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要求,具有根本性、时代性、相互性、社会性和公共性等五大特点,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取得成效,其关键是要确立跨越式和集约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为主抓手,做大做强新长沙,打造长株潭特大核心城,建设长株潭“3+5”现代城市群带。对此,我们势必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以大手笔做好这篇大华章。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启动,对建立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性发展机遇,对湖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强大的动力。
一、以集约化发展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主旋律。
我们认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旋律和基调是集约化的大发展。因为只有企业生产规模做大了,单位产品的消耗才能降下来。同理,空间的规模做大了,产业间、企业间才能深化分工,实现产业集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达到降低消耗与保护环境的要求。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与目标,目前我省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布局较为分散、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低和人口集聚度低,总体上尚处于“散、小、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状态。根据节能降耗的主要指标具体对比,在全国也是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发育越好,经济规模越大,经济素质就越强,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率就越低,而且更便于垃圾、污水等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因此,建设“两型社会”,不搞集约式发展,不搞特大的中心城市和较大规模的城市群,没有足够的经济社会集约化程度,是难以达到政策预期的。
二、尽快把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核心极做大做强。
目前,长株潭三市城区基本上连成了特大中心城市的雏形,2007年三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37%,财政收入占全省总量的33%,三市产业互补性强,大中型企业密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重化工业、加工工业和信息产业优势明显,对湖南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眼下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推进长株潭区域一体化,首先必须大力改革目前的行政与财政体制。
人们知道,“长株潭一体化”思路是在20年前提出来的,但直到目前,还是没有实质性进展。为什么呢?关键就是受制于三市行政体制分立的壁垒。国外,区域一体化是在私有制条件下由大企业的产业扩张推动的,行政区域体制的影响一般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我国的区域一体化则是在公有制条件下由政府推动的。在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各地财政要自求平衡,这就决定了属地区域内资源配置的取向要服从本区域的大财政(包括生产总值),而大财政又反映区域行政主体的政绩。在这种情况下,三个独立财政主体区域的资源是很难一体化整合的。为打破这个悖论,可参照国外的经验,对“长株潭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思路进行调整,采取“做大做强长沙,整合株洲湘潭”的行动方案。目前长沙已有很好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和交通的基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规模和质量都大大高于株洲、湘潭。2007年长沙市生产总值达到2179亿元,分别为株洲和湘潭的3.07倍和4.17倍;财政收入达到261.33亿元,分别为株洲和湘潭的3.87倍和6.88倍,长沙已成为三市中一个强大的极核。因此,在现在的基础上,应集中力量建设岳麓山高新技术产业新区和星沙先进制造产业新区,实现“长沙创造”与“长沙制造”的互动,打造若干个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产值上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然后通过长沙的产业和企业扩展,重组株洲、湘潭的产业和企业,从产业一体化上突破行政区域壁垒进而达到“三市合一”。
三、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应采取“3+5”的层级城市结构。
城市群一般是为了创造一个系统经济体相互作用的场效应,包括经济区位效应、产业关联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潜在市场效应等,通过城市群自身的能量、动量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和实物的相互转化,进而产生强大的极化能力,形成集约经济体系。因此城市群经济是实实在在的“两型社会”建设的标本。它最突出的特点或者说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根据经济活动中大量规模各异和运输成本不同的产业,形成配套互补的层级城市结构模式。基于此,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应当采取“3+5”发展战略,即长株潭与周边的衡阳、娄底、岳阳、益阳、常德等五座具有互补性的城市统一规划,配套推进,大规模集聚产业、要素和人口,以形成南与广州、北与武汉、西与重庆、东与上海相呼应的、能带动湖南经济乃至我国中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网络城市群带,发挥全国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对照国际城市群发展的模式,长株潭“3+5”城市群的现代工业,在空间布局和结构总体上相配,主机生产与配件生产也比较相配,岳阳的石化、造纸、电力能源,常德的轻工、食品,益阳的轻纺、旅游业,娄底的能源、原材料,衡阳的特变电工、有色金属和盐化化工等,各个城市各具产业特色,加上长株潭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等,这就是形成特大网络城市群的十分难得的基础和优势。只要在战略和政策上作大城市群安排,密切分工与合作,各自做大做强其优势企业,并提高配件配套生产水平,不要多久就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群新型工业化体系,可在中西部地区率先树立起现代产业产需基本平衡的现代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典范。
(作者系湖南师大教授、博导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TAG: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