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援建方向当地政府交付过渡安置房钥匙。
长沙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忠根(左)向当地的大学生志愿者赠送印有“抗震救灾志愿者纪念”字样的衣服。
湖南顺天集团党委书记骆金辉向记者介绍过渡安置房的特点。
6月29日下午,绵竹市汉旺镇街头树阴下的看书者。
清理过的地震废墟旁,小商小贩的吆喝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边是热火朝天地清理和重建,一边是满含泪水地凭吊和缅怀。
6月29日至7月1日,记者在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什邡市洛水镇和都江堰市城区等汶川大地震重灾区采访时,所见到的情形大致都是这样。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大门外左侧有一个钟楼,钟楼上四面大钟都永远定格在2点28分。今年5月12日下午的这一时刻,一场来自大地深处的颤抖将巴蜀大地拖入灾难,震动了中国和整个世界。
6月29日是星期天,早已恢复生产的东方汽轮机厂大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流如织。现在,除几处老街仍有武警把守不准进入外,汉旺镇其他地方已基本清理完毕。虽然大街两边倾斜和开裂的房屋依旧,但人来车往的很是热闹。记者看到,不时会有一些当地模样的人开着车或是骑着摩托车,手拿照相机神色凝重地前来此地寻找地震留下的遗迹。
在街边的树阴下,一男子正躺在两把椅子上悠闲地看书。记者上前问,他羞涩地一笑说:“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当然要有自己的生活……在地震前,我就最爱看书了。”
什邡市洛水镇洛城小学的操场上,搭有专门用于祭奠的简易帐篷,一块已经发黄的白布上大大小小地张贴有几十张遇难学生的照片。地震时,这个学校3栋教学楼垮塌,100多个学生遇难。不时会有一些家长来到这些照片前。一遇难女生的妈妈指着她读六年级的孩子的照片告诉记者:“我每天要来看望女儿两次。”
就在进这个镇的马路边,一所露天小学已开学20多天了。记者看到,孩子们在课余追追打打,仿佛早已忘记了地震给他们带来的灾难。
2260多年前,李冰兴修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过去深受水患的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市因为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成为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
7月1日,都江堰水利工程景区人山人海。湍急的内江边,三三两两围坐着喝茶聊天、打牌的市民和游客不计其数。该景区一位导游告诉记者,地震震垮了二王庙,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键部位“鱼嘴”开裂,但整个景区受损不是很严重。“我们这段时间实行免费开放,到这里来旅游的外地客人和进景区休闲的本地市民特别多。”
地震使昔日繁华的都江堰一度萧条。这位导游说:“地震后20多天街上没人做生意。”不过,记者在街上穿行,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就在那些清理过的地震废墟旁,小商小贩的吆喝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煞是喧哗。
前不久,在成都召开的一次汶川地震学术研讨会上,一位人类学家说,四川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人格,不研究这种文化人格,就不可能进行创伤心理治疗。今天,四川人并没有被地震震垮!那种不认死理,不较死劲,东方不亮西方亮,另辟蹊径的达观和转换看世界看事物的方式、角度,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自主自洽的自我拯救即李冰当年“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的治水思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可以感受得到。
