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仪式1日下午在位于桥中央的海中平台附近桥面举行。
1日23时58分准时试运营通车,在桥边等候的车辆开始陆续过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南止于宁波慈溪市,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观光平台。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设计时速100公里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作为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概算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于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目前依法通过交工验收,经浙江省交通厅同意开始试运营通车。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海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这里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一年中有效工作日仅约180天,建设条件十分恶劣。有专家指出,杭州湾跨海大桥称得上是世界上工程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
耐久性要求高
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金建明列举说,大桥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或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梁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居世界第一,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梁架设”的纪录;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在国内第一次成功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大桥采用整桩螺旋钢管桩,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整桩螺旋钢管桩长度在国内外桥梁钢管桩中位居第一;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节约建设成本约11亿元
据了解,大桥开工以来,共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取得了以九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攻克了在强潮海湾建设跨海大桥的技术难题,累计节约建设成本约11亿元。目前已有6项关键技术通过了国家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桥工程经受了19次台风、天文大潮等恶劣条件的严峻考验,工程施工未发生一起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仅用了3年零7个月就实现了全桥贯通,提前工期8个月全线试运营通车。据新华社
公交车队率先体验数万民众海堤观桥
昨天下午3时40分,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22辆公交车和180辆轿车缓缓启动,组成第一批通过大桥的车队。
据了解,22辆大客车来自宁波市公交总公司,车身上统一贴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宣传标语,22名司机也着装统一。虽然早上6时多就赶到指定地点待命,但他们下午仍然一个个精神抖擞。一名司机师傅告诉记者,能成为第一批驶过大桥的公交司机,他感到既幸运又兴奋。
虽然昨天天气比较热,但在下午炙热的阳光下,杭州湾两岸的海堤上,仍然聚集了数万自发赶来观看通车的观众,大桥下的海堤俨然一个热闹的集市。大桥北侧的庵东镇附近海堤边,上午10时不到就围满了观众。他们中的很多人手持国旗和各种庆祝标语,眺望海中的大桥。《楚天都市报》供稿
大桥有“安全帽”
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相继出现广东九江大桥、浙江金塘大桥被撞事故,桥梁安全受到社会关注。对于1日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有资料显示,由于运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安全性将极大提高。
据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介绍,桥上桥下共安装了3种监控设备,有100多个摄像头,分别负责通讯、监控、收费系统。首先是桥面监控,每隔500米有一个摄像头,可以四周旋转,保证整个桥面没有任何盲点;同时,桥外有航道监控,如果有船只偏离航道,摄像画面马上能传回控制中心,同时海事部门也能看到;此外,大桥上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叫“事件监测器”,桥面上大到交通事故,小到违章停车、行车中向窗外扔东西这些“小动作”,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
杭州湾跨海大桥还安装了“桥梁结构健康”系统,桥身上有任何损耗,都能通过传感器发布“病症”。工作人员不用找,通过电脑就可以知道什么位置、什么部件出了毛病,然后对症下药。据新华社
通车时间为何定在23时58分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5月1日全线试运营通车。针对一些读者“为什么要把通车时间定在23时58分”的疑问,新华社记者现场采访了相关人员。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邬贤明介绍说,大桥的开通仪式于15时开始,持续约40分钟。仪式结束后,要撤离人员,清理现场,恢复为开通仪式临时拆掉的部分栏杆等,这个过程需要5个小时以上,因此将大桥全线试运营通车时间定为23时58分。据新华社
TAG: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