺旋隧道”——拖乌山双螺旋小半径曲线隧道。这两条隧道全程均为上坡,12.35公里的直线距离竟然有729米的高差。湖南“交通人”在蜀道上创造了奇迹!
这一次,风尘仆仆从四川赶回湖南的彭立,还带回了“双螺旋”的最新工程进展情况:雅泸高速公路石棉至菩萨岗段开工建设1年多,螺旋隧道已掘进数百米。“最艰巨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有信心为四川人民留下一条具有较强抗震性、漂亮安全的高速公路!”他这样说。
TAG: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