“不吃肉那我们吃啥子嘛?”打着赤膊的汉子边炒着大片猪肉边呵呵笑
无论是绵竹市汉旺镇、什邡市洛水镇和都江堰市城区等重灾区,还是德阳市、成都市等受灾不重的地方,各式各样的帐篷几乎布满了每一处空旷的地方。
汽车飞驰在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到德阳市和从成都市到都江堰市的高速公路上,沿途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帐篷区。这些帐篷以长方形居多,但不时也可以看到圆锥形的帐篷以及用花花绿绿的编织布和白色的塑料薄膜搭建的临时帐篷。
什邡市洛水镇的一个公园里,搭建了一个庞大的帐篷区。记者走进去,正是做晚饭的时候,公园里弥漫着饭香和当地特有的麻辣味。记者问一个打着赤膊炒菜的汉子:“每天是不是能够吃到肉?”他乐呵呵一笑:“不吃肉那我们吃啥子嘛?”他的锅里正炒着大片的猪肉。
一拐角处,排有一支长长的队伍,等待发放洗发液等救灾物资。“你们是怎么洗澡的?”记者问一位排队的灾民。“在公园大门口有一个澡堂,想洗澡就去那地方。”他嘿嘿一笑,冲记者一行说:“你们把我们想成啥子了嘛?虽然是住的啷个帐篷,但我们吃的用的啥子都不缺。”
帐篷一个挨着一个搭建。帐篷里面做饭的、吃饭的,边喝着茶边聊天的,甚至给孩子喂奶的妇女和打麻将的场面四处可见。“这样多人集中住到一处,环境卫生如何保证?”记者问一位干部模样的人。“我们这里有专人负责清扫垃圾和消毒的。消毒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垃圾是随时清理。”他指着两排帐篷中间的一根蓝色水管说:“这是从远处接来的干净水,生水都可以喝的……不过,我们再过几天就要搬到过渡安置房去住了,是外地人给我们援建的活动板房,后天就要交房了。”
记者一行从帐篷区出来后站在公园大门口的一家帐篷理发店前等车。这时,一位30多岁的妇女走了进去。“我要烫成大波浪式样的,你们弄不弄得好?”她问。年轻的男理发师一脸是笑地迎上前,说:“啥子?烫大波浪啊,你来嘛,烫得好的!”“价钱贵不贵?”“不贵!”听到他们的对话,所有在等车的人都会心地笑了。
灾区正在建和已经建好了的成片成片的天蓝色过渡安置房也成为了靓丽的一景。这些安置房每间在20~23平方米左右,配有厨房、厕所和澡堂等生活设施。同时,还配有粮油专卖店、医疗室等。
记者看到,这些过渡安置房大都建在交通方便的开阔地带。一栋栋过渡安置房在青青的稻田间或学校的操场上、高楼大厦间的空地上一字排开,整齐划一,蔚为壮观。小的片区可以入住200多户灾民,大的片区可以入住上千户灾民。由中建五局援建的湖南孝泉村过渡安置房总建筑面积达26000多平方米,将入住1170户灾民。
6月30日,记者参加了由湖南高岭建设集团援建的德阳市旌阳区孝感镇的一处过渡安置房的交付,当孝感镇一位副镇长从该集团总经理胡锷手中接过钥匙后,围观的村民都拼命地挤到崭新的安置房前,个个喜笑颜开地这里看看,那里摸摸。
同一天,当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党委书记陈伟将援建的德阳市旌阳区景福初级中学过渡安置房的钥匙交给该校校长邓昌荣时,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激动得鼓起掌来。该校在地震前一周刚刚举行了一次防震演练,地震虽然震垮了一栋4层教学楼,学校所有教室和用房都成了危房,但全校300多名师生10多秒钟内就撤离到了安全地带,无一伤亡。“现在,我们学校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停课,初三学生在室外上课……这些过渡安置房修好后,我们全校师生就有地方上课和办公了。真得感谢你们这些长沙人啊!”邓昌荣笑得合不拢嘴。
德阳街头到处都醒目地悬挂着“感谢湖南人民”的大横幅
“湘川携手,共建家园”;“湘川同心,重建家园”等横幅在我省每一个援建地点都可以看到。5月下旬以来,湖南26家施工企业、3000多名施工人员陆续进驻该区援建过渡安置房。长沙市建设系统调集了10支队伍,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多达2000多名。
7月1日,在由湖南望新建设集团援建的德阳监狱过渡安置房处举行的过渡安置房交付仪式上,长沙市建设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冯辉和长沙市援建德阳过渡安置房现场指挥部指挥长方立新说,长沙援建的过渡安置房在7月15日以前将全部交付。
据四川一些媒体报道,由于工期短、任务重,当地一些民众对在8月1日前灾区所有过渡安置房交付使用存有疑问。因此,德阳市旌阳区的群众对湖南援建的过渡安置房能够在7月20日前全部交付特别感激,街头到处都醒目地悬挂着“感谢湖南人民”的大横幅。
3000多施工人员大都穿着特制的印有带“湘”字的圆领衫,开着“湘”字牌照打头的汽车在市区采购建筑材料,所建过渡安置房取名“湘蜀苑”、“湖南××村”等。一时间,德阳街头“湘”字满天飞。
但在这次援建过程中,长沙10支援建队伍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困难:时间紧,材料供应跟不上来,而且,最重要的是施工人员居住条件差、生活不习惯。“有好几次,我们发现地在摇,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余震而停工!那样的话,我们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了。”湖南顺天集团党委书记骆金辉本来是准备将队伍带到德阳后立即返回长沙的,“来到德阳后,有关方面只是交了一张图纸和几个联系人的电话给我们,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们集团承建的500多套过渡安置房分布在11个点上,没有办法,我只好留了下来进行协调和管理。”
长沙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忠根也是几进几出德阳。“困难是多,但我还是感受到了我们公司参与援建工作人员的激情以及当地灾民的热情。”李忠根给记者讲述了两则发生在援建期间颇有“味道”的故事。
6月26日凌晨3时多,该公司参与援建的工程技术部长周茂军吼了起来:“胡奇明,限你在一小时之内,紧急调来五千块红砖放在A区谭利施工队组工作面上……”同寝室的5位施工人员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嚷惊起了床,而周茂军却仍鼾声大作。胡奇明上前将周茂军推醒说:“就你好过,让我们去工作你自己睡觉!”半梦半醒的周茂军爬起来看了看手表说:“何解?我们又要去加班啊!”听周茂军这样说,胡奇明等人方才明白周茂军是在梦中指挥工作……
该公司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援建施工时,每天都有几十名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工地参加劳动。李忠根多次提出要给这些志愿者一定的报酬。他们却说:“你们这样远来我们这里援建,如果我们做点事情就要钱,那不是我们这些受灾的人太自私了吗?”无奈之下,李忠根只好在长沙定制了800件印有“抗震救灾志愿者纪念”字样的圆领衫空运过来送给他们。
6月30日,当这些“圆领衫”志愿者出现在过渡安置房援建工地时,李忠根看着他们生龙活虎的身影,笑得好开心。
主编说话
我有一把小伞
许参杨
老范去四川地震灾区德阳采访的这几天,办公室显得“冷火秋烟”——没有谁跟我一道抽着烟聊稿子了。他传回来一张照片,图面是我省援建的天蓝色安置房前,一皮肤黝黑的小家伙踮着脚,从窗口朝里看,很是专注的样子,心不由得一动,我想问:娃娃,这是你的新房子,喜欢吗?
本期星期天一版的主稿,就是老范此次入川带回的文字。百废待兴的巴山蜀地,有条不紊的援建工程,川湘兄弟协手同心,一幅幅质实鲜活的画面展现在读者朋友的面前。老范对我感慨:身临其境,才感受到灾区并不完全是先前通过新闻媒体看到的那种景象。究竟他还捕捉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我在揣摸。也许从稿子中可以读到这种“独特”,也许更多的还存在老范心里。无论如何,遇到汶川震灾这样大的新闻事件,作为记者能深入到现场,便“一夜暴富”,是职业生涯刻骨铭心的一笔。
本期《星期天·风光》也做“四川文章”——《赴川游整装待发》。目前到神奇的九寨沟也不是去不了,而海螺沟等景点新贵却也魅力逼人。这个时候去游天府之国,无安全之虞,还能享受种种优惠,更重要的,也算是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出一份力呵。
“来吧,我的同学/我们把课桌并在一起板凳挨在一起/我有一把小伞/下雨的时候我们挡风雨/天晴的时候我们一起挡太阳/小伞下,我们兄弟姐妹一样并肩在一起……”我抄录的这首诗,题目就叫:我们在一起。
TAG: 长沙晚